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賢,慕奕彤,牛福玉(營口市中心醫(yī)院消化內科,遼寧營口 115003)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癥性腸病的常見類型,目前臨床尚缺乏有效根治的治療方法,患者病情常在緩解和復發(fā)之間交替發(fā)作,準確評估患者的病情對于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有重要的指導作用[1]。在過去臨床主要根據(jù)疾病活動度來評估UC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療效果,但近年來臨床越來越重視患者的黏膜愈合情況,相關研究顯示[2],黏膜愈合與降低復發(fā)率、減少住院治療以及手術治療密切相關,目前臨床緩解和黏膜愈合已成為輕、中度患者臨床治療的主要終點[3]。腸鏡檢查是評估UC患者病情的金標準,但其作為一種侵入性檢查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僅適合作為診斷手段,不適宜頻繁地實時評估患者的腸黏膜病變情況。S100A12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一種UC生物標志物,
李慕然等[4]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S100A12的表達水平與UC患者的病情密切相關,然而S100A12與黏膜愈合的關系尚不清楚。鈣衛(wèi)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xiàn)C)和 乳鐵蛋白(lactoferrin,LF)均是常見的UC糞便生物標志物,可較好地反映患者的疾病活動度[5-6],但尚缺乏二者與UC患者黏膜愈合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討糞便中S100A12,F(xiàn)C和LF對UC患者疾病活動度和黏膜愈合的評估價值,以期為臨床采用無創(chuàng)方法評估患者病情提供參考,現(xiàn)作如下報道。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9月~2020年7月期間營口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UC患者125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53例,年齡22~63(41.32±10.35)歲。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8年,北京)》中關于UC的診斷標準[7];②年齡18~70歲;③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近期患有急性感染性胃腸疾病或上消化道糜爛、潰瘍者;②并發(fā)有惡性腫瘤者;③并發(fā)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除UC以外的炎癥性疾病者;④并發(fā)有腸麻痹、巨結腸等嚴重并發(fā)癥;⑤妊娠或準備妊娠、哺乳期婦女。本次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儀器與試劑 S100A12,F(xiàn)C和LF試劑盒(英國Abcam公司);酶標儀(美國BIO-RAD伯樂680)。
1.3 方法 采用UC鏡下嚴重程度指數(shù)(UCEIS評分)進行分組,UCEIS評分分別從出血情況、血管紋理、糜爛和潰瘍對受累腸段進行評估,以病變最嚴重部位處評分總和作為最終的UCEIS評分,該評分滿分為8分,得分越高代表病情越嚴重。若UCEIS評分為0~1分,則納入到緩解組(72例);UCEIS評分為2~8分,則納入到活動組(53例)。緩解組再根據(jù)黏膜情況進行分組,若腸鏡下未見明顯異常(UCEIS評分=0分),則納入到黏膜愈合組(34例),若腸鏡下可見炎癥細胞浸潤(UCEIS評分=1分),則納入到黏膜病變組(38例)。患者于腸鏡檢查前1 天留取晨起第1次糞便標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糞便中的S100A12,F(xiàn)C和LF水平,嚴格遵循試劑盒說明書內容進行檢測。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經(jīng)檢驗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均值±標準差(±s)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采用Pearson進行相關性分析。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分析糞便S100A12,F(xiàn)C和LF對UC患者疾病活動度和黏膜愈合的評估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緩解組和活動組的糞便S100A12,F(xiàn)C,LF水平比較 活動組的糞便S100A12(1.21±0.36μg/g),F(xiàn)C(326.38±153.54μg/g)和LF(288.62±164.84μg/g)水平均明顯高于緩解組(0.75±0.24μg/g, 138.52±63.28μg/g, 103.25±45.63μg/g),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566,9.367,8.600,均P<0.05)。
2.2 黏膜愈合組和黏膜病變組的糞便S100A12,F(xiàn)C,LF水平比較 黏膜病變組的糞便S100A12(0.99±0.29μg/g),F(xiàn)C(188.94±70.94μg/g)和LF(142.31±63.21μg/g)水平均明顯高于黏膜愈合組(0.48±0.21μg/g,82.17±33.61μg/g,59.56±20.52μg/g),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458,8.005,7.295,均P<0.05)。
2.3 UC患者的糞便S100A12,F(xiàn)C和LF水平與UCEIS評分的相關性 經(jīng)Pearson分析顯示,UC患者的糞便S100A12,F(xiàn)C和LF水平與UCEIS評分均呈正相關(r=0.426,0.438,0.417,均P<0.05)。
