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那個堅守陣地的人走了(外一篇)

        2022-07-04 03:36:32梁思奇
        廣西文學 2022年7期
        關(guān)鍵詞:舅父

        俄羅斯與烏克蘭交火第三天,我舅父去世了。舅父九十八歲,上午9點到11點之間,他靠在一張竹躺椅上休息,然后就去世了。

        這是后來舅母和親戚們告訴我的。舅父去世那天是周日,我像往常一樣到止泊園看父母,母親說你回不回去,你要是忙就不回了。

        我知道母親是希望我回去送行的,她叫舅父五哥。父母的話跟熱戀中情人的話一樣,有時你要反著聽,他們是怕讓你為難。后來到了舅母家,她說起舅父之前兩天有點發(fā)悶,像是感冒了,吃了藥,打電話叫大兒子從鎮(zhèn)上回來送他到醫(yī)院看看。姨娘在一邊說,他那時候一定覺得很難受了,要不然不會叫兒子的,老人對身體的病痛常常都是忍著。

        我請了兩天假。從北?;厝ソo舅父送行。從北?;乩霞也坏饺俟铮_車只要三四個小時,但我好多年沒回去了。忙是一種借口,到一個只剩下記憶的地方,就像掉進一口深井,我不喜歡那種感覺。

        舅父家在同鎮(zhèn)的另一個村子,離我家不到十公里。上一次回老家還是2016年春節(jié),我去了舅父家,我見到的他根本不像一個年逾九旬的老人,耳不聾,眼不蒙,身板挺直,手腳靈活。舅父家在村子最高的嶺頭頂,表哥表弟表妹們的微信群就叫“情系嶺頭頂”。在春節(jié)群發(fā)的小視頻里,舅父小跑幾步躲閃著鞭炮。山區(qū)過去的房子都建在山腰或山頂上,因此,高高的石級,還有清晨傍晚到山腳挑水是許多人的回憶。舅父幾乎每天從那個陡峭的山坡走下來,有時還騎電動車到兩三公里的圩鎮(zhèn)。舅父有一個百毒莫侵的身體,他自己說幾十年沒得過感冒。他們家族似乎有長壽基因,我外婆香港回歸那年去世時九十四歲,另外幾位舅父和姨娘也到了耄耋之年,全都身體康健。我覺得舅父一定能壽享百年,沒想到他一下子就走了。

        我努力搜索關(guān)于舅父的記憶,卻怎么也想不起來,我對他的生活一無所知,腦子里泛起的全是外婆:外婆從黑色斜襟衣服的口袋里把紅包掏給我,外婆腦后盤著一個黑髻,外婆說話嗓子沙啞,外婆在天井里不停地搓衣服……我上高中前每年春節(jié)都去外婆家,卻想不起與舅父有關(guān)的事,唯一記得是他站在廊階,手里拿著喂豬的潲勺,和我說話的樣子。他對什么事情都既不著急也不驚奇,“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他似乎一直秉持這樣的世界觀。

        我與大姨家的表哥同行,他在北海給兒子帶孩子。表哥一路滔滔不絕地說話,話題總是離不開農(nóng)村的事,就像一只鳥傍晚回到樹林總是嘰嘰喳喳。當然我也是一只鳥,感覺飛倦的那種。陶淵明說鳥倦飛而知還。他當年也曾奔走在回家的路上嗎?

        表哥說起他中學的同學,他們的職業(yè)、經(jīng)歷和軼事。有一些我認得,有一些只知其名,他們大部分都散落在老家農(nóng)村。學校是個過濾器,網(wǎng)眼不同,小學大部分同學漏落在村里,中學同學多數(shù)在鎮(zhèn)里縣里,大學同學在各個城市,個別到了國外。天涯若比鄰,地球現(xiàn)在也成了一個村。

        經(jīng)過平山鎮(zhèn)時我想起了許多往事。想起夏天在鎮(zhèn)對面初中下面的河里戲水;想起學校食堂那個說話總吃女生豆腐的師傅;想起教過我的所有的老師,我平時記不起他們的名字,回到這里它們一個個跳了出來……那時候我頭發(fā)烏黑,胸懷大志,懵里懵懂,情竇初開,一個頭發(fā)扎成馬尾巴的身影在面前閃過。

