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蓮 蒙秀英
(桂林市臨桂區(qū)會仙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廣西 桂林 541103)
土壤有機質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環(huán)境保護及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士梢蕴岣咦魑锂a量,但大量地使用無機化肥,會導致土壤板結,嚴重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通過減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機肥,在維持作物產量的同時,提高土壤肥力,是實現資源節(jié)約和保護環(huán)境的有效舉措。
試驗地設在會仙村委大活頭村兩塊相鄰水稻田,該田塊地勢平坦,交通便利,肥力中上且均勻,排灌一般,土壤質地為壤土,耕作層30厘米。
1.2.1 供試作物名稱及品種名稱:水稻(陵兩優(yōu)179)
1.2.2 供試肥料品種、產地、養(yǎng)分含量:
尿素:陜西陜化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N≧46%鈣鎂磷肥:湖北金明珠化工有限公司 P2O5≧15%加拿大氯化鉀: 北京中化化肥有限公司 K2O ≧60% 商品有機肥(復合微生物菌劑):海南拜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有機質≧45%, N-P2O5-K2O≧5%
1.3.1 水稻化肥減量增效試驗共設五個處理,如表一
表一 試驗處理設計表 單位:公斤/畝
小區(qū)面積: 30 m2:長 10 (m)×寬 3 (m)。
設置 3 次重復,采用隨機區(qū)組方式排列。
試驗田各小區(qū)單排單灌,各小區(qū)施肥不同,其他管理條件一致。試驗田周圍設有保護行。
1.3.2 水稻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驗共設五個處理,如表二
表二 試驗處理設計表 單位:公斤/畝
小區(qū)面積、重復數、排列方式及其他管理措施與水稻化肥減量增效試驗相同
2021年3月26日播種,4月20日移栽,規(guī)格:25cm*16cm;
2021年4月17機耕耙田,4月18日劃分小區(qū),扶田埂,為防止小區(qū)間相互滲水滲肥用薄膜包裹田埂,4月20日按各小區(qū)要求施基肥,耙平,于當天移栽。
施肥時間及比例如下:
基肥:4月20日,30%的氮肥,全部磷肥、50%的鉀肥,全部有機肥:
分蘗肥:4月28日, 40%的氮肥,50%的鉀肥;
穗分化肥:5月19日, 20%的氮肥;
齊穗肥:6月15日, 10%的氮肥;
病蟲害防治:分別于5月8日、5月20日防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紋枯病,6月10日防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紋枯病、稻瘟病,防治效果良好。
7月14日隨機抽取第二重復,每個小區(qū)隨機連續(xù)取10株進行考種調查。
7月15日分小區(qū)人工收割測產,每小區(qū)取谷樣1公斤左右曬干計算折干率。
2.1.1 不同處理各生育期葉色無明顯區(qū)別,生育期無差異,植株經濟性狀考種結果差異不明顯。
2.1.2 不同處理對產量的影響(見表三)
表三 小區(qū)產量統(tǒng)計表 單位:kg/小區(qū)
對小區(qū)產量進行方差分析(見表四)
表四 各小區(qū)產量方差分析表
通過F測驗表明,不同處理的小區(qū)平均產量差異顯著。用最小顯著極差法(SSR法)進行多重比較:
根據DFe=8,秩次距k=2、3、4、5查附表,得a=0.05、a=0.01的臨界SSR值,計算出各最小顯著極差LSR,列于表五。
表五 SSR值與LSR值
各處理稻谷平均產量的多重比較見表六。
表六 各處理平均產量多重比較表(SSR法)
將表六中極差與表五中相應的最小顯著極差比較,作出推斷。結果表明:配方施肥產量最高,習慣施肥產量第二,95%配方施肥第三,習慣施肥和95%配方施肥產量與配方施肥產量差異不顯著;隨著化肥使用量的減少,產量降低,90%配方施肥產量顯著小于配方施肥,85%配方施肥產量極顯著小于配方施肥。
2.1.3 各處理效益比較(見表七):
表七 不同處理肥料效益表
結果表明:測土配方施肥效益是最高的,95%配方施肥減效最少,90%配方施肥和習慣施肥減效相當,次少,85%配方施肥減效最多。
2.2.1 不同處理對產量的影響(見表八)
表八 小區(qū)產量統(tǒng)計表 單位:kg/小區(qū)
對小區(qū)產量進行方差分析(見表九)
表九 各小區(qū)產量方差分析表
F0.01(2,14)=6.51,F0.01(4,14)=5.04,通過F測驗表明,不同處理的小區(qū)平均產量差異極顯著。用最小顯著差數法(LSD法)進行多重比較:
各處理小區(qū)稻谷平均產量的多重比較見表十。
表十 各處理平均產量多重比較表(LSD法)
將表十中的10個差數與LSD0.05=1.1422,LSD0.01=1.6617比較,結果表明:配方施肥+有機肥、90%配方施肥+有機肥、85%配方施肥+有機肥三個處理平均產量高于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有機肥處理差異顯著,其他兩個處理差異不顯著;80%配方施肥+有機肥處理平均產量略低于配方施肥,差異不顯著。
2.2.2 各處理效益比較(見表十一):
表十一 不同處理肥料效益表
結果表明:減少15%以內化肥用量,增施有機肥,能夠維持不減產,但肥料成本增加了。減少20%以上化肥用量,稻谷產量會下降。
水稻栽培中,如果單純進行化肥減量,減少10%以內化肥用量,對產量和肥料效益影響不大,結合每畝增施300公斤有機肥,化肥用量減少15%以內都還可以有效的保證水稻產量不減,又能優(yōu)化土壤結構、培肥地力,具有良好的生態(tài)效益。在今后的水稻栽培生產過程中結合綠肥種植、秸稈粉碎還田、使用廄肥等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更利于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