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聯(lián)光
(福建省將樂國有林場,福建 三明 365000)
毛竹隸屬剛竹屬、竹亞科、禾本科。為我國南方面積最大、分布廣泛、經濟價值最好的竹種之一,毛竹擁有生長快、產量高、效益大、用途廣、周期短的諸多優(yōu)勢。作為毛竹的主產地的福建省,為中亞熱帶和南亞熱帶交融的氣候特點,具有豐富的水熱資源。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福建省竹林面積為99.7萬hm2,占福建省總林面積的11.5% 左右,每年增加的竹林面積為1.60萬hm2,竹林面積以及物種都排名全國前列,成為福建省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yōu)勢,其中最典型的經濟類竹種就是毛竹。毛竹面積大約為85.8萬hm2,占福建省總體竹林面積的87.1%。本研究針對毛竹材用林經營中必不可少的改造年度、立地等級、竹林密度調節(jié)、施肥水平等綜合經營技術進行深度研究,力求探索毛竹材用林高產措施。
試驗基地設立在福建省將樂縣黃潭鎮(zhèn)上峰村92林班8大班1小班、吳村村93林班3大班3小班,地理坐標介于117o15'~117o17',北緯26o45'~26o47'之間,該區(qū)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四季特征明顯。年均氣溫為18.9℃,極端氣溫最低值為40℃,極端氣溫最低值為-7.8℃。年日照量為1650h, 無霜期289d,相對濕度年均為81%以上。降水量年均為1550~2000mm。試驗地海拔644~966m,處于中山帶長坡中間位置,南坡的坡度24o,屬于厚土層的紅壤土壤,確定為一級的立地質量等級。呈現(xiàn)稀少的林下植被,具備適宜毛竹生長的水熱、光、土壤條件。
主要利用筍竹專用肥作為肥料,氮、磷、鉀總養(yǎng)分含量≥31%( 16-5-10)。該肥料配方合理,不僅能增強筍竹的抗病和抗災能力,并且促進竹材質量優(yōu)良、通直均勻,且含有竹子生長需要的多種螯合態(tài)微量元素。同時選擇普通化肥進行對照施用。
2.2.1 本研究試驗設計采用L12 (211)的正交模式,設定改造年度(PY) 、立地等級(SG)以及肥料種類(FS)三個因子,每個因子設計2個水平。進行全面踏查后,設置12個標準樣地,包括Ⅰ級和Ⅱ級林地各2個,作為樣地的筍用林基地必須是立地條件和經營狀況相似的地塊,每個樣地面積為667m2。本文的試驗開展于2016~2018年。首先,對不同改造年度和不同立地條件的樣地分別使用毛竹專用肥和普通化肥,同時采用不同的施肥方式和不同的經營措施。
2.2.2 進行不同立竹密度以及新竹產量試驗,試驗設計采取隨機區(qū)組進行,設置4個處理的3次重復,每個樣地面積為667m2。試驗密度設置為:A、3440 株/hm2; B.3740 株/hm2;C、4040株/hm2;D、4340株/hm2;每個樣地都利用相同的深翻施肥和常規(guī)的經營措施,以保證竹林在采伐后達到試驗設計的密度。
2.2.3 基于施肥方式不同對產量的影響的試驗,共設計3 個重復的5種處理方法。處理方式1:與樣地1對照,不采用處理措施;處理方式2:進行溝施;處理方式3:進行穴施;處理方式4:蔸施;處理方式5:撒施。施肥時間為2018年6月和2019年8月各施一次,為100kg的施肥量,春筍大年施肥量占總用肥量的40%,春筍占據(jù)比例為60%。