        桂東南的春景與秋冬沒有什么區(qū)別,山上的灌木一如既往地蒼翠,路邊的竹子一成不變垂頭喪氣,稻田里去年秋收的根茬長出青綠的新芽,就像剛插下的秧苗。田野里種滿了房子,一幢挨著一幢,高低錯落,朝向不一,有的很巍峨,有的不怎么巍峨;有的外墻有裝飾,有的外墻沒有裝飾;有的貼著對聯(lián),有的沒貼對聯(lián)。這么多的耕地變成住宅,即使最遲鈍的人也感覺得到出了問題。這些堂皇寬敞的樓房很多大門緊閉,看得出平時根本沒有住人,它們的主人已經(jīng)外出打工。四通八達的道路通往每個村子,哪怕只有孤零零一兩戶人家,都鋪上了水泥路,汽車可以通行無阻。

        舅父家前面的斜坡也鋪了水泥路,車子可以開到半腰。一切跟記憶和想象的一樣,景物依舊,斯人已矣。很多人在空地上忙碌著,洗碗切菜,燒火做飯,我打著招呼,自我介紹或被介紹著,一些人依稀認得,他們年輕時的樣子從腦海里浮起;大多數(shù)人毫無印象,我自報家門,說出父母的名字,他們才恍然大悟,與我切磋著彼此的稱謂是否恰當。時間如河,生活是一張網(wǎng),每個人都是魚,生活在不同的河段。

        大門口貼著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悲淚長流麻衣上”,下聯(lián)是“哭聲哀繞白云間”。對著天井的廳堂門頭有兩個大字:讀禮。兩側(cè)也有一副挽聯(lián):

        嚴父近期頤 抱病辭塵留遺訓

        兒孫今滿座 披麻戴孝憶親思

        對聯(lián)應該是村里的秀才寫的,合轍合韻,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得懂。文化在農(nóng)村往往不需要懂,它只是一種符號或象征,就像浮在水上的油花。每個村都有個把這樣的秀才,他們是農(nóng)村紅白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雖然只有高中或初中文化,但術(shù)業(yè)有專攻,自學成才,熟能生巧。他們是村里受尊敬的文化人。

        我在屋子周邊轉(zhuǎn)了一下,想看看還能不能找到小時候的痕跡。舅父家后面有一條巷子通往老廳屋,那條巷子比印象中逼仄了很多。我大學第一個學期回家也覺得簸箕狀的村口特別小,不知道是我眼大還是心大了。巷子的右邊是外公的弟弟二公的家,他生前和父親相熟,我模糊記得他滿臉慈祥的樣子。他是平南縣的一方名士,讀過黃埔軍校,吟詩作對,盛名在外,他撰寫的詩歌對聯(lián)四處傳誦。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每個村民都認為他是四鄉(xiāng)八鄰最有文化的人,他簡直就是文化的化身。

        喪禮是按傳統(tǒng)的規(guī)矩辦的,冗長而煩瑣,兒孫輩在廳堂守靈,“作道佬”在大門前唱齋,聲音清亮,我在那兒站了半晌,聽不清一個字。喪禮過程的細節(jié)讓我想起祖父去世時的情景,那時候要比現(xiàn)在更加講究。風俗總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遷演,這套入土為安的儀式,隨著農(nóng)耕文明的式微已經(jīng)變得浮皮潦草、粗枝大葉,畢竟熟悉它的人越來越少。

        我夾在絡繹不絕的吊客中,蹲在天井聽著“作道佬”的吟唱,這種吟唱形式大于內(nèi)容,聲音刻意地拖長,變調(diào)得根本聽不出吟唱什么,但有一種余音繞梁的感覺。我一次次起身,一次次鞠躬,表哥和表弟不時從廳堂出來還禮。3BD9E3CE-382E-4E03-A011-C5653442A612

        下午吃過飯后終于出殯,我們蹲在路邊,等著抬棺的人經(jīng)過,跟在后面,把駕鶴歸去的舅父送到半路,晴空萬里,我心里空空蕩蕩,跟著前面的人把手里的線香交給一位拿孝棒的親屬,每個人在路邊折了一把桂葉,慢慢走回來。

