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群 劉睿 靜可新 蓋雪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 1影像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1;2普外科)
腹腔鏡根治術是前列腺癌(PCa)的重要治療方法,術后仍存在一定的復發(fā)率,影響預后情況〔1〕。尋找有效預測PCa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預后結局的方法,對于PCa患者術后管理較為重要。目前,PCa診斷、評估方法包括穿刺活檢、直腸指檢、影像學檢查等〔2〕。其中,穿刺活檢存在一定的創(chuàng)傷性,直腸指檢敏感性較低〔3〕。動態(tài)對比增強磁共振成像(DCE-MRI)能動態(tài)監(jiān)控血管內對比劑流動情況,反映病灶微血管的滲透性,能有效用于 PCa 的診斷及療效預測〔4〕。目前,已有研究應用DCE-MRI預測PCa患者預后情況,但是,使用定量參數直方圖預測PCa患者預后的研究較少〔5〕。直方圖是一種圖像分析方法,基于像素分布進行,能得到多個直方圖參數,從而有效反映腫瘤的異質性,體現腫瘤微環(huán)境的變化,從而更有效預測PCa患者預后結局〔6〕。基于此,本研究探討DCE-MRI定量參數直方圖分析與老年PCa患者腹腔鏡根治術預后的關系,從而明確其對PCa患者腹腔鏡根治術預后的預測價值。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符合倫理委員會規(guī)則,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齊齊哈爾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117例行腹腔鏡根治術的老年PCa患者臨床資料。研究對象均為男性,年齡62~78歲,平均(71.85±5.79)歲;體重指數18.79~24.86 kg/m2,平均(22.44±0.83)kg/m2;前列腺重量18.58~56.36 g,平均前列腺重量(32.22±4.71)g。
1.2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前列腺癌診斷治療指南》〔7〕中PCa診斷標準;②經病理學確診為PCa;③單發(fā);④美國麻醉協(xié)會(ASA)分級〔8〕Ⅱ~Ⅲ級;⑤年齡>60歲;⑥完成腹腔鏡根治術;⑦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②泌尿結石或泌尿系統(tǒng)感染;③已接受放化療;④合并心肺疾病或腎功能損害;⑤合并凝血功能或血小板異常;⑥對研究所用麻醉藥物過敏;⑦失訪。
1.3方法
1.3.1DCE-MRI檢查方法 檢查前空腹維持6 h,以體線圈作發(fā)射線圈,患者取仰臥位,經肘前靜脈注射(2 ml/s)0.2 mmol/kg釓噴替酸葡甲胺(北京北陸藥業(yè),國藥準字H10960045),選擇掃描序列進行掃描。獲得DCE-MRI參數,即容積轉運常數(Ktrans)值、速率常數(Kep值)、血管外細胞外間隙容積分數(Ve值)。所得數據導出后通過直方圖(組距分別為0.01、0.04、0.01)表示,用直方圖統(tǒng)計項目〔中位數(M)、下四分位數(M25%)、上四分位數(M75%),偏度(Skew)、峰度(Kurt)〕描述頻率分布與離散情況。
1.3.2治療方法 參照《前列腺癌診斷治療指南》〔7〕,實施腹腔鏡PCa根治術。
1.3.3預后評估方法和分組方法 腹腔鏡根治術完成后,隨訪1年,統(tǒng)計所有PCa患者的復發(fā)情況,將腹腔鏡根治術后1年內復發(fā)的PCa患者納入預后不良組,將未復發(fā)的PCa患者納入預后良好組。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Shapiro-Wilk正態(tài)性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偏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用〔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DCE-MRI參數對老年PCa患者腹腔鏡根治術預后的預測價值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曲線下面積(AUC)值>0.90表示預測性能較高,0.71~0.90表示有一定預測性能,0.50~0.70表示預測性能較低,<0.50表示無預測性能。
2.1預后結局 腹腔鏡根治術后隨訪1年,發(fā)現117例老年PCa患者中有19例復發(fā),復發(fā)率達到16.24%(19/117)。
