朱維偉,馮國建,譚洋洋
(1.昆明學院建筑工程學院,云南 昆明 650214;2.昆明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云南 昆明 650214)
紅土是富含鐵質的母巖在濕熱氣候條件下經歷風化、微團?;俺赏?個完整的作用過程后形成的以紅色為基色的土體[1]。云南是我國紅土最為發(fā)育的地區(qū)之一。云南紅土是一種特殊土,雖然云南各地紅土的性質不完全相同,但均具有黏粒含量高、液限高、天然孔隙比大、滲透系數低、膨脹性較弱而收縮性較強等特點[2-4]。隨著一大批鐵路、高速公路項目的開工,云南面臨大量的紅土邊坡工程問題,施工完成的紅土邊坡必然經歷干濕循環(huán)這一往復過程。在當前提倡生態(tài)護坡的背景下,研究典型護坡植物根系在干濕循環(huán)效應下對云南紅土的阻裂效應十分必要。
趙貴剛等[5]采用自來水浸泡增濕、低溫脫濕的方法,朱維偉[6]采用自來水噴淋、自然風干的方法對云南紅土試樣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經歷干濕循環(huán)后,云南紅土將有裂縫發(fā)育,裂縫會隨循環(huán)次數的增加而擴展,進而可能產生嚴重的水土流失乃至邊坡失穩(wěn)。馮國建[7]、Liffena[8]、Joanne[9]等測試了植物根系的力學性能,表明植物根系本身具有較高的抗拉及抗剪強度。在一定含根量下,根土復合體的抗剪強度高于素土[10-11],植物根系對邊坡淺層有一定的加固效應[12]。因云南紅土具有膨脹性弱而收縮性強的土體特性,研究常用護坡植物根系的阻裂效應尤其重要,而這方面目前還鮮有研究。
鑒于此,本研究通過一種相對簡單合理的室內重塑土試驗,模擬云南紅土經歷自然界降水和蒸發(fā)的往復過程,以期直觀反映純云南紅土及摻常春藤根系的根系—紅土混合土在干濕循環(huán)過程中裂縫的發(fā)生與擴展現象,闡釋常春藤根系對紅土裂縫擴展的約束效應,同時討論常春藤根系對干濕循環(huán)后云南紅土的阻裂機制。研究結果將對云南紅土防護工程提供理論參考。
取云南紅土土料風干并碾碎,取典型護坡植物常春藤(Hederanepalensis)根系。控制根系占擊實筒的體積分數,以體積分數為0%(純紅土)、10%、20%、30%作為含根量控制標準,配制云南紅土、根系的混合土(拌和均勻),將混合土投入擊實筒中,按重型Ⅱ—1試驗方法[13]將混合土擊實。擊實完成后,用鋼絲鋸截取混合土樣,每種含根量截取3個樣本,進行8次干濕循環(huán),并用裂縫觀測儀觀測每次干濕循環(huán)后各樣本的最大裂縫寬度,對數據進行分析后評價常春藤根系對云南紅土干濕循環(huán)裂縫擴展的約束效應。
試驗所取紅土土料干燥時呈棕色,浸水后呈紅褐色。其顆粒組成為黏粒占41.25%,粉粒占47.93%,砂粒占10.82%,土壤物理性質指標見表1。由標準擊實試驗確定的最大干密度ρdmax為1.62 g/cm3,最佳含水率ωop為17.8%。
表1 紅土土壤物理性質
純紅土試樣制備:本次試驗土壤含水率ω=21%制備土料,將備好的土料密封于塑料袋中悶料24 h,以保證土壤含水率均勻。然后將土料置于擊實筒(內徑100 mm,高127 mm)中擊實,擊實后的土體干密度ρd=1.53 g/cm3,相應的壓實系數為94.4%。用千斤頂緩慢將擊實筒中的土樣升起,再用鋼絲鋸小心截取厚度為20 mm的土餅試樣,按此方法共制備純紅土試樣3個。