        在一個放著柏枝和桂葉的桶里洗過手,吃了一塊發(fā)糕,拿著裝著茶葉、紅包和兩只瓷碗的袋子,我匆忙離開。車子發(fā)動時,我忽然想起忘了和舅母道別,好在進門時已經(jīng)見過她。舅父去世后,八十四歲的舅母就會搬到兒子或女兒家,嶺頭頂從此不再有人居住,兒女們只有在清明或重陽掃墓時才回來。高壽的舅父和舅母,像兩個頑強的戰(zhàn)士,抵抗著歲月的入侵,一個已經(jīng)倒下,一個不得已撤出了陣地。

        舅父居住的老宅叫“逢吉堂”,是偌大的嶺頭唯一有人氣的地方。它的左鄰右舍均告淪陷,一些房子空著,墻腳爬著青苔,青磚長出白硝。緊鄰的“厚德堂”屋頂塌陷、房梁朽壞,雜草和灌木從殘垣斷壁中不失時機地長出來。

        現(xiàn)代化為去世前的舅父提供了生活便利。兒女們像鳥一樣遠走高飛,隔一段時間回來探望一次,像運送彈藥給養(yǎng)的后援。他們給兩位老人配備了風扇、冰箱、熱水器、煤氣灶、手機,還安裝了水泵,輕輕合上閘,就能把水從山腳的水井抽上來。這些與時俱進的“武器”,幫助兩位故土難離的老人進行著頑強抵抗。

        其實這樣的戰(zhàn)斗無處不在,沒有硝煙,只有淪陷,農(nóng)村很多老人伴著老宅正在老去,守兵日益減少,“友鄰”不斷撤退。隨著人的離去,逢年過節(jié)、婚喪嫁娶的風俗也會隨風消散,沉淀成回憶。那些矗立在道路旁、田野里,靠著打工掙錢建造的青磚或水泥樓房,只是徒勞無用的“馬其諾防線”。

        一切就像里爾克的詩:有何勝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回來頭一天我住在表哥家里。我忽然想起很久沒有在農(nóng)村過夜了,吱吱唧唧的蟲鳴灌滿耳朵,一夜未歇。三月的夜晚涼意逼人,居然有這么多蟲子。我猜想著蟲子的種類:蚯蚓、地狗、螻蛄、蟋蟀、蜢蚱、龍虱、蝎子、青油蟲、臭屁蟲、屎殼郎、雷公狗……白天是人的世界,夜晚是蟲的天地,它們不知疲倦,縱情歡唱,不知道是否因為感覺到田野重新成為它們的天堂。

        夜幕沉沉,天上沒有星星,聽不到狗吠,也沒有人聲,我在睡夢中醒著,村子在清醒中睡著。

        被藤蔓劫掠的村莊

        九月初我下鄉(xiāng)的時候,看到很多藤蔓掛在路邊的灌木叢、房屋的圍墻,還有房前屋后的籬笆或果樹上。以前貌似沒有這么多的藤蔓,它們像土行孫一樣,一下子冒出來,生機勃勃,氣勢洶洶,好像要把全世界都占領了一樣。

        我喜歡下鄉(xiāng),每次下鄉(xiāng)就像魚回到水里。到任何一個村子,我都感覺像故地重游。形狀大同小異的房子,像兒時伙伴一樣能叫出名字的樹木和作物,讓我觸景生情想起與黃鱔泥鰍打交道的田埂,田埂上顛著走路的狗,田頭悠閑地低頭啃草的牛,連倒映在水田里的藍天白云也和城里不同。以前看到所有的東西都很親切,現(xiàn)在無處不在的藤蔓,卻讓我感到一種莫名的害怕。

        鎮(zhèn)里到村里的路基本都是水泥路,不是已經(jīng)修好,就是正在翻修或新修。農(nóng)村的路越來越好走了,但路上的人和車并不多。政府像陽光普照,努力照進每一處角落,不能讓一個兒童失學,不能讓一個受災群眾得不到救助,不能讓一個村子掉隊……而農(nóng)村正在“空殼化”,許多房子都空置著,包括那些新房。每個村見到的幾乎都是老人,他們像是被篩出來的谷殼,三三兩兩“堆”在村頭某棵荔枝樹、龍眼樹或榕樹下,打麻將、甩撲克或下棋,抑或漫無主題地吹水(聊天)。

