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會,張海鑫,尹雪山,馮伯成
(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276806)
日鋼15 號高爐常用風機型號為AV56-14 軸流風機,該風機是在15 號高爐大修期間由AV56-13風機經動葉加一級改造而成。目前風機在大修后已經運行5年,超期服役2年,存在較大突發(fā)故障的風險,急需返廠維修。2019 年1 月29 日15 號高爐AV56-14 風機開始返廠大修,大修需要17 天,在此期間需要投入15 號高爐備用風機進行生產。15 號高爐的備用風機型號為AV45-13,該風機是由AV45-12 風機經動葉加一級改造而成。根據歷史生產情況,15號高爐常用風機與備用風機供風參數對比如表1 所示。由表1 可以看出,如果常用風機大修期間,15 號高爐使用AV45-13 一臺備用風機,則高爐日均產量將降低980t/d,在目前鋼鐵市場高漲的情況,對公司來說是一種效益損失;另一方面?zhèn)錂C與正常風機相比,風量差異大,長時間運行勢必造成高爐爐缸工作狀態(tài)下滑,帶來生產的被動。
表1 兩種風機運行參數對比
終上所述,日鋼公司考慮在風機大修期間使用兩臺AV45-13風機并聯送風,則可避免風量降低幅度過大、產量下降過多的問題。即便是兩臺AV45-13 風機并聯送風,相比于AV56-14 風機正常生產狀態(tài),仍存在風壓低、風量小的問題。本文結合兩套風機并聯送風的生產實踐,對并聯送風存在問題進行了梳理,并從高爐操作和管理方面提出了調整改進措施。
日鋼1、2、15、16 號四座高爐臨近布置,為節(jié)約基礎建設費用,四座高爐共用一臺備用風機AV45-13。2 號高爐停產后,2 號高爐2#風機供1 號高爐生產,1#風機處于閑置狀態(tài)。根據現有管路布局,15號高爐適合采用備用風機與2號高爐2#風機并聯送風。因此風機并聯送風切換前主要工作如下。
(1)將2 號高爐2#風機送風管道與15、16 號風機聯絡送風管道對接;
(2)啟動2 號高爐1#風機供1 號高爐,并停用給1號高爐供風的2#風機;
(3)將15、16號高爐自動撥風系統(tǒng)改手動;
(4)對備用風機、2#風機送風管道上的逆止閥做強制關閉連鎖實驗。
兩臺風機并聯送風工藝要求高、操作難度大,且對日鋼來說沒有任何操作經驗供借鑒。為運行穩(wěn)定,決定采用一臺風機定壓的操作模式,即保持2#風機排氣壓力350kPa不變,通過調節(jié)備用風機以滿足高爐爐況調劑過程中的加減風需求。風機調整過程中為安全起見,工況點距防喘線按照20kPa以上控制,風機靜葉不超過65 度,高爐若出現放風等異常操作必須提前通知鼓風機操作人員。
2019 年1 月29 日6:20,15 號爐休風40 分鐘,6:30分啟動備用風機,6:40分啟動2#風機。15號高爐復風前1 小時2#風機排氣壓力提至350kPa 左右。接到送風通知后,緩慢打開2#風機送風閥,進行加風。加風中保持排氣壓力350kPa 不變,當電機功率達7600kW 時,2#風機停止加風。如果需要繼續(xù)加風,先將備用風機排氣壓力加至高于送風壓力20kPa,并在保持排氣壓力不變下,緩開備用風機送風閥。使用備用風機加風期間,穩(wěn)定2#風機排氣壓力350kPa,并保持2#風機排氣壓力高于備用風機排氣壓力15kPa左右,低于10kPa需立即調整。
需要減風時,要先用備用風機減風,再操作2#風機減風,減風期間保持2#風機排氣壓力較備用風機高15KPa。若備用風機風壓減至最低,則關閉備用風機的送風閥。
若兩臺風機并聯送風期間,出現突發(fā)憋風狀況,應立即調節(jié)備用風機工況點,控制在正常運行范圍內,特別緊急的情況要立即打開備用風機手動放風閥進行放風操作。
