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瑩瑩,黃若妃,李 可
(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綜合科 321300)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種高發(fā)于中老年人群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脂質代謝紊亂及胰島細胞功能異常為主要臨床特征,嚴重者可引發(fā)足、腎、眼相關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1]。目前現代醫(yī)學常通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的方式來治療T2DM,如合理飲食、運動指導、使用胰島素及口服降糖藥物等[2-3]。達格列凈是近幾年新研發(fā)的一種鈉-葡萄糖轉運蛋白2抑制劑,于腎臟發(fā)揮作用,通過抑制葡萄糖重吸收進而發(fā)揮降血糖的作用[4]。研究認為,25-羥基維生素D3[25(OH)D3]、白細胞介素-6(IL-6)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血清因子水平變化與T2DM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5],而既往關于達格列凈能否降低T2DM患者上述因子水平的報道較少?;诖?,本研究在常規(guī)T2DM治療基礎上加用達格列凈,開展前瞻性、單盲、隨機對照研究,初步觀察達格列凈對T2DM患者25(OH)D3、IL-6及TNF-α表達的影響,為臨床T2DM的治療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治療的138例T2DM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前瞻性、單盲、隨機對照設計原則,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全部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9例。觀察組中男38例,女31例;年齡42~76歲,平均(51.75±8.20)歲;病程10個月至11年,平均(7.32±2.67)年;體重指數(BMI)23~31 kg/m2,平均(24.13±2.09)kg/m2。對照組中男36例,女33例;年齡44~78歲,平均(52.30±9.14)歲;病程7個月至9年,平均(7.08±2.65)年;BMI 22~30 kg/m2,平均(24.29±2.77)kg/m2。兩組性別、年齡、病程、BMI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受試者或其親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已獲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標準:(1)符合T2DM的診斷標準[2];(2)血糖穩(wěn)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在7%~12%;(3)年齡40~80歲;(4)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1)伴嚴重并發(fā)癥及有關合并癥者,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糖尿病足等;(2)其他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患者,如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疾病等;(3)伴T2DM酮癥、酸中毒、心/肝/腎/肺功能不全、重大手術、急性心肌梗死、嚴重感染及外傷,臨床存在低血壓及缺氧情況者;(4)酗酒、痢疾及營養(yǎng)不良者;(5)接受血管內注射碘化造影劑者;(6)其他疾病所致25(OH)D3、IL-6及TNF-α異常者,如其他因素導致骨質疏松、炎癥性疾病等;(7)惡性腫瘤患者;(8)本研究用藥禁忌者。剔除標準:(1)治療過程中連續(xù)兩次空腹血糖(FPG)≥13.5 mmol,2 h餐后血糖(2 h PBG)≥18 mmol的高血糖患者;(2)中途退出或失訪者。
1.2.1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基礎治療,包括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健康宣教、甘精胰島素注射液[10~40 U/d,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201001]、口服降糖藥物(鹽酸二甲雙胍片,每次0.5 g,每天2次,上海信誼天平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246)。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達格列凈片(英國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0040)早晨口服治療,起始劑量5 mg/d,根據血糖控制情況可增加至10 mg/d。兩組均治療3個月。
1.2.2觀察指標
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靜脈血,檢測FBG、2 h PBG、HbA1c、25(OH)D3、IL-6及TNF-α水平。FBG、2 h PBG水平檢測采用己糖激酶法,試劑盒購自伯樂生命醫(yī)學產品(上海)有限公司;HbA1c水平檢測采用西門子Atellica CH93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儀器購自西門子醫(yī)學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血清25(OH)D3水平檢測采用API 3200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儀器購自上海愛博才思分析儀器貿易有限公司;IL-6水平檢測采用化學發(fā)光微粒免疫檢測法,儀器使用Caris200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系統(tǒng),儀器及配套試劑均購自北京萬泰生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TNF-α水平檢測采用化學發(fā)光法,儀器使用西門子Atellica IM 1600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儀器及配套試劑均購自西門子醫(yī)學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
臨床療效判斷參照文獻[6]:(1)顯效,FPG、2 h PBG恢復正常水平或與治療前比較降低≥40%,HbA1c恢復正常水平或與治療前比較降低≥30%;(2)有效,FPG及2 h PBG水平與治療前比較降低≥20%,HbA1c水平與治療前比較降低≥10%;(3)無效,未達到上述療效標準,甚至病情加重。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患者總數×100%。此外,觀察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所有患者均完成本研究。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360,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n=69,n(%)]
兩組治療后FPG、2 h PBG、HbA1c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FPG、2 h PBG、HbA1c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25(OH)D3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25(OH)D3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水平比較
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549,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n=69,n(%)]
近年來,T2DM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一旦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將會嚴重影響其身體健康及家庭生活質量[7]。目前T2DM治療采取生活方式干預及藥物治療,其中生活方式干預包括飲食指導、合理運動及健康教育管理等,傳統(tǒng)藥物治療包括使用胰島素、二甲雙胍等改善胰島素抵抗,發(fā)揮降糖作用[2]。然而,隨著T2DM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僅通過傳統(tǒng)降糖療法難以滿足部分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要求[8]。達格列凈是近年來全球首批上市的鈉-葡萄糖轉運蛋白2抑制劑,可特異性地作用于腎臟,與腎小球周圍近端腎小管中功能性鈉-葡萄糖轉運蛋白2的外表面相結合,進而抑制鈉-葡萄糖轉運蛋白2與葡萄糖結合,促進多余葡萄糖排出體外,起到降糖的作用[9]。研究發(fā)現,達格列凈聯合其他口服降糖藥,如二甲雙胍、胰島素、利拉魯肽等,可有效改善T2DM及其并發(fā)癥的臨床療效,起到較好的降糖效果[8,10-11]。
本研究發(fā)現,治療后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91.30%vs.69.56%),提示達格列凈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臨床療效。這一結果與孫曉菲等[11]報道相符。分析原因可能與其穩(wěn)定的血藥濃度及維持血糖波動有關。此外,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FPG、2 h PBG、HbA1c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治療后FPG、2 h PBG、HbA1c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達格列凈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這一結果與李萌曦等[8]報道相符。分析原因可能與達格列凈的降糖機制有關,其可通過降低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新收作用,促使尿糖排出,無需通過胰島素依賴機制即可發(fā)揮降糖作用。
目前研究已證實慢性炎癥反應是T2DM的病理生理基礎[12-13]。董美娟等[5]研究發(fā)現,血清維生素D缺乏可通過影響IL-6、TNF-α等血清炎癥因子水平而加重T2DM患者胰島素抵抗,進而參與T2DM的發(fā)生、發(fā)展。1,25二羥基維生素D3[1,25-(OH)2D3]屬于維生素D的活性形式,但其穩(wěn)定性差、代謝快,因此臨床上多檢測25-(OH)D3來反映維生素D3的表達水平[14]。TNF-α、IL-6為典型的促炎因子,正常生理條件下在體內保持平衡狀態(tài),當胰島素抵抗發(fā)生時,可通過影響胰島素信號轉導及誘發(fā)血管內皮功能障礙,進一步加重胰島素抵抗[15-16]。本研究發(fā)現,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25(OH)D3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治療后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25(OH)D3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這提示達格列凈可調節(jié)患者血清25(OH)D3、IL-6及TNF-α水平,降低慢性炎癥反應,對控制病情的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達格列凈治療T2DM,可改善患者臨床療效,降低血糖水平,調節(jié)血清25(OH)D3、IL-6及TNF-α水平,并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