含根系的混合土制備:將常春藤根系洗凈后自然風干8 h,測定根系密度;將根系剪短,控制每根根系的長度不超過擊實筒內徑的2/3,根系直徑不超過2 mm;按體積分數為10%、20%、30%作為含根量控制標準,配制云南紅土與常春藤根系的混合土,將混合土拌和均勻,投入擊實筒中擊實。用千斤頂緩慢將擊實筒中的混合土體升起,再用鋼絲鋸小心截取厚度為20 mm的土餅試樣,按此方法共制備混合土試樣9個??紤]到擊實過程會破壞擊實筒中的表層根系,擊實完成后,擊實筒中上部5 cm高范圍內的混合土棄用。
考慮到紅土工程對象在自然中不可能經歷絕對的“干”和“濕”的循環(huán)效應,本次試驗的干濕循環(huán)也不是絕對的“干”和“濕”,而是在實驗室內模擬云南紅土在自然界中的增濕與脫濕過程。本次采用“干”的控制標準為:將土餅試樣置于實驗室內自然風干48 h?!皾瘛钡目刂茦藴蕿椋?1)用帶針的注射器吸水后緩慢噴淋至試樣表面(針頭至試樣表面距離1 cm,噴淋速度控制為0.5 mL/s),使試樣表面被水覆蓋,試樣將水吸收后繼續(xù)噴淋,直至5 min后水面不下降;(2)若試樣表面噴淋的水在5 min內被吸完,則噴淋至試樣底部有自由水滲出。
純紅土試樣經歷2,4,8次干濕循環(huán)后,其表面發(fā)展的裂隙清晰可見。所有純紅土試樣在經歷第1次干濕循環(huán)后即有環(huán)形微裂縫發(fā)育,經歷多次干濕循環(huán)后,裂縫寬度逐漸增大,初期形成的環(huán)形裂縫逐漸向周邊放射,在第4次干濕循環(huán)后最大裂縫達到毫米級寬度。第8次干濕循環(huán)后裂縫擴展趨于穩(wěn)定,寬度不再增加(圖1)。
圖1 純紅土試樣裂縫擴展
摻常春藤根系的混合土經歷2、4、8次干濕循環(huán)后的裂縫擴展情況表明,常春藤根系可以有效地約束云南紅土的裂縫擴展,根系較高的抗拉強度承受了較大的脹縮應力。摻入常春藤根系后,混合土試樣在干濕循環(huán)的裂縫形態(tài)完全不同于純紅土試樣,多呈不規(guī)則的短裂縫,不再出現明顯的環(huán)形裂縫,其機制可能是由于根系的占位,改變了試樣脫濕過程中的收縮軸,即試樣不再是整體沿中心均勻地收縮(圖2)。
圖2 摻常春藤根系的混合土試樣裂縫擴展
用100倍裂縫觀測儀讀取各試樣的最大裂縫寬度,可得試樣在經歷0-8次干濕循環(huán)后的平均最大裂縫寬度及其變化趨勢,摻10%和20%常春藤根系時,從第1次干濕循環(huán)后就顯示出阻裂效應;而摻30%常春藤根系時,在第4次干濕循環(huán)后才顯示出阻裂效應。經歷第8次干濕循環(huán)后,摻10%、20%和30%根系試樣的平均最大裂縫寬度為純紅土試樣的17%(0.29 mm/1.68 mm)、17%(0.29 mm/1.68 mm)和82%(1.37 mm/1.68 mm)(圖3)。
用SPSS軟件對圖3中的4組數據進行非參數檢驗。從4組的平均秩次判斷,3個摻根系組的平均最大裂縫寬度均小于純紅土組,而10%、20%根系組裂縫寬度較小,30%根系組裂縫寬度較大。摻20%常春藤根系組對試樣裂縫擴展的約束效應最顯著(表2)。
表2 四組試樣最大裂縫寬度非參數檢驗結果
圖3 干濕循環(huán)后試樣的平均最大裂縫寬度
