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甲和王某乙是一對親兄弟,2018年上半年,他們被陳某告上了法庭,要求共同償還借款60萬元。
陳某稱,2015年2月27日,王某兄弟倆因還貸缺少資金向其借款65萬元,并出具借條一張,借條上有王某甲、王某乙的簽名;之后,兄弟倆歸還5萬元,余款60萬元一直未還。
王某乙稱未向陳某借款,也從未在借條上簽過名字。王某乙向法院申請司法鑒定,要求鑒定借條上簽名的真?zhèn)我约笆欠翊嬖凇跋朱`”等化學(xué)溶劑的涂改、消退痕跡等。
經(jīng)鑒定,借條上王某乙的簽名是其本人的字跡,但是系靜電復(fù)制形成。
最終,法院駁回了陳某的起訴。
不過,這事還沒完。因涉嫌虛假訴訟,陳某等人被立案調(diào)查。
2021年4月,浙江省溫嶺市檢察院對陳某、林某提起訴訟。
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兩人合謀,通過民事訴訟,讓沒有借錢的王某乙替借款人王某甲還款,2018年3月,林某虛構(gòu)事實騙取王某乙的簽名,后將該簽名復(fù)印至陳某與王某甲的借條上。之后,陳某提起民事訴訟。法院開庭審理時,林某作為訴訟代理人出庭,在庭審過程中面對承辦法官的質(zhì)疑,仍堅持作虛假陳述。
最后,林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1萬元;陳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