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任遠
2022年6月2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左二)與王室成員們在白金漢宮陽臺上
2022年6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拄著拐杖出現(xiàn)在白金漢宮陽臺上,身邊站著的是她的三個王位繼承人:查爾斯、威廉和喬治。
70年前登基之際還是苗條少婦的伊麗莎白,如今已經(jīng)是體態(tài)佝僂的老嫗。三個接班人如果銜接順利的話,英國溫莎王朝一直到21世紀下半葉都不愁沒有繼承王位的血脈。年僅8歲的喬治王子表情豐富,他在陽臺上做鬼臉和不耐煩的表情,更加被英國許多報章刊登。
溫莎王室在陽臺上的亮相,仿佛是一種姿態(tài),向國民宣告自己后繼有人,還能繼續(xù)長久延祚下去。在英國這樣一個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依靠血脈承傳成為國家元首這種仿佛是另一個世代的現(xiàn)象,卻被英國人視為理所當然。
以“五個世紀以來沒經(jīng)歷過激進革命”為傲的英國人,推崇溫和變革;五百年前手握實權的君主在今天,頂多是個文化符號。當然,從更寬廣的角度看,對君主制抱有肯定態(tài)度的英國人,會把王室視為英國國體和民族品格一脈相承的定海神針,以及英國私有財產(chǎn)制度多個世紀以來不被暴力革命隨意剝奪的象征。
在英女王登基70年慶典的電視直播畫面上,白金漢宮門前的林蔭道被人群堵得水泄不通,可見英國王室的號召力。左翼媒體《衛(wèi)報》當天的社評盡管酸味十足,卻不得不承認:“共和派沒能拿出更讓民眾感到歡樂快活的替代方案?!?/p>
在女王登基慶典的四天里,除了聲勢浩大的文藝晚會和馬術表演,各地的街頭派對和下午茶活動,估計共吸引了1700萬國民參與。
1981年7月29日,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戴安娜舉行婚禮
英女王登基70年慶典期間,人群聚集在白金漢宮門前
在今年的伊麗莎白二世登基70年晚會上,屬于有色人種的參演明星占了大多數(shù)。
在經(jīng)濟領域,英女王的登基慶典給英國商家們帶來了貨真價實的提振效果:酸味十足的《衛(wèi)報》再次承認,4天慶典期間英國零售消費量就比整個5月的消費量高17%。負責統(tǒng)計的英國零售學會認為,在40年不遇的通貨膨脹壓力下,英國零售消費能在6月出現(xiàn)提振數(shù)字,英女王慶典實在功不可沒,所以到頭來,還是得“感謝女王”。
的確,盡管與民眾的生活有天壤之別,但英國王室家庭成員的生老病死和婚葬大事,多數(shù)都變成了英國全體國民可以參與和圍觀的公共事件。不得不說,英國君主制這個古老的制度,在現(xiàn)代社會的適應力極強。
特別是電視、廣播和互聯(lián)網(wǎng)等高科技傳播手段出現(xiàn)后,王室文化的傳播實際上如虎添翼。在19世紀照片效果欠佳的年代,王室儀式也只是上層貴族才能親身體驗。到了20世紀初,隨著彩色畫報開始流行,王室文化才開始成為大眾文化的一部分。
自1952年英女王登基開創(chuàng)電視直播先河以來,從查爾斯與戴安娜大婚到英女王在1992年、2002年、2012年和2022年的逢十登基慶典,看似古老的王室儀式被全程直播,各路名人和著名歌星加入年輕人喜歡的表演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各個階層、性別和年齡段的英國人都對王室活動產(chǎn)生興趣。
不得不提的是,在今年的伊麗莎白二世登基70年晚會上,屬于有色人種的參演明星占了大多數(shù)。晚會壓軸巨星,是來自美國的老牌黑人女歌手Diana Ross。想必這也是對兩年來席卷西方社會的有色人種平權運動的某種回應。
2022年6月2日,伊麗莎白二世登基70周年皇家閱兵式舉行
英國左翼歷史學家埃里克·霍布斯鮑姆在《被發(fā)明的傳統(tǒng)》中認為,王室從現(xiàn)實政治中徹底淡出,成為單純文化和社會意義上的一個符號,實際上是與英國的政治精英階層和主流媒體達成了一種默契。
在并不久遠的維多利亞年代,剛繼位的維多利亞女王還能夠?qū)Υ蟪己凸賳T的任命指指點點,而換來的卻是報界對她的口誅筆伐,漫畫家筆下的英國王室更是丑態(tài)百出;等維多利亞到了晚年完全淡出現(xiàn)實政治,現(xiàn)代英國人熟知的立憲君主面貌終于完全呈現(xiàn),英國輿論在針對王室的報道尺度上才開始變得異常謹慎。
以交出實權換取社會的尊重,最終變成一個圖騰和文化符號,英國王室表面上交出了硬實力,只留下了軟實力,但是其背后的經(jīng)濟實力不可忽視。
一方面,英國王室是替國家履行外交禮儀職責的公務人員,另一方面卻坐擁巨大的私人財富,公私領域存在著大量灰色地帶。
在多年的實際操作中,英國王室和英國政府之間各司其職,配合得天衣無縫。譬如,英國女王實際擁有的私人物業(yè)包括巴爾莫羅宮、溫莎堡和桑德林厄姆府等,但是英國君主制的最主要象征建筑—白金漢宮,卻不屬于英女王的私人物業(yè),而是英國政府的物業(yè)。
又如,英國接待外賓的國宴,就是英國王室和政府雙方配合的行為。其實,英女王每次款待外賓的成本,都可以在網(wǎng)上查得到。以2019年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三天英國國事訪問為例,那一次的招待費用就花去了英國納稅人43.5萬英鎊,光是國宴支出就花了10萬英鎊。
在正式的外交國宴上,包括外國政要在內(nèi)的賓客大概不超過200人。英女王款待外賓用的葡萄酒、器皿、食材等,都是英國王室自己私藏的用品,但同時英國政府又出錢補貼英國王室的招待費用。
翻開英國政府的年度開支總結(jié),會發(fā)現(xiàn)國事訪問會有一項“娛樂事項”:特朗普在國事訪問的三天內(nèi)花費的43.5萬英鎊中,有10萬英鎊的開支名目是包括國宴和各種王室款待在內(nèi)的“娛樂事項”。這么看的話,王室更加像政府的一個高級外包服務商。那些享受英國國賓待遇的政要們,還真的就是享受由英國政府買單的王家接待服務了。
英女王作為國家象征,英國政府以她的名義邀請外國國家元首,這是一件純粹為國家利益服務的外交活動。但是,王室成員的一些花著公家錢的活動,卻并不見得跟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益有什么直接聯(lián)系。
王室成員出行的安保費用和通勤費用,就是最大的爭議點。就在哈里王子和夫人梅根于2021年跟王室“決裂”之際,他們夫婦的安保費用就被公布于眾:在還沒被解除王室職務前,哈里和梅根的安保費用一年高達500萬美元。
2019年6月3日,時任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伊麗莎白二世的陪同下參觀白金漢宮
享受英國國賓待遇的政要們,還真的就是享受由英國政府買單的王家接待服務了。
繼承名單上排第六的哈里王子已經(jīng)如此,那么其他更加資深的王室成員可想而知。一個讓英國王室非常尷尬的丑聞,在哈里/梅根事件發(fā)酵的同時也不斷在王宮的上空制造烏云,那就是女王的次子安德魯王子卷入美國富商愛潑斯坦的性丑聞案件。
在墻倒眾人推的情況下,安德魯以往的揮霍奢侈生活,進入了狗仔隊的視野。在被剝奪所有公職前的2019年,安德魯被曝在一次去北愛爾蘭參加高爾夫球賽的路上使用了直升機,而這趟飛行之旅共花費了納稅人1.6萬英鎊。
這相比起同年查爾斯王子從英國飛往海灣國家阿曼參加蘇丹葬禮的21.9萬英鎊私人飛機費用,顯得微不足道。不過,在安德魯一直撇不掉愛潑斯坦丑聞的背景下,他的政府補貼和私人財產(chǎn)狀況自然被英國狗仔隊盯得緊。
在今年的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上,哈里的身影顯得非常低調(diào),而安德魯則幾乎銷聲匿跡。
王室的官方解釋是,安德魯王子感染了新冠病毒,因此缺席了慶典四天的所有活動。但英國輿論界對此感到質(zhì)疑,畢竟安德魯?shù)拿曇呀?jīng)跌入谷底,愛惜羽毛的王室在社會壓力面前不得不忍痛割席。
從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間,盡管英國受訪者依然大部分支持君主制,但這種支持度總體上還是呈下降趨勢。
2012年英女王慶祝登基60年的時候,君主制的支持度還有73%;到了2022年英女王慶祝登基70年的時候,支持度已經(jīng)下滑到62%。在民意越來越重要的當代英國,如何在保持尊貴姿態(tài)的同時又迎合民意,成為了王室保住君主制度的一道課題。
英國社會在20世紀經(jīng)歷了從貴族民主到全民民主的轉(zhuǎn)向過程。王室在過去100年的波瀾中經(jīng)歷多次危機,到頭來還是站穩(wěn)了腳跟。用英國1960年代保守黨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的話說,英國人的前進速度是以制動器和加速器輪流使用的方式,停停走走地往前行。英國君主制就好像一部緩緩前行的勞斯萊斯轎車那樣,始終保持著自己的速度向前行。
如何在保持尊貴姿態(tài)的同時又迎合民意,成為了王室保住君主制度的一道課題。
2022年6月2日,倫敦攝政街懸掛國旗慶祝女王在位70年
這種小心翼翼的社會改良方式,也讓很多傳統(tǒng)社會結(jié)構得以保存下來,其中不少成了女王“錢袋子”的重要來源。譬如英國王家財產(chǎn)局(Crown Estate),這個成立于1760年的機構可以說是英國的特有現(xiàn)象:它既不是單純的王家私人企業(yè),也不是單純的政府公共企業(yè),而是政府和王室都有股份和分成的“王家公共資產(chǎn)”。
這個“王家財產(chǎn)局”在今天可是歐洲五大地產(chǎn)公司之一,坐擁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境內(nèi)多處住宅物業(yè)和商業(yè)購物廣場。這個直通女王錢袋子的地產(chǎn)公司,在英國占了多少昂貴的地段?
首先,倫敦市中心最繁華的購物大街—攝政街,兩邊的物業(yè)全部都是“王家財產(chǎn)局”的資產(chǎn);其次,英國領海范圍內(nèi)的海床,都屬于“王家財產(chǎn)局”的資產(chǎn)。隨著英國近年來轉(zhuǎn)向風力發(fā)電等可再生能源,“王家財產(chǎn)局”通過拍賣多個海床給風力發(fā)電公司,獲得豐厚利潤。《衛(wèi)報》披露,“王家財產(chǎn)局”通過英國海床上的六個風力發(fā)電場,每年盈利8.79億英鎊,其中25%的利潤將直接輸送到英女王的錢袋子里。
英國王室和英國政府在公私之間的這些灰色地帶,在英女王依然在位的時期應該是不會被打破的,畢竟這些賬一旦認真算起來,王室和公眾都受傷。這也許要歸功于英女王個人的魅力和風范,讓英國輿論界和老百姓對她的錢袋子抱有“只眼開只眼閉”的態(tài)度。但她幾個人格魅力差一大截的兒子,要面對的民眾挑剔就多得多。
在安德魯王子名聲敗壞后,一些本來擁戴英國王室的媒體,也開始對王室的各種頭銜和職務發(fā)出質(zhì)疑的聲音。在依然活躍的時期,安德魯?shù)纳鐣^銜之一是英國國際貿(mào)易代表。但《鏡報》質(zhì)疑,安德魯拿著王子的身份到底在國際舞臺上為英國國際貿(mào)易“拉了多少單”?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王室成員,在履行社會頭銜職責的時候,能否好像普通老百姓那樣被以量化的標準考核呢?
伊麗莎白二世在位70年慶典,所有活動環(huán)節(jié)幾乎都是風風光光。但不確定的烏云已經(jīng)在天邊慢慢逼近。
英國君主歷史上,凡是名為“Charles”(“查爾斯”,又譯作“查理”)的君主,下場都不怎么好。在上一個伊麗莎白時期結(jié)束后,接任的查理一世(Charles I)最終迎來了被推上斷頭臺的結(jié)局。那么在第二個伊麗莎白時期結(jié)束后,也許繼位的將會是查理三世(Charles III)。不少英國人認為,這將會是一個面臨厄運的君主。在面對這些陌生又不陌生的面孔時,英國人還會拿出他們?yōu)橐聋惿锥罋g呼那樣的熱情,去歡迎新的王者嗎?
責任編輯 謝奕秋 xyq@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