干濕循環(huán)下純紅土試樣的裂縫發(fā)展過程如下:第1次干濕循環(huán)過程為裂縫發(fā)育期,純紅土試樣的增濕只在原樣的孔隙間發(fā)生,增濕效應使紅土吸水,脫濕效應在于遷出孔隙中的水分,但仍會造成紅土的含水率不同,軟化紅土顆粒間的連接,以致試樣出現微裂縫。第2-4次干濕循環(huán)過程為裂縫擴展期,經歷過裂縫發(fā)育過程后,純紅土試樣吸水增濕的主要效應在于增大紅土顆粒間的水膜厚度,引起紅土膨脹開裂;脫濕的主要效應在于減小紅土顆粒間的水膜厚度,引起紅土的失水收縮開裂,微裂隙逐漸發(fā)展成宏觀裂縫。第5次干濕循環(huán)以后為裂縫穩(wěn)定期,純紅土試樣吸水增濕的主要作用是充填裂縫;脫濕的主要作用在于減小裂縫中紅土顆粒間的水分。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含根量對云南紅土干濕循環(huán)后的裂縫擴展具有不同的約束效應。摻10%和20%常春藤根系均能顯著約束云南紅土干濕循環(huán)后的裂縫擴展,且二者的約束效應幾乎相同。在經歷第8次干濕循環(huán)后,摻10%和20%根系試樣的平均最大裂縫寬度僅為純紅土試樣的17%。一方面,植物根系有較高的抗拉強度[8,14],隨機分布在土樣中,在紅土吸濕膨脹和脫濕收縮過程中分擔了較高的脹縮應力,且不至大規(guī)模地破壞紅土顆粒間的原樣聯(lián)結;另一方面,筆者將常春藤根系與黃茅、狗牙根等根系進行了表面光滑程度對比,發(fā)現常春藤根系表面較粗糙[15],能與紅土顆粒形成較好的摩擦聯(lián)結,根土復合體的整體性較強。摻30%常春藤根系亦能約束云南紅土的裂縫擴展,但這種阻裂效應明顯弱于10%或20%摻量,可能的機制是過多的根系大規(guī)模地切斷了原樣紅土顆粒間的有效聯(lián)結,使根土混合體的整體性變弱,反而降低了其阻裂能力。文獻[16]的研究也認為根系增強土體強度存在最優(yōu)含根量。因此,不能也沒必要一味地追求高密度種植。
試驗揭示了純紅土試樣隨干濕循環(huán)次數的增加而出現的裂縫產生與擴展現象,也揭示了常春藤根系對紅土的阻裂效應。本研究采用的試驗方法,仍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如制樣過程中的人為擾動、試樣尺寸偏小、將根系與紅土一起進行了壓實處理等。另外,有研究表明,實際根土復合體中的毛細根系及其生物活性對土體的加筋效應優(yōu)于人為添加在土中的根系[17]。但是,本研究的試驗方法具有試樣尺寸、密實程度、含水率等容易控制的優(yōu)點。考慮到目前云南紅土開裂及根系阻裂研究的實際困難,筆者采用的方法還是值得推薦。該試驗方法使得借助常規(guī)試驗儀器,研究植物根系對云南紅土經歷干濕循環(huán)后裂縫擴展的約束效應成為可能,從而為云南紅土工程問題分析提供相對合理有效的依據。而一些研究表明,根系形態(tài)[18-19]以及細胞壁成分[20]等也會影響固坡效應,因此,今后可多學科聯(lián)合,深入研究不同植物根系及其分布形態(tài)對云南紅土在不同干濕循環(huán)控制條件以及大尺寸試樣條件下裂縫擴展約束效應。
1)使用一種較合理的簡單試驗方法,測試了干濕循環(huán)過程中純云南紅土以及摻常春藤根系的混合土的最大裂縫寬度。試驗反映了純云南紅土以及摻根系的混合土在干濕循環(huán)過程中裂縫的發(fā)生、擴展現象。
2)干濕循環(huán)條件下,含根量會影響常春藤根系對云南紅土的阻裂效應。摻10%和20%常春藤根系時,從第1次干濕循環(huán)后就顯示出明顯的阻裂效應;而摻30%常春藤根系時,在第4次干濕循環(huán)后才顯示出較弱的阻裂效應。
3)第8次干濕循環(huán)后,摻10%、20%和30%常春藤根系試樣的平均最大裂縫寬度為純紅土試樣的17%、17%和82%,統(tǒng)計分析表明,20%摻根量時阻裂效果最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