2.2DCE-MRI定量參數直方圖分析 預后不良組Ktrans值、Kep值、Ve值的平均數、25%位數、75%位數均高于預后良好組,Ktrans值、Ve值直方圖,Skew、Kurt均低于預后良好組,Kep值直方圖Skew、Kurt高于預后良好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表3。
表1 DCE-MRI定量參數Ktrans值直方圖分析統(tǒng)計項目〔M(P25,P75)〕
表2 DCE-MRI定量參數Kep值直方圖分析統(tǒng)計項目〔M(P25,P75)〕
表3 DCE-MRI定量參數Ve值直方圖分析統(tǒng)計項目〔M(P25,P75)〕
2.3DCE-MRI定量參數直方圖分析與老年PCa患者腹腔鏡根治術預后的關系 將老年PCa患者腹腔鏡根治術預后作為狀態(tài)變量(1=復發(fā),0=未復發(fā)),將DCE-MRI參數分別作為檢驗變量,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DCE-MRI參數Ktrans值、Kep值、Ve值預測老年PCa患者腹腔鏡根治術預后的AUC均>0.71,均有一定評估價值。見表4、圖1。
表4 DCE-MRI定量參數預測老年PCa患者腹腔鏡根治術預后的價值
圖1 DCE-MRI定量參數預測老年PCa患者腹腔鏡 根治術預后價值的ROC曲線
PCa患者一般通過放化療或手術治療,其中腹腔鏡根治術對患者治療效果確切,已廣泛用于PCa的治療〔9〕。但是,腹腔鏡根治術后仍有一定的復發(fā)率,PCa預后現狀有待改善〔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根治術后隨訪1年復發(fā)率達到16.24%,說明有必要分析PCa腹腔鏡根治術后預后結局的預測方法。DCE-MRI是惡性腫瘤常見診斷和評估方法,DCE-MRI直方圖分析法逐漸用于腫瘤的鑒別診斷、預后評估等,得到了廣泛的認可〔11〕。本研究結果說明,DCE-MRI直方圖分析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PCa患者的預后情況。分析原因為:直方圖基于腫瘤感興趣區(qū)進行分析,能提供整個病灶的信息,體現感興趣區(qū)內像素強度的灰度頻數,降低采樣偏差的干擾,提升判斷、評估、預測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12〕。直方圖分析中常用的參數包括百分位數、平均數、偏度、峰度等,其中,百分位數相較于平均值能降低極端值的影響,從而敏感地體現微小改變,相較于平均數具有更高的準確性〔13,14〕。偏度與峰度能體現數據曲線分布的特征,從而提升結果的精確性〔15〕。在惡性腫瘤中,為微血管的復雜性較高,生長不均勻性較高,而平均數反映的是集中趨勢,腫瘤的生物特性難以通過平均數準確反映〔16,17〕。繪制ROC曲線圖,結果說明,DCE-MRI定量參數可以預測PCa的腹腔鏡根治術預后結果。分析原因為:Ktrans值能有效體現對比劑的滲透能力,Kep值則反映對比劑的回流能力,血管壁通透性越高,則對比劑滲透到血管外細胞間隙的能力越高,回流到血管的能力也越高,Ktrans值、Kep值越大〔18,19〕。PCa惡性程度越高,癌細胞的增殖速度越快,分化不成熟的新生血管也就越多,這些新生血管的內皮細胞結構相對不完整,而且增加了病灶內微血管密度,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升高,因而Ktrans值、Kep值較大〔20〕。而惡性程度高的PCa患者預后情況相對更差,因而Ktrans值、Kep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預后。Ve值指組織中對比劑的血漿容積,能體現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和血漿容積,與血管密集程度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21〕。惡性程度高的PCa腫瘤組織中,腫瘤細胞的侵襲能力越高,刺激血管生成的能力也越高,增加新生血管,組織學血管較為豐富,因而血流灌注和血漿容積相對更大,Ve值相對更高〔22〕。而惡性程度更高的PCa患者,在腹腔鏡根治術后更易復發(fā),因而Ve值能在一定程度上預測PCa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預后。
綜上所述,DCE-MRI定量參數直方圖分析與老年PCa患者腹腔鏡根治術預后有關,DCE-MRI參數對老年PCa患者腹腔鏡根治術預后不良具有一定預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