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樂園(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學)
我校所在的紹興地區(qū)為唐詩之路的核心段,這些可貴的學習資源,值得孩子們去收集、體驗、表現、感悟!逸夫小學開展“浙東唐詩之路”研學旅行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為研究實踐“唐詩之路”水墨拓展課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結合學生年段的適宜性、資源的價值性、融合學科的匹配性等角度,理解相關唐詩中表達內容,確定從景點、典故(傳說)、詩詞三個維度進行全面的梳理。形成4地11個景點系列。選擇了紹興的若耶溪、柯橋的鏡湖、越城區(qū)的蘭亭,上虞的曹娥、東山,嵊州的剡溪口、金庭觀、崇仁古鎮(zhèn),新昌的大佛寺、天姥山等作為研學點。根據每個研學點的景觀人文特點,再挖掘適合美術教學的資源設計課程,比如嵊州的“金庭山”這個研學點,理解張說的《題金庭觀》這首詩,結合每年舉行的書法活動,挖掘表現“王羲之書圣文化”這個主題。
“唐詩之路”的自然景觀資源十分豐富,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可以從多個角度挖掘適合水墨教學的內容。橫向以自然景觀為內容挖掘,地方名勝景觀往往蘊藏著豐富的資源,通過實地研學寫生去發(fā)現自然景觀的造型美、結構美,選擇合適的角度拍攝精美圖片,從外觀造型入手,精選適合水墨教學的內容,比如紹興若耶溪的“家鄉(xiāng)的古橋”、崇仁的“古建筑”“門神”、新昌的“古寺”……縱向以人文景觀文化背景為載體挖掘,故事傳說、人物傳記、古跡文、化老舊物件等文化資源,比如崇仁古鎮(zhèn)的“老街”、蘭亭的“曲水流觴”故事傳說……
確定學科融合目標。根據美術課程總目標,盤整教育資源,結合學科年段目標,探尋文化風情,確定美術課程資源,如崇仁古鎮(zhèn)可以畫“門神”“古建筑”。
設計課程內容。了解學生的已知和須知,明確一景一詩(詩人)一畫,設計學習單,明確寫生內容。崇仁古鎮(zhèn)研學任務單:(1)了解古鎮(zhèn)歷史文化,找到玉山公祠,百鹿臺門、后門塘、張伯岐故居等古建筑,選擇一處進行拍照留念,或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并以簡單的文字介紹。(2)觀察古鎮(zhèn)建筑木雕和圖案,窗格、柱子雕刻、門神等,選一部分拍照片、拓印或寫生。
實施