2.2.4 基于不同經營措施影響毛竹產量的試驗,共設計3 個重復的3種處理方法。處理方式1:噴灌;處理方式2:溝施并噴灌;處理方式3:溝施。設定為100kg的施肥量,春筍大年施肥量占總用肥量的40%,春筍占據(jù)比例為60%。667m2噴灌10t。
3.1.1 改造年度
通過試驗,將同一處理水平間的出筍量和新竹生長進行差異性對比,結果顯示兩個改造年度的筍產量和增幅的差異,分別體現(xiàn)出顯著差異和極顯著差異,其中2016年改造林地的冬筍產量顯著高于2018年改造的林地(P=0.041<0.05),但增幅顯著低于2018年(P=0.035<0.05)。春筍的差異與其類似,春筍產量和增幅在兩個改造年度間差異都達到了極顯著(P<0.01)。2016年改造林地新竹胸徑極顯著超過2018年改造的林地(P=0.001<0.01),但沒有明顯的增幅差異(P=0.65>0.05)。由此可見,改造期越長就越有利于提升林地出筍量和新竹的胸徑。
3.1.2 立地級別
通過立地級的對比顯示,對比冬筍產量,I級立地都顯著高于Ⅱ 級立地 (P=0.27<0.05),但I級立地的增幅顯著低于Ⅱ級立地(P=0.036<0.05);而I級立地春筍產量極顯著高于Ⅱ級立地(P=0.000<0.01),但沒有顯著的增幅差異。但增幅差異不顯著。對于新竹胸徑,I級立地顯著高于Ⅱ級立地(P=0.040<0.05),但沒有顯著的增幅差異。由此顯示,立地級別越高出筍量就越高,而且新竹胸徑也越大。另外,針對肥料的處理,專用肥對冬筍和春筍的產量提升都極顯著高于普通肥料(P=0.000<0.01),雖然在增幅上專肥影響顯著低于普肥(P=0.016<0.05),但影響春筍增幅卻不顯著(P=0.057>0.05),同時,從新竹胸徑提高上,施用專肥優(yōu)于普肥。所以,分析單一的處理因素,立地級別高、改造年度長、施用專肥的樣地更有助于提升竹林的產量。
本研究利用3440株/hm2、3740hm2、4040 株/hm2、4340株/hm2的不同竹林密度進行試驗,新竹生長狀況如表1所示。
表1 密度試驗各樣的新竹生長情況(株)
通過表1不難看出,隨著竹林密度的增大新竹數(shù)表現(xiàn)出先增大后減少的趨勢,竹林密度為4040株/hm2時顯示最大新竹株數(shù),竹林為 3440 株/hm2時顯示減小新竹株數(shù)。從2016年新竹方差的分析不難看出,F(xiàn)0.30(4,11),<F=1.55<F0.55(4,11),即不同密度間新竹株數(shù)只是在a=0.30的水平上呈現(xiàn)顯著差異;通過分析2018年新竹數(shù)方差,也只是在a=0.30的水平上表現(xiàn)顯著差異。所以,毛竹材用林新竹株數(shù)最多是在密度為 4040 株/hm2時,該密度有利于增加毛竹林的產量。
試驗結果顯示,施肥可以明顯提升筍產量,本試驗的四種施肥方式單位面積筍產量比對照分別增長81.2%、85.3%、63.5%、46.1%;與對照組相比,單位面積竹材產量分別增長54.2% 54.2% .24.1%、16.4%;凈產值比對照組分別增長57.0%、62.0%、34.1%.14.2%。不同施肥方式產生的效果比較:穴施〉溝施〉兜施〉撒施。
試驗結果顯示,產量最高的為溝施并噴灌措施,三種方式單位面積筍產量比對照組分別增長81.1%、118.9%、203.0%;單位面積竹材產量比對照組分別增長54.2%、57.4%、74.0%;單位面積凈產值比對照組分別增長57.1%、88.0%、113.1%。不同經營手段產生的效果比較:溝施并噴灌〉噴灌,溝施并噴灌〉溝施。足以體現(xiàn)出制約毛竹結構與功能的重要因素是土壤水分狀況。
