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醒珍
項目式學習英文縮寫是“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在國家大力倡導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大背景下,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核心的項目式學習是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學科能力的一種重要有效路徑。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基于學科能力培養(yǎng)的項目式學習,以發(fā)展學生在真實語境中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成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目標?
一、項目式學習與學科能力的概念
巴克教育研究所認為項目式學習是以課程標準為核心的系統(tǒng)教學方法,它一般主要有四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提出問題(項目選題)、規(guī)劃方案(項目設計)、解決問題(項目執(zhí)行)、評價反思(項目展示)。吳瓊(2016)綜合多種定義認為:基于項目的學習是以學科的概念和原理為中心,以完成項目作品為目的,在真實世界中借助多種資源開展探究活動,并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lián)著的問題的一種新型的探究性學習模式。
英語學科能力是指學生順利進行英語學科的認識活動和問題解決活動所必需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能力在學科中的具體表現(xiàn)。王薔教授等專家團隊借鑒布魯姆的認知目標框架,構建了由3個一級指標和9個二級指標組成的“3×3英語學科能力要素內涵及其表現(xiàn)指標框架”(如圖1)。
二、基于學科能力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項目式教學實踐
本文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級全冊Unit 6作為教材載體,以上述項目式學習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展示在單元話題引領的讀寫教學中如何設計基于“3×3英語學科能力表現(xiàn)框架”的層層遞進、螺旋式上升的英語學習活動。
(一)項目選題(提出問題)
本單元的話題是“Inventions”,談論發(fā)明創(chuàng)造物。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驅動本項目:你或你周圍的人有哪些不想做的事情?或者有哪些事情讓你覺得煩惱?怎樣的發(fā)明可以幫助你解決這些問題呢?
(二)項目設計(規(guī)劃方案)
本項目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設計原則,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整合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學習內容,通過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英語學習活動,借助多模態(tài)形式的語篇載體,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看、寫的語言技能。本項目設計關注的是讀寫教學活動。本項目的主題語境是“人與社會——科技與發(fā)明”,實施對象是九年級學生。它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級全冊Unit 6 Section B 2a-3b為設計讀寫教學活動的內容載體。閱讀語篇文體是描述性說明文,它是一篇泛讀文章,是2e-3b讀后寫作活動任務的閱讀輸入。包括兩個課時(每課時40分鐘)的項目式學習。
(三)項目實施(解決問題)
1.第一課時
活動一:Leading in(學習理解能力:感知與注意)
驅動問題:Do you have anything that you do not like to do?Or do you have anything that bothers you?讓學生先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問題促使發(fā)明創(chuàng)造”,從而導入本項目主題“Inventions”。
活動二:Brainstorming(學習理解能力:記憶與檢索)
由本項目主題“Inventions”過渡到閱讀語篇主題“The invention: basketball”。驅動問題:As we know, basketball is a popular sport in Dongguan.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invention of basketball?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讓學生自由分享舊知,再向老師提出相關問題。如:Who was it invented by?When/Where/How/Why was it invented?
活動三:Skimming(學習理解能力:提取與概括)
驅動問題:What is the style of this article?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首先讓學生了解文章語篇文體是描述性說明文,接著引導學生概況每個段落的大意。
活動四:Scanning(學習理解能力:獲取與梳理)
學生分成A、B、C三大組,每組完成一個段落的閱讀任務,教師給每段設計驅動問題,各組學生合作回答本小組負責段落的活動任務。例如第三段的驅動問題可以設計如下:How popular is basketball in China and in the world?/ Could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CBA and NBA?
