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玲玲, 龔婷婷, 李敏
(信陽市中心醫(yī)院 手術室, 河南 信陽 464000)
乳腺癌屬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目前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 但因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 且會破壞女性外形第二性征, 患者往往焦慮、 抑郁等負性情緒嚴重[1]。 因此, 做好乳腺癌手術患者的護理服務至關重要。 相關研究[2-3]表明, 優(yōu)質護理在乳腺癌手術患者護理中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基于此, 本研究就優(yōu)質護理在乳腺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如下探討,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4 月至2021 年4 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80 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 (n = 40) 和對照組 (n = 40)。 研究組年齡37 ~68 歲,平均年齡 (51.32 ± 4.37) 歲; 病理分型: Ⅰ期8 例, Ⅱ期26例, Ⅲ期6 例。 對照組年齡39 ~70 歲, 平均年齡 (53.69 ±5.18) 歲; 病理分型: Ⅰ期7 例, Ⅱ期28 例, Ⅲ期5 例。 兩組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 (P>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經病理學、 影像學、 細胞學檢查確診為乳腺癌, 并在我院首診的手術患者; ②無手術禁忌證,麻醉耐受; ③Karnofsky 功能狀態(tài)評分≥70 分, 且預計生存期>6 個月。 排除標準: ①嚴重肝、 腎功能不全者; ②存在精神障礙或溝通障礙者; 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優(yōu)質護理: ①術前護理: 保持病房干凈整潔, 空氣流通,溫度適宜; 術前1 d 探訪患者, 核對患者基本信息及臨床資料,詳細耐心地講解乳腺癌相關知識, 告知患者手術的必要性, 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手術治療過程, 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知度; 由于手術會造成乳房缺失, 患者易出現焦慮、 抑郁等負性情緒, 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情緒疏導, 告知其術后可佩戴義乳, 維持女性形體美, 同時協助患者進行術前檢查, 確定患者符合手術指征。 ②術中護理: 護理人員對手術室及手術中所用到的醫(yī)療器材進行消毒并檢查, 確保無遺漏, 消毒到位, 所用儀器可正常工作, 調整手術室溫度及濕度在最適宜狀態(tài); 麻醉前協助患者調整體位, 幫助患者遮擋不必要暴露的身體隱私部位, 保護患者隱私, 同時做好術中保暖工作, 防止患者著涼;術中配合醫(yī)生完成手術, 準確傳遞醫(yī)生手術操作所需的器械、用品等, 并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血壓、 心跳等生命體征, 若有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 手術結束后, 清點手術器材, 保證手術器械數量正確, 及時用生理鹽水擦干凈患者身上血液, 并對術中資料如切口大小、 術中出血量、 用藥劑量、 手術操作步驟等進行詳細記錄。 ③術后護理: 患者回病房后, 采取去枕平臥位, 告知患者手在腹部放置, 防止下垂時牽拉胸部, 保證肩關節(jié)的舒適度, 防止引流不通暢造成的腋窩死腔; 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等練習, 減輕咳嗽、 咳痰等不適帶來的疼痛感; 告知患者進食高熱量、 高蛋白質、 富含維生素等的營養(yǎng)食物; 觀察患者上肢遠端血液運輸情況, 定期更換傷口敷料; 固定引流管, 觀察引流液的顏色、 量、 性質, 引流液>100 mL/h 時觀察是否出現活動性出血, 手術結束后4 d 左右如引流液≤10 mL/d, 同時未有積液、 皮瓣充血表現, 可拔除引流管。
1.4 評價指標①負性情緒。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自評量表 (SAS)、 抑郁自評量表 (SDS) 評分。 SAS 量表分界值為50 分, 50 ~59 分為輕度焦慮, 60 ~69 分為中度焦慮, >69分為重度焦慮。 SDS 量表分界值為53 分, 53 ~62 分為輕度抑郁, 63 ~72 分為中度抑郁, >72 分為重度抑郁。 ②并發(fā)癥。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腫脹、 出血、 感染、 皮下積液、 皮瓣壞死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③護理滿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 滿分共計100 分, 分三個等級: 非常滿意 (>80 分)、 一般滿意 (60 ~80 分)、 不滿意 (<60 分)。 護理滿意度= 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行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負性情緒護理前, 兩組的SAS、 SDS 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護理后, 研究組的SAS、 SD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SAS、 SDS 評分比較 (±s, 分)
表1 兩組患者的SAS、 SDS 評分比較 (±s, 分)
?
2.2 并發(fā)癥研究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00%,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50%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n (%)]
2.3 護理滿意度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0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 (P<0.05)。 見表3。
表3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
乳腺癌為女性多發(fā)惡性腫瘤, 在全身惡性腫瘤中占7% ~10%, 且近年來發(fā)病人群呈年輕化趨勢。 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乳腺癌的首選方案, 但因需大面積切除乳腺組織, 清理腋窩淋巴結, 術后會出現形體殘缺, 大部分患者會出現焦慮、 抑郁情緒, 一定程度上影響手術的進行及后續(xù)治療[4]。 因此, 圍術期給予患者優(yōu)質護理服務臨床意義重大。
優(yōu)質護理堅持以患者為中心, 基本護理原則是以人為本,通過健康教育、 心理疏導等幫助患者提高認知,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 從而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提高整體護理質量[5]。 本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后研究組的SAS、 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P<0.05), 提示優(yōu)質護理較常規(guī)護理在緩解乳腺癌手術患者負性情緒方面效果更好。 分析原因在于, 乳腺癌患者由于擔心手術治療效果及術后外形上的缺陷往往負性情緒嚴重, 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護理人員通過言語激勵、 肢體激勵等方式, 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信心, 從而有效緩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 本研究還結果顯示, 研究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22.50% (P<0.05), 提示優(yōu)質護理較常規(guī)護理可更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手術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分析原因在于, 優(yōu)質護理通過一系列護理措施, 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及配合度, 患者精神上得到放松, 減輕了術中應激反應, 有利于手術順利進行, 從而使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降低。 此外, 本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00%, 高于對照組的80.00% (P<0.05), 提示優(yōu)質護理較常規(guī)護理可更顯著地提升乳腺癌手術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分析原因在于, 優(yōu)質護理過程中護患關系更加和諧, 患者負性情緒明顯改善,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降低, 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 優(yōu)質護理可有效緩解乳腺癌手術患者的負性情緒, 降低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提升其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