        也許經(jīng)濟政策與社會政策永遠存在著“效率”與“公平”的矛盾:一邊是使用效率不高的道路設施,一邊是故土難離的老人就醫(yī)、留守兒童上學,還有逢年過節(jié)外出打工的、當老板的、做干部的“游子”們回鄉(xiāng),他們渴望的交通便利。

        “空殼化”最明顯的就是學校。一些學校已經(jīng)不再使用,關(guān)門閉戶,墻皮剝落,球場長滿雜草,每個新學期開學,都有一些教學點“拼”到別的學校。村干部說,現(xiàn)在留守兒童也少了,父母外出打工大都把小孩帶在身邊。除了廢棄的學校,其他的公共設施越來越健全,村委會辦公樓都是嶄新的,幾乎每個村都有戲臺,有籃球場,有養(yǎng)老院和圖書室……但我經(jīng)過的兩個籃球場都野草茂盛,有一個倒是平整光滑,它是新建成的,就在一條河溝旁,場邊卻沒有圍網(wǎng)或柵欄,打球時籃球“分分鐘”會掉到河里。

        南方的秋天陽光充足、雨水充沛,人們夸口的這種宜人氣候,賦予植物無限的生命力。遠山近嶺、坡地和田野仍舊蔥蘢蓊郁,植物仿佛都在攢足勁生長,吱吱地往外冒氣——這是一股殺氣嗎?這些繁茂的樹林和叢生的野草,像一支綠色大軍,正在從四面八方,悄悄地包抄和驅(qū)逐著人類。

        它們實在太強悍了,像水銀瀉地,無孔不入,不僅快速占領了不再耕種的田坎,侵入村落里遺棄的破敗老屋,連一些新建的水泥樓房,野樹和藤蔓也公然“登堂入室”,攀爬在墻壁和屋頂上,門口和天井的水泥地板,也有野草見縫插針地生長,仿佛存心欺負這些巍峨寬闊的房屋里那些七老八十的長者,奈何不了自己。

        我認得大部分的灌木和野草:孑然獨立的雞屎木,枝莖和葉脈都是紅色的雞冠花,葉片粗大、綠得滴翠的野芋,葉子三叉的牛奶樹——要是開五叉就好了,它可以頂替名貴的中藥黃芪;還有野芭蕉、苧麻、蓖麻、野菊、姜黃、毛蕨、鬼谷子、鴨腳木、香絲草、田淡菜、板藍根、車前草、兩面針、山蔞……還有一種辣蓼,小時候父母挖回來煲水給患痢疾的小孩喝。它們在路邊的坡地或水溝旁,肆無忌憚地舒展著,有的還把“胳膊”和“腦袋”伸到路面上,絲毫不害怕被踐踏或碾壓。在不少路段,它們的進攻居然得逞了,已經(jīng)占據(jù)了道路,讓經(jīng)過的人望而生畏,擔心里頭會藏著蛇。

        在侵襲的野草中,一種金黃色的藤蔓最為猖狂,它只有牙簽大小,我叫不出名字,隨便掐一截丟到樹上,很快就會像天女散花一樣,密密麻麻地纏滿樹枝,每一棵樹都會變成一個金發(fā)女郎。另外,明顯是瓜子亂丟長出來的南瓜或絲瓜的藤,在房前屋后亂爬,爬上了圍墻和電線,黃色或白色的小花綻放,像在颯颯秋風中吹著勝利的號角。3BD9E3CE-382E-4E03-A011-C5653442A612

        跟藤蔓一樣,灌木也十分囂張。在靠近水渠或河溝的堤埂上,一種比人還高的無名樹,開著像滿天星一樣的白色小花,它們肆無忌憚、張牙舞爪地伸展著枝條。一位村民說,這是外來的野生物種,十分濫生,過去砍它的枝條做瓜棚或豆架,現(xiàn)在沒人砍了,它的花飄到哪里,就會在哪里長出來。

        同樣難以對付的還有人們熟悉的水葫蘆。從一個水庫附近經(jīng)過時,我看到路邊的河溝里塞滿了水葫蘆,把水面擠得密不透風。我太熟悉這種水生植物了,小時候在長滿水葫蘆的池塘里捉蝌蚪,只要拎起一個水葫蘆,就會帶起來一大串,蝌蚪就藏在它暗紅色的根須里。村里人把它們打撈起來,剁作喂豬的飼料。大概是大量用做豬飼料的緣故,根本不像現(xiàn)在這樣泛濫成災。