1 月29 日風機并聯運行投用至2 月14 日風機大修結束,穩(wěn)定運行約17 日,運行主要參數見表2。經實踐證明雙機并聯送風,各風機運行狀態(tài)穩(wěn)定。
表2 并聯送風運行參數
兩臺AV45-13 風機并聯送風雖然較一臺備用風機送風量大,但是對比AV56-14 風機,仍然存在風壓低、風量小問題,可能會造成高爐鼓風動能偏低,爐缸死焦堆透氣、透液性降低,情況嚴重的甚至會造成爐缸堆積。為緩解低風量生產對爐況造成的影響,高爐操作上對上下部制度及日常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調整。
2.1.1 風口面積調整
風量減少后,如果不相應調整風口面積,易出現邊緣氣流發(fā)展,中心氣流走弱,爐況往往表現為不抗波動、穩(wěn)定性差、渣皮容易波動、不接受大礦批操作、爐缸活躍狀態(tài)下滑甚至出現風口燒損等問題[1]。故必須通過縮小風口面積,使高爐保持一定的風速和鼓風動能,維持爐缸均勻、活躍,保證渣鐵物理熱充沛,從而保證爐況在低風量下的長期穩(wěn)定順行[2]。
本高爐對比同級別1000m3高爐,風口數量僅16 個,鼓風動能及風速控制相對較高,風口面積的調整更需要謹慎。風機切換前根據預期風量的變化,按照工況風速不低于280m/s,鼓風動能不低于145kj/s 考慮,則風口面積需要由當前0.1964m2縮小到不高于0.1750m2。根據現場風口布局,確定縮小并適當加長3、6、8、10、13、14、15 號共計7 個風口,這7個風口調整前后的參數對比見表3。
表3 風口布局的調整情況
2.1.2 高爐富氧調整
風量降低后,富氧不變的情況下,富氧率上升,則理論燃燒溫度上升,一般富氧率1%影響理論燃燒溫度約35~45℃。除了理論燃燒溫度上升以外,隨著風量降低,高爐頂溫也出現大幅下降,頂溫由165℃最低降至135℃,對于維持高爐布袋除塵的正常運行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將高爐富氧流量由8350m3/h 下調到7980m3/h,富氧率由4.8%上升到5.0%,理論燃燒溫度維持在2240~2260℃范圍,以維持頂溫的穩(wěn)定,實現最大限度富氧。在干熄焦不足的情況下,取消了4%的羅泊河塊改全熟料冶煉,控制入爐水分。
2.1.3 高爐頂壓調整
小風機并聯送風,風壓低、風量小,通過降低頂壓可以起到降低風機系統(tǒng)阻力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風機風量,在維持合理風速及鼓風動能方面有一定作用。并聯送風前頂壓為211 kPa,并聯送風期間將頂壓降低到約193kPa。頂壓的降低,在抑制邊緣穩(wěn)定中心方面也具有作用[3]。
綜上所述,通過對風口面積、富氧及頂壓的調整,15 號高爐送風制度相關參數的變化見表4。從表4看,鼓風動能基本穩(wěn)定,達到了調整的效果。
表4 雙機并聯送風前后下部制度相關參數變化
為避免風機切換后高爐氣流分布出現邊緣過分發(fā)展中心嚴重減弱的情況,根據15 號高爐的氣流分布現狀,于風機切換前第5 日,即24 日調整料制,保持焦炭平臺穩(wěn)定,取消內環(huán)礦石的同時將礦角縮小0.5°。即由K39.5(2)37.5(3)35.5(3)33.5(3)31.5(2)、J41(2)39(2)37(2)35(2)33(2)31(2),調整為K39(3)37(4)35(4)33(3)、J41(2)39(2)37(2)35(2)33(2)31(2),角差由-0.5°調整為0°。調整后十字測溫中心溫度由550℃上升到560~580℃,中心指數由3.45 上升到3.55,邊緣指數由0.90降低到0.85。
