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殷鴻福 整理/李嬰來 圖/徐燕 王俊芳
2022年世界讀書日期間,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辦第六屆書香文化節(jié)暨“書香飄過七十年”校慶主題活動,參加活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殷鴻福應邀分享了自己的讀書心得。殷老師現在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教師,也是該校52級的校友。
殷老師說:“出版時間較早的地質專業(yè)書目距今有百年,在掃描工具還沒有普及的年代,科研人員要使用這樣的書,只能在圖書館內閱讀或者拍照留存?!?/p>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科學研究需要對照專業(yè)書,對采集來的化石進行鑒定、描述和分類,但科研經費非常緊張,研究人員只能自掏腰包購買膠卷。一般一卷135膠卷有36張底片,在有些情況下,會有37張。把書攤開來拍攝,一張底片能拍到兩頁紙,一卷膠卷按說最多能拍下74頁的書籍信息。但殷院士和同學們拍出了140頁到150頁,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殷老師回憶,當時年輕的他們想了個辦法,讓底片曝光兩次。這樣就可以先用半張底片曝光拍攝,然后,改變機位和角度,用另外半張底片拍攝第二次,這樣一張底片拍下了4頁書?!澳z卷拍照的時代,我們一直用著這個辦法,做科研之前,我也沒想到自己竟學會這么個技術?!?/p>
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一段時間里,做科研非常困難,那個階段他沒有發(fā)表過一篇科研論文,但從來沒有放棄過閱讀和研究。他堅信,無論國家如何發(fā)展,終究是要搞建設,科學肯定會有用武之地。好在圖書館照常開放,他閱讀了大量的外文專業(yè)書籍。殷鴻福說,“讀書是我坐冷板凳期間最好的朋友”“讀書讓我樹立了信念”。
1978年,國家決定向發(fā)達國家大規(guī)模派遣訪問學者,殷老師也迎來了機遇。統(tǒng)考的科目除了專業(yè)課,重點考察科目正是英語,因為這是出國訪學最重要的技能。
當時,殷老師接到統(tǒng)考通知,從野外回來第二天就去了考場,參加這次統(tǒng)考的共有3327人。因為前些年的讀書積累,殷老師在這次考試中取得了原地礦部系統(tǒng)第四名的成績,順利拿到派遣資格。這一年,殷老師43歲。在講座的PPT上,殷老師在這一年的位置畫了一條鮮明的紅線,他自己將這次考試稱為“改變命運的一次考試”。在書香文化節(jié)與同學交流分享讀書心得的現場,他感慨:機會只垂青于有準備的人。
經過在國外的大量讀書和廣泛積累,殷鴻福確實看到了國內在古生物學學科發(fā)展上的差距。
回國后,殷老師積極探索古生物學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和學科體系,為此,他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觀點,即:“在開拓、創(chuàng)新、交叉和應用的路子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走古生物學與地質學全面結合,古生物學為其他學科全方位服務的路子,即生物地質學的路子?!本褪钦f,古生物學本身不是孤立的、封閉的,它是與地質學緊密相關的學科,因此,古生物學要與地質學在交叉、創(chuàng)新中全面結合發(fā)展。
1956年,殷老師讀研究生階段的生物地層學是傳統(tǒng)的古生物學階段,即地層學與古生物學的結合發(fā)展階段。1982年殷老師留學回國后,開辟生物地質學,實現地質學與古生物學的結合。1994年,他又把古生物學推進到地球生物學階段,即實現地球科學與生物科學的結合,進而研究生物圈與地球其他圈層的相互作用和協(xié)同演化。
他還提出讀書要有批判精神,要保持精神獨立和思想自由,盡信書不如無書。
在介紹學科不同發(fā)展階段所獲得的國家級獎項時,殷老師提到了讀書培養(yǎng)人才的話題。在學科發(fā)展的第三階段,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的是殷老師團隊中以謝樹成院士為首席科學家的科研分支團隊。需要說明的是,此時的殷老師更多的是在指導和培養(yǎng)人才,使生物學學科體系的人才梯隊建設有新人扛起了大旗,謝樹成就是其中之一。
出生于1967年的謝樹成,本科、碩士、博士均就讀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師從殷老師。求學期間的謝樹成閱讀了大量的專業(yè)書目,始終在生物學專業(yè)上刻苦鉆研,用殷老師的話說就是“通過讀書培養(yǎng)自己”。1999年在英國短暫訪學后,謝樹成于2000年開始擔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教授,202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部),并先后參與《生物成礦系統(tǒng)》《古生物地理》《生物地質學》等書籍的編著,并在《地球生物學》《深部地下生物圈》《極端地質環(huán)境微生物學》等中國學科發(fā)展戰(zhàn)略叢書及地球科學學科前沿叢書的編寫中擔任工作組組長。
殷老師以自己愛讀書的學生謝樹成為例,說明了人才可通過讀書實現自我培養(yǎng)的道理。
在講座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殷老師提到了自己的讀書方法。他喜歡紙質書,因為讀紙質書更能讓人靜下心來,心無旁騖。他讀書一定要做筆記,筆不離手,隨時記錄自己當時的想法和思路。他還提出讀書要有批判精神,要保持精神獨立和思想自由,盡信書不如無書。
多讀書、讀好書是重要的成材途徑,殷老師鼓勵同學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成百年材,通過實踐檢驗真理,達到知行合一,最終實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