        說到養(yǎng)豬,我一下子意識到,好像下來后一直沒有看到過它們。以往每次下鄉(xiāng),見得最多的,除了狗就是“二師兄”,它們腆著觸地的肚皮,在竹根里轉(zhuǎn)悠,或者在垃圾堆里亂拱。村里的狗幾乎都在睡覺,它們卻總是在覓食。誰說它們懶呢?懶是因為人們喂得太勤,把它喂得太飽了。它們不講衛(wèi)生,隨地大小便,把屋前屋后弄得污水橫流,難以插足,散發(fā)出的那股又餿又臭的味道,鉆進人的頭發(fā)和毛孔里。今天居然一頭豬也沒見著,仿佛全部死光了一樣。不過我想就算家家戶戶都養(yǎng)著豬,也對付不了這么多的水葫蘆,因為現(xiàn)在喂豬都用兌好的現(xiàn)成飼料。再說,家里留守的老弱病殘,哪里會有力氣打撈它們呢?

        與這些一陣風種子就四處播撒、落地生根的樹木,一場雨就舒枝伸葉、拔節(jié)而起的野草相比,人的力量似乎軟弱得多。人們明顯在抵抗。掛在路邊樹上的標語,矗立在草叢中的宣傳牌,還有田頭的線桿,線桿上的廣告,像蛇一樣蜿蜒伸向所有村子的道路,都在宣告這些村落仍然掌握在人的手里,但這些向“最后一公里”進軍的人類活動,處于咄咄逼人的綠色包圍中。

        大自然在進攻,而人在堅守。無人居住的房屋里,銹跡斑斑的自行車和摩托車丟棄在屋角,門樓下的石磨、石磙被廢棄,情形一如撤離陣地時的丟盔棄甲。水田里青綠的晚造秧苗,在微風中像千軍萬馬在晃動,但它們不像是人類栽種的作物,相反是與野草挽起臂膀的同盟軍。偶爾看到一個扛著鐵鍬放田水的農(nóng)民,讓我想起魯迅的詩:“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

        也許人們應該把“陣地”構(gòu)筑在鎮(zhèn)里,把教育的、文化的、娛樂的、衛(wèi)生健康的、體育的、福利的公共設施布置在鎮(zhèn)里,畢竟鎮(zhèn)里人更加稠密,畢竟已經(jīng)修了道路,分散在各個村子的學生可以在資源整合的鎮(zhèn)里入學,五保老人可以集中在鎮(zhèn)里供養(yǎng),電影院和戲院也不會無人問津,不致因為“戰(zhàn)線”分散漫長,顧此失彼。

        我參觀了一個大族的宗祠,它整潔而空曠,黑乎乎的瓦面和斑駁的墻壁,仿佛從時光的槍林彈雨中沖出染上的硝煙。赭紅色的大門門框已經(jīng)變形,天井里的青磚長著苔蘚,廊階和耳房則留著修修補補的痕跡。

        與分散的民居相比,宗祠像是這場農(nóng)耕社會轉(zhuǎn)型鏖戰(zhàn)中堅守的重點陣地。大多數(shù)村落的宗祠早已淪陷,這里還算堅固。大門外墻上,掛著一塊縣政府頒發(fā)的“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在它的旁邊,則是前不久同族金榜題名的準大學生名錄,以及捐資助學的鄉(xiāng)賢大紅榜。在每個數(shù)額不等的獎金獲得者后面,都用鋼筆寫著“某一房后裔”字樣。我注意到一些人的住址分別在北海、合浦、浦北、防城,顯然宗族的后裔早已在別處落地生根、開枝散葉。這些受嘉獎的學子也許還記得這里是他們的根,但他們的下一代呢?

