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節(jié)孕穗期是決定小麥成穗率和結實率、爭取壯稈大穗的關鍵時期。為確保小麥高產穩(wěn)產,2022年4 月7 日,許昌市科技特派員馬紅平、宋建軍、張麗英等同志到鄢陵縣南塢鎮(zhèn)、望田鎮(zhèn)指導群眾加強麥田管理。針對近期天氣情況、小麥長勢,科技特派員提出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項技術措施的落實。
一是加強水肥管理。拔節(jié)肥的施用量要根據品種的耐肥性及植株的前期生長情況確定,已達到壯苗標準的667 m可追尿素3 ~5 kg,旺苗不施,弱苗適當增施。對于沒有施拔節(jié)肥的,孕穗期有缺肥癥狀時,要施孕穗肥。一般在旗葉露尖時,667 m追施尿素2 ~3 kg。鑒于從年后開始,當地降雨不足情況嚴重,小麥需要再澆一次水。在澆水的同時施加一些肥料,補充養(yǎng)分,保證小麥正常生長。
二是搞好化控,防止倒伏。對于高產壯苗麥田及群體偏大有倒伏趨勢的麥田,此期需控制植株旺長,縮短基部節(jié)間長度,降低株高,防止倒伏。小麥拔節(jié)前后,667 m用50%矮壯素水劑60 ~80 mL 兌水30 ~40 kg 進行噴霧,可起到矮化防倒作用,同時促進增產。噴施化控劑一定要注意噴勻,嚴防重噴和漏噴。
三是防治病蟲害。農戶要注重防治小麥銹病、白粉病和蚜蟲等病蟲害,并要注重清除麥田四周的雜草。小麥白粉病應在發(fā)病前進行預防,發(fā)病初期實施藥劑防治效果較為理想??山Y合防治小麥吸漿蟲、麥蚜,667 m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 ~100 g兌水30 ~50 kg 噴霧防治小麥白粉病,噴霧時注意噴透植株下部葉片,并隔7 ~10 d 再噴一次,以增強防治效果。當田間小麥銹病病葉率為2%、日平均氣溫為9 ~16 ℃時,對小麥銹病發(fā)病田及時采用對路藥劑進行防治,如667 m使用25% 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 ~70 g(輕病田50 g、重病田70 g)兌水60 kg 噴霧防治,或667 m使用20%粉銹寧乳油50 ~70 mL 兌水噴于莖葉,并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蚜蟲剛發(fā)生時多在小麥底部葉片上,所以應注意觀察,早發(fā)現(xiàn)、早防治。小麥灌漿期,當麥蚜發(fā)生比較嚴重時,可667 m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 ~15 g、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 g 兌水35 ~50 kg 均勻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