2.4 糞便S100A12,F(xiàn)C和LF對UC患者疾病活動度的評估價值 見表1,圖1。以活動組患者的數(shù)據(jù)為陽性樣本,以緩解組患者的數(shù)據(jù)為陰性樣本,采用ROC分析糞便S100A12,F(xiàn)C和LF對UC患者疾病活動度的評估價值。結果顯示,糞便FC,LF對UC患者疾病活動度的評估價值較高,曲線下面積均在0.8以上,而S100A12的評估價值稍低,曲線下面積為0.792。三者聯(lián)合應用可進一步提高對UC患者疾病活動度的評估價值,曲線下面積可提升至0.895,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8.70%,90.28%。
表1 糞便S100A12,F(xiàn)C,LF對UC患者疾病活動度的評估價值
圖1 糞便S100A12,F(xiàn)C,LF對UC患者疾病活動度的評估價值
2.5 糞便S100A12,F(xiàn)C和LF對UC患者黏膜愈合的評估價值 見表2,圖2。以黏膜愈合組患者的數(shù)據(jù)為陽性樣本,以黏膜病變組患者的數(shù)據(jù)為陰性樣本,采用ROC分析糞便S100A12,F(xiàn)C和LF對UC患者黏膜愈合的評估價值。結果顯示,糞便S100A12,F(xiàn)C對UC患者黏膜愈合的評估價值較高,曲線下面積均在0.8以上,而LF的評估價值稍低,曲線下面積為0.765。三者聯(lián)合應用可進一步提高對UC患者黏膜愈合的評估價值,曲線下面積可提升至0.890,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1.18%,86.84%。
表2 糞便S100A12,F(xiàn)C,LF對UC患者黏膜愈合的評估價值
圖2 糞便S100A12,F(xiàn)C,LF對UC患者黏膜愈合的評估價值
UC發(fā)病機制復雜,至今尚未能完全闡明,目前還屬于難治愈性疾病,準確的評估患者的病情有助于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8]。黏膜愈合是炎癥性腸病國際組織在2007年提出的概念,定義為腸道黏膜所有可視化部分無易碎性、出血、糜爛和潰瘍[9],近年來臨床試驗研究表明[10],黏膜愈合是一項可靠的治療目標,因此準確地評估UC患者的黏膜愈合情況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近年來有大量與UC相關的生物標志物被發(fā)現(xiàn),部分血清炎癥標志物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UC患者的病情,但其表達水平易受到全身炎癥狀態(tài)的影響,特異度及靈敏度較差。糞便生物標志物是目前評估UC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標,由于糞便與腸道黏膜直接接觸,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較小,因此可較好地反映腸道黏膜炎癥狀況[11-12],因此本研究著重分析了糞便生物標志物與UC患者黏膜愈合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活動組的糞便S100A12,F(xiàn)C和LF水平均明顯高于緩解組,黏膜病變組的糞便S100A12,F(xiàn)C和LF水平明顯高于黏膜愈合組,且糞便S100A12,F(xiàn)C和LF水平與UCEIS評分均呈正相關,這提示三種糞便生物標志物均與UC患者的疾病活動度以及黏膜愈合情況存在一定的關系。S100A12是S100蛋白家族成員之一,是一種促炎性反應的鈣結合蛋白,可參與機體的免疫防御以及炎癥反應[13]。S100A12主要由粒細胞分泌,主要表達于中性粒細胞中,在UC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中性粒細胞異常活化,且腸黏膜中有大量中性粒細胞的聚集,這導致S100A12分泌增加[14]。HEIDA等[15]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初診的炎癥性腸病患兒以及青少年炎癥性腸病患者的糞便S100A12的表達水平高于健康人群,還有相關研究顯示[14],糞便S100A12在UC,克羅恩病、腸易激綜合征中均呈異常高表達,但在UC中的表達水平最高。FC,LF均是臨床常見的UC生物標志物,F(xiàn)C是由兩個異源鈣結合蛋白組成的二聚體,亦屬于S100蛋白家族,其主要來源于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在腸黏膜出現(xiàn)炎癥浸潤時會大量分泌[16-17]。LF屬于轉鐵蛋白家族,在炎癥狀態(tài)下巨噬細胞以及中性粒細胞均可分泌LF,因此其在UC患者血清及糞便中均呈高表達[18-19]。我國2018版的《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也建議將FC,LF作為診斷UC的輔助性指標[7]。
本研究采用ROC分析發(fā)現(xiàn),糞便S100A12,F(xiàn)C和LF對UC患者的疾病活動度以及黏膜愈合均有一定的評估價值,但單一指標檢測各有優(yōu)缺點,如糞便S100A12,F(xiàn)C和LF評估患者疾病活動度時特異度均很高,但敏感度很低,而糞便S100A12在評估患者黏膜愈合情況時敏感度較佳,但特異度又不理想。迄今尚無一種生物標志物可代替?zhèn)鹘y(tǒng)的內鏡檢查和病理檢查,在此情形下,多項指標聯(lián)合應用成為一種有效的補充手段。本研究結果顯示,糞便S100A12,F(xiàn)C和LF聯(lián)合應用可有效提高對UC患者疾病活動度和黏膜愈合的評估價值。本研究尚且存在些許不足之處,首選選取的病例數(shù)較少,尤其是黏膜愈合組的例數(shù)只有34例,可能會導致結果出現(xiàn)一定的偏倚。另一方面未能選取初診UC病例進行研究,部分納入研究的UC患者病程較長,有長時間的用藥史,可能會對研究結果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這些不足之處將在后續(xù)的研究中加以改進。
綜上所述,糞便S100A12,F(xiàn)C和LF聯(lián)合應用對UC患者疾病活動度和黏膜愈合的評估價值較高,臨床可通過檢測患者糞便S100A12,F(xiàn)C和LF的表達情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的評估,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