試驗顯示,試驗基地的立地條件、氣候以及經營水平,顯著影響竹林的經營成效和產量。本研究利用對不同改造年度、不同立地條件以及不同肥料種類樣地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針對毛竹林年度筍產量和竹材產量的提高,經營措施的促進作用最明顯,而且大小年中毛竹生長特性對冬筍產量有明顯的影響,該結論與現(xiàn)有的成果一致。改造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林地的立竹結構以及土壤結構的調整。研究表明,Ⅱ~Ⅲ度母株的數(shù)量和胸徑對新竹產量影響極大,可以利用伐竹和墾復等手段對林地土壤理化性質和林地光照進行改善,促進養(yǎng)分的有效利用。
試驗結果顯示,隨著竹林密度的增大新竹數(shù)表現(xiàn)出先增大后減少的趨勢,竹林密度為4040株/hm2時顯示最大新竹株數(shù),竹林為 3440 株/hm2時顯示減小新竹株數(shù)。所以,對竹林結構進行調整,確保科學合理的竹林密度是提升竹林質量和數(shù)量的重要因素。
4.3.1 施肥方式
總體上分析,本文介紹的幾種施肥方式都能夠明顯提升單位面積筍產量,但其中效果最好的是穴施方式,其次是溝施。穴施和溝施肥料的同時進行林地復墾的作業(yè),讓土壤的孔隙度得到改良,大大增強了土壤的保肥和蓄水的能力,效果極佳。溝施肥的方式更有助于引導竹鞭向深處發(fā)展,促進地下結構的合理分布,對竹林的長遠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穴施的方式比溝施方式工作量更小、費用更低,是目前福建省林農首選的施肥模式,并且很適合大面積的竹林應用。兜施的方式可以將肥料直接作用在毛竹上,利用竹鞭將養(yǎng)分傳送給主體,最適合毛竹采伐半年內進行應用。撒施的方式效果明顯低于其他幾種施肥方式,可以綜合應用。
4.3.2 溝施加灌溉
試驗表明,經營管理最佳的方式是溝施肥加噴灌的模式,因為筍體是由95%的水分構成的,竹筍對水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所以,竹農在選用正確的施肥方式外,最好同時配合噴灌。實踐證明,一年之內的毛竹需水最強烈的季節(jié)有兩個,第一是秋季8~9月的筍芽分化期,第二是10月~翌年2月的孕筍期。如果連續(xù)干旱一個月左右,就要對毛竹實施灌溉,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壤濕度,確保土壤含水率維持在竹筍生長必需的標準上,達到提高筍產量和促進毛竹生長的目的。
4.3.3 施肥量對毛竹產量的影響
施肥量140kg到180kg之間竹林效益增加較大,但將施肥量200kg到250kg之間的差異不大,這就顯示養(yǎng)分已經可以滿足毛竹生長所需,施加更多的肥料不僅會增加成本,還會導致爛根、爛鞭等不良現(xiàn)象的發(fā)生,甚至導致毛竹死亡。所以,最佳的施肥量以多200kg最為適宜。原則上,立地條件肥沃的竹林可以適當少施,立地條件較差的竹林則應當多施,并且要通過多年施肥,不斷改善土壤肥力,改良立地條件。
毛竹是我國南方重要的經濟作物,是林農增產增收、改善生活的關鍵資源。但在很多地方還存在著一定的毛竹林的疏殘林。本研究表明,對改造年度和立地條件已經明確在建的毛竹林而言,施用專業(yè)的毛竹肥是提高產量的主要措施;隨著竹林密度的增加,毛竹材用林新竹株數(shù)也會呈現(xiàn)先增大后減少的改變趨勢,因此,對竹林結構進行調整,確??茖W合理的林分密度,是提升毛竹林質量和產量的關鍵因素。結果顯示,不論是何種施肥方式都能顯著提高單位面積筍產量,但最佳的施肥方式是溝施同時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