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林
微軟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納德拉在《刷新》一書中,介紹了他在芝加哥大學商學院讀書時,讀過電影《大河戀》的原作者諾曼·麥克林恩寫的另一本叫《年輕人與火》的書。
這本書是針對1949年美國蒙大拿州曼恩峽谷的一場山火引發(fā)的消防災難事件的調查報告。當時15名空降森林消防員中有12人遇難,加上1名護林員,一共13人犧牲。
其中隊長瓦格·道奇是存活下來的3個人之一。在火舌快要追上眾人的時候,他用隨身攜帶的火柴把前面的一片草地燒干凈并躺在其中,還號召大家趕緊放棄裝備,也學他這么做。但別人都無法理解道奇的做法,其中一個人甚至覺得他不可理喻,非但沒有聽,還招呼其他隊員趕快逃離火區(qū),朝山頂跑去,因為翻過那面山就是安全的地方。道奇自己點的那把火幫他燒出了一小塊隔離帶,他把水壺里的水倒在手絹上,用手絹捂住嘴,就那樣躺在那里。
除了道奇隊長和兩個在巖縫中(外面沒有可供燃燒的東西)躲藏的幸存者,其他跑向山頂的消防員在陡峭的山坡上根本跑不過越來越兇猛的大火。12個人在跑向山頂的過程中,被追上的大火吞沒,在反復倒下和爬起后,窒息而死,而后大火滾過他們朝著天空一面的皮膚,將他們表上的時間定格。從這群消防員發(fā)現大事不好趕緊跑,到被大火追上,只有16分鐘。
這本書在1992年出版后,密歇根大學管理學教授卡爾·維克又根據書里的研究資料,從組織學的視角重新討論了美國曼恩峽谷火災的教訓。
最重要的一個教訓是,他們在撤退并奔跑逃生的時候,沒有放下沉重的裝備。
這個道理很簡單,危險發(fā)生時,保命要緊,那些救火的裝備太重了??墒瞧渌腥?,在道奇提議之前,誰都沒有想到可以扔掉裝備。這還不是個例,僅在1990年到1995年之間,美國就有23個消防員在野地救火時被大火追趕、在上坡途中被燒死——他們都沒有放下裝備。后來專家評估,如果他們扔下裝備再跑,速度能提高15%—20%,他們就可以活下來。
“消防員在撤退逃生的時候,沒有放下沉重的救火裝備”,這些慘劇帶來的教訓,對經營人生同樣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為什么這么說呢?
卡爾·維克教授從角色結構的視角分析,把裝備問題與消防員的身份認同聯系起來:消防員的天職是滅火,如果他們在火情面前退卻,還把消防工具這種象征著他們身份的東西扔掉,會讓他們看起來像逃兵。這意味著,那些裝備,已經超出了本身的意義,而具有了額外的象征意義。在卡爾·維克教授看來,恰是后者,形成一種認知遮蔽,從而導致悲劇的發(fā)生。是的,他們忘記了,空降森林消防員的第一任務是保障自己的安全,第二才是滅火。
你需要保持的是對異常和快速變化環(huán)境的敏感,要敢于突破常規(guī),甚至是用“反常識”的思維來對抗常規(guī),而不要囿于以前的成功模式。你要丟下包袱,拆下面具,重新面對根本的問題。
回到微軟公司的場景。2017年,納德拉就是想用這個案例來說明微軟也有很多“沉重的裝備”需要放棄。曾幾何時,微軟的一切都是圍繞Windows來布局的,在微軟“沒有人能碰Windows”——這是微軟公司前首席執(zhí)行官鮑爾默在卸任前一年還念念不忘的信條。
但在《刷新》這本書發(fā)布的來年,2018年,納德拉就徹底把Windows這個曾經讓微軟走上巔峰又拖累微軟錯失多次轉型良機的“沉重裝備”拆掉了——微軟真正開始在“云為先,移動為先”的戰(zhàn)略指引下實現“刷新”。
已經去世的英特爾公司前首席執(zhí)行官格魯夫曾在自我反省時說:“我最大的錯誤就是讓英特爾過度地依賴微軟?!?/p>
一種優(yōu)勢,利用得久了往往會成為你的負資產。一個企業(yè)的領導者,無論是在經營企業(yè)還是在經營人生上,都應該在資產大幅貶值之前趕緊剝離這部分資產。道理雖然簡單,但很多企業(yè)和個人,都很難做到這一點,連格魯夫這樣成功的一個人,也很難擺脫這種詛咒。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正如納德拉所說:“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乃至每一個社會,在到達某一個點時,都應點擊‘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發(fā)生命力、重新組織并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p>
(許苑薦自《領導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