琛哥 鄒鄒
康熙中期,朝廷重修故宮三大殿,其中翻修規(guī)模最大的要數(shù)太和殿。太和殿上梁那天,康熙皇帝攜文武百官親臨現(xiàn)場。萬萬沒想到,意外發(fā)生了,大梁因為卯榫不合懸在半空。上大梁是古代建筑房屋最重要的儀式,大梁放不下非常不吉利,意味著上梁不正下梁歪??滴醪婚_心,眉頭緊皺。這時,一個來自南方的工匠,三下五除二爬上屋梁,拿著鐵錘“咚、咚、咚”連敲三下。突然,只聽“轟隆”一聲——大梁穩(wěn)穩(wěn)落下,榫頭接上,嚴絲合縫,上梁大禮告成。這位祖籍江西永修的工匠有個很低調的名字:姓雷,名發(fā)達。
雷發(fā)達年紀大了以后,長子雷金玉繼承了他爸的職業(yè),匠二代雷金玉技術高超、才思敏捷,雍正非常賞識他,派他設計修建一個自己的后花園。
和只造個房子不一樣,建園區(qū)是個麻煩活,既要懂建筑設計,又要上知天文地理琴棋書畫,下知五行風水明星八卦。整體構圖是根據(jù)整個中國的地勢走向:西北山脈,東南流水。整體風格是后現(xiàn)代混搭,把江南的清秀別致和北方的雄偉氣魄融合,雷金玉修建的這個園子叫做圓明園。
因為特殊貢獻,雷金玉七十大壽時,雍正命令太子弘歷——就是后來的乾隆,書寫“古稀”二字匾額,賜予雷金玉。雷金玉病逝后,雍正還賜了黃金100兩,遺體歸葬原籍。
當時,為了修好園子,雷家人開始了神一般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首先,在建造前繪制平面設計圖,稱為“平樣”,有投影圖、正立面、側立面、旋轉圖等等各種形式。
在那個沒有任何制圖軟件的年代,雷家人不僅會線描和平涂,有時還把中國山水畫的技法用在其中,作品可以媲美CAD的效果圖。當然,皇帝不會只滿足于“平樣”,還經(jīng)常要求提前看3D imax效果。于是雷家人又發(fā)明了立體模型,把每個建筑以1:100或1:200的的比例做成微型景觀。這些模型是用紙板、秫秸和木頭為原材料,再用剪子、毛筆、蠟版、烙鐵熨燙成型,所以命名為“燙樣”。雖然是小樣,但精細得不像話,個個都是藝術珍品。
雷發(fā)達的第六代后人雷思起,是雷家設計建筑最多的設計師。雷思起受委托為慈禧、慈安兩位太后設計陵墓,起初按照清朝傳統(tǒng),兩位太后的陵墓修建得一模一樣。但就在工程完工時,慈安太后去世,慈禧獨攬大權。為了讓慈禧太后滿意,雷思起一次次更改設計,最終有一天實在太累,死了。
雷家的傳奇故事從第一代雷發(fā)達開始,到第八代雷獻彩為止,延續(xù)了260多年。因為他們掌管的設計機構叫“樣式房”,所以,后世尊稱他們家族為:樣式雷。
兩百多年,八代樣式雷給我們留下來哪些建筑呢?紫禁城、頤和園、圓明園、天壇、北海、景山、中南海、承德避暑山莊……目前中國世界遺產(chǎn)的建筑中,有五分之一都是樣式雷建的。
(摘自《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