        我站在宗祠外拍了幾張照片,無意中低頭看到,在打掃得干干凈凈的卵石地板上,密密麻麻長滿了地錦草。這種暗紅色的野草非常濫生??梢韵胂?,一旦宗祠人跡不到,它們很快就會乘虛而入,像野火一樣蔓延開來,就像在這之前在一個客家圍屋看到的情形:布著大小射擊孔的墻壁上,薜荔像一張披散的綠色大網(wǎng),網(wǎng)上掛著一個個雞蛋大小的果,顯示出它們旺盛的繁育能力,讓我想到那句熟悉的“千村薜荔人遺矢”的詩。

        我腦子里閃過一部紀錄片的畫面:一個資源枯竭的城市,在人們陸續(xù)遷走之后,那些廠房、辦公樓、宿舍很快爬滿了藤蔓,屋頂塌陷,窗欞開裂,灌木在墻壁上扎根,石板生滿苔蘚,野草從水泥路面的裂縫里鉆出來,蛇、野兔、狐貍、貓頭鷹、蜈蚣、老鼠等動物成為廢墟的主人,大自然仿佛用一只巨大的魔爪,捂在這片一度機器轟鳴、人口稠密的土地上,把它變得陰森可怖。一位紅樹林專家曾經(jīng)告訴我,人類活動是對自然界最大的影響,大自然有著驚人的自我修復能力。被損毀的紅樹林根本無須人工種植,只要把原來生長紅樹的灘涂圈起來,不再允許人們進入其中趕海和養(yǎng)殖,紅樹林很快就會繁育成林。

        春華秋實,物候常新。植物播種、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凋落,草木榮枯,如一只嚓嚓行走的自然之鐘,提醒著我們歲月不居、時光倥傯,提醒著我們所置身的世界發(fā)生的變遷和更替,引發(fā)懷舊的惆悵和年華老去的傷悲。行軍道上一棵柳樹,讓途經(jīng)金城的東晉大將桓溫發(fā)出“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宗廟遺址的幾株野麥,讓周朝大夫感受故園不在的黍離之痛。從某個角度,這千年未遇之變局,何嘗不是發(fā)生在鄉(xiāng)村的一場人與自然的戰(zhàn)爭。人類一直以大自然征服者的身份出現(xiàn),現(xiàn)在這些居民日漸稀少的村落,這些越來越多被野蔓雜樹占據(jù)的故鄉(xiāng),固然是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的景象,但從另一方面,這象征蓬勃生命的綠色,提醒著人們怎樣去認識自然、善待自然,怎樣建立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關(guān)系。

        【梁思奇,廣西作家協(xié)會理事。曾任新華社記者,現(xiàn)在機關(guān)供職。近年來在《廣西文學》《作品》《天津文學》《青年文學》《美文》《中國作家》等刊物發(fā)表作品,出版有短篇小說集《苦旅》,雜文集《世說“辛”語》《我的動物故事》。長篇紀實散文《生于六十年代》獲第七屆廣西文藝創(chuàng)作銅鼓獎?!?/p>

        責任編輯 韋 露3BD9E3CE-382E-4E03-A011-C5653442A612

        猜你喜歡
        舅父
        紀 念
        山東文學(2021年8期)2021-11-12 09:34:27
        舅父的詩(外一首)
        草堂(2021年3期)2021-11-12 05:41:14
        小舅媽
        37°女人(2019年7期)2019-07-12 03:42:06
        舅父若飛
        小舅媽
        舅父若飛
        愛你(2019年9期)2019-03-21 05:38:04
        小舅媽
        幸福(2019年4期)2019-03-11 08:33:36
        舅父
        遼河(2017年7期)2017-10-20 08:06:48
        甬江的來歷
        民間文學(2017年3期)2017-03-31 18:24:34
        輕松治腳氣
        久久中文字幕av第二页| 国内永久福利在线视频图片| 久久婷婷五月国产色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亚洲精品| 窝窝影院午夜看片| 国产av色| 日本女同性恋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国产自国产自愉自愉免费24区|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女高中生自慰污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电影| 亚洲成在人线天堂网站|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欧美人与动人物姣配xxxx| 在线观看国产内射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综一区二区在性色|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一区| 97人妻人人揉人人躁九色| 柠檬福利第一导航在线| 亚洲影院天堂中文av色|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色在线播放一区| 大地资源网高清在线播放 | 欧美性受xxxx黑人xyx性爽| 色www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色婷婷| 国内自拍偷国视频系列|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a级黑人大硬长爽猛出猛进|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 特黄aa级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国产线茬精品成av| 久久99亚洲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毛片网|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国产网红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