活動五:Mind-mapping(學習理解能力:概況與整合)
A、B、C三大組學生利用活動四中各段的驅動問題及答案,概況與整合各段關鍵信息內容,圍繞每段大意形成結構化的思維導圖,每個大組學生分別完成其中一個段落的思維導圖,然后各組展示小組合作成果。
活動六:Jigsaw describing(應用實踐能力:描述與闡釋)
將A、B、C三大組學生重新組合成三人一小組,每組A、B、C三個角色學生(三人分別持各段不同的思維導圖)在小組內完成拼圖式描述,再邀請個別小組到全班面前展示。
活動七:Debating(應用實踐能力:判斷與論證)
驅動問題:Many young people dream of being a famous basketball player. Do you want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通過問題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調查,讓學生自由選擇立場,根據立場分成兩大組,想成為著名籃球運動員的為A組,不想成為的為B組。A、B組分別盡可能多地列出有利之處或不利之處,然后兩組學生進行相反立場的辯論。5201FFD8-8CFA-400F-A3C5-4C10FFCBC5BA
活動八:Summary and homework(應用實踐能力:整合與運用)
驅動問題: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讓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梳理如何建構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呈現(xiàn)結構化知識。課后活動(小組合作作業(yè)):Choose one of the most useful inventions, search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vention, then make a mind-map about it.
2.第二課時
活動一:Leading in(學習理解能力:感知與注意)
播放一段有關汽車突然開門引發(fā)安全事故的視頻,學生思考驅動問題Can you think of an invention to solve the safety problem?接著讓學生小組討論怎樣的發(fā)明能避免這種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再讓每小組派代表陳述討論結果。最后,給學生播放一段上海國際青少年科技博覽會的短視頻,視頻講述了中學生蘇振宇在博覽會上展示他發(fā)明的“機動車街面停車開門防擦碰車載智能機器人”,此發(fā)明成本不高,但卻可以有效預防了這個安全問題。
活動二:Brainstorming(應用實踐能力:描述與分析)
驅動問題:Do you have similar problem in your daily life?Can you solve the problem by inventing a new product?學生小組討論生活中遇到的類似問題并記錄下問題、新發(fā)明物及其用途。
活動三:Writing(應用實踐能力:整合與運用)
完成新發(fā)明記錄后,學生根據本單元所學語法,借助上節(jié)課所學內容思維導圖結構化知識支架,寫一篇描述新發(fā)明物的文章,可以給學生設置以下情景引導:Imagine you are a business person. Write a description of your new invention. Then try to sell your invention to the class.
活動四:Mutual assessing(遷移創(chuàng)新能力:判斷與評價)
寫作結束后進入小組合作改評修正賞析環(huán)節(jié)。首先,教師給出評分標準。接著讓學生小組內兩人互相改評。教師再抽取幾份較具代表性的學生習作通過展臺進行現(xiàn)場點評,賞析優(yōu)點、指出不足之處。隨后進入美文共享環(huán)節(jié),要求各組派代表富有感情地朗讀美文或美句,小組間進行評價。
活動五:Summary and homework(遷移創(chuàng)新能力:想象與創(chuàng)造)
驅動問題:How can you make your invention more popular?請各小組課后進一步優(yōu)化成果,把成果轉化成多模態(tài)成果,如PPT、海報、短小的廣告視頻等。
(四)項目展示(評價反思)
經過以上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實施,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本項目的產品成果。第四個項目展示(評價反思)環(huán)節(jié)可采用小組項目成果展示比賽的形式,讓每個小組做好充分準備,分角色合作完成成果展示。評價結果由過程性評價和成果性評價組成,上述兩種評價都包括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和小組互評。過程性評價貫穿課前準備、課堂表現(xiàn)和課后任務等環(huán)節(jié);成果性評價主要是對整個項目式學習展示成果的評價。通過評價、對比、分析,引導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我、爭取學習更優(yōu)化。每個項目學習包括評價結束后,教師爭取創(chuàng)造機會或平臺讓學生更好地展示項目成果,以持續(xù)地激發(fā)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本文為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yǎng)工程”專項科研項目“項目式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BQW2021JCW02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錢昭君5201FFD8-8CFA-400F-A3C5-4C10FFCBC5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