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有一次,一個(gè)人問孟子:男女之間不親手遞接?xùn)|西,這是禮的規(guī)定嗎?
孟子回答:是的。
那個(gè)人又問:那假如嫂子掉到了水里,小叔子要不要用手去拉她???
這個(gè)問題問得就很刁鉆了。用手拉,是“非禮”,不去拉,是“害命”。這完全就是兩頭堵的杠精式提問,要的就是讓你答無可答。
但孟子卻沒被這個(gè)“送命題”難住。
他回答道:嫂子溺水還不去救,那不是畜生嗎?男女之間不親手遞東西,那是禮制原則的體現(xiàn),嫂嫂溺水小叔子去拉,那是拯救生命的權(quán)變。
這就是“援”的最高境界——體現(xiàn)了中國人生命至上的第一原則,至于其他什么利益算計(jì)、恩怨過往、本本主義、條條框框,在這一原則面前全都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所以在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觀念里,守望相助、共克時(shí)艱是常態(tài),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應(yīng)該。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肆虐世界的這幾年里,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太多逆行的援助者。中國也從最開始“山川異域,日月同天”的被援助者,變成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的援助者。
嫂溺,援之以手。
天下溺,援之以道。
這就是中國人最樸素,也最高級(jí)的道理。
(摘自《北京青年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