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韓國國父”、韓國獨立運動領(lǐng)袖金九的小兒子金信,在上海出生。金信在中國經(jīng)歷過十多年的流亡生活。后來,金信與中國朋友交談時,總說“我是半個中國人”。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中國讀書的金信時??吹饺毡撅w機在天上盤旋,隨后幾個小黑點落下,巨響驚天動地,頓時硝煙彌漫……他不禁想到在老家黃海道海州讀小學時,第一次見到飛機的情景。那時,他在學校組織的遠足活動中看到了飛機,他興奮不已,發(fā)誓要在藍天上駕駛一架屬于自己國家的飛機。當他目睹日本戰(zhàn)機在中國肆意轟炸時,更加堅定了要駕駛飛機跟日軍戰(zhàn)斗的決心。
金信報名參加了中國空軍,并如愿以償考進了中國空軍士官學校。學習飛行的危險性可想而知,那時,金信的哥哥金仁因病去世,金信有些動搖,因為他是金家唯一的后代了。
于是他寫信給父親金九,父親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革命就是把生命交給民族,軍人應(yīng)當將生死置之度外,有國無家!”不久后,金信奉命隨空軍學校部分學員前往印度拉合爾基地學習,之后又去美國接受訓練。他成了韓國駕駛戰(zhàn)機第一人。
1945年,朝鮮半島解放。幾年后,金信回到自己的祖國。回國后,金信把所學知識和技能,應(yīng)用到韓國空軍的創(chuàng)建中。
(摘自《文史博覽》,文/侯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