1月29日風機切換后,礦批由39.5t調整為35t。礦批縮小后,中心氣流呈繼續(xù)發(fā)展趨勢,中心指數最高上升到3.9,邊緣指數降低到0.82;2月2日維持0°角差不變,礦角與焦角同縮0.5°;2 月4 日又將焦角回擴0.5°,適當抑制中心。通過料制及礦批的調整,實現了小風機生產期間,中心邊緣兩股氣流的平衡穩(wěn)定。
針對小風量生產對生產組織帶來的影響,重點從原料篩分及高爐出鐵的日常管理進行管控。
2.3.1 原料篩分管理
雙機并聯送風期間,高爐產量降低,入爐原料減少,為提高槽下篩分效率提供了條件,燒結礦及塊礦篩分速度控制在10kg/s,入爐<5mm 燒結礦粉末由4.5%降低到約3.8%,5~10mm 粒級由29.0%降低到27.5%,改善了料柱的透氣性。
2.3.2 爐前出鐵管理
雙機并聯送風期間,鐵產量降低約410t/d,且風壓降低導致爐內系統(tǒng)壓力降低,爐前出鐵表現出鐵速度變慢,見渣時間晚的現象。為改善出鐵節(jié)奏,穩(wěn)定鐵口狀態(tài),將鐵次適當開大鐵口,同時縮短鐵間隔時間,出鐵率由71.4%提高到73.2%。
2.4.1 經濟技術指標
15 號高爐從1 月29 日至2 月13 日為兩臺AV45-13 風機并聯送風。對比高爐兩臺風機并聯送風前后兩個階段經濟技術指標見表5。
表5 15號高爐并聯送風前后經濟技術指標變化
兩臺AV45-13 風機并聯送風對比AV56-14 風機,高爐產量降低410t/d,煤比基本不變,焦比降低11.8kg/t,硅偏差降低0.02,爐溫穩(wěn)定性改善,但是鐵水物理熱降低5.6℃。整體來看,小風量生產期間冶強低,燃料比低。
2.4.2 爐缸工作狀態(tài)
小風機并聯送風,風量小的情況下,對高爐造成最大影響往往是高爐爐缸工作狀態(tài)的下滑,日鋼15號高爐通過送風制度、上部布料制度的調整及日常對篩分、出鐵的管理,在取得較低燃耗條件下,也維持了爐缸工作狀態(tài)的基本穩(wěn)定。1月30日至2月13 日并聯送風期間爐芯溫度平均490℃,對比并聯送風前1 月11 日至28 日平均降低5℃。爐芯溫度的變化趨勢見圖1。
圖1 15號高爐風機大修前后爐芯溫度趨勢
根據生產實際,兩臺AV45-13風機并聯送風與一臺AV45-13風機送風在產量、成本方面的差異對比見表6。
表6 15號高爐小風機并聯送風與備機單機送風主要成本差異
通過對比,兩臺AV45-13 風機送風對比單臺AV45-13風機送風,產量提高約597t/d,產量的提升帶來固定費用降低32元/t,噸鐵電耗上升32.5kWh。不考慮固定費用減少,按照當期噸鐵利潤約500 元計算,電價0.51元/kwh,則日效益如下所示:
597×500 -(3367×144.7-2770×112.20)×0.51=20.85萬元
從無形效益來看,若采用單機送風則入爐風量進一步降低,對爐缸的工作狀態(tài)不利,會對高爐的長時間的穩(wěn)定低耗造成影響。
通過15 號高爐風機大修期間采用兩臺AV45-13小風機并聯送風代替一臺小風機的生產實踐,積累了風機調節(jié)和爐況調劑的經驗,既為高爐風機大修期間的保產穩(wěn)爐況提供了新思路,也為高爐低冶強下低耗生產提供了借鑒。
(1)風機并聯送風可以采用一臺風機定壓操作,通過調節(jié)另一臺風機以滿足高爐對送風的調節(jié)需求,這種運行模式是穩(wěn)定可靠的。存在的缺點是其中一臺風機防喘閥開度大,電耗高,噸鐵電耗上升約28%,還需要進一步摸索經驗。
(2)風壓低、風量小的條件下,通過縮小并加長風口維持鼓風動能及風速不降低,優(yōu)化料制避免高爐煤氣流邊緣發(fā)展中心走弱,強化日常管理控制入爐料粉末并提高出鐵率,可以實現高爐爐缸工作狀態(tài)的穩(wěn)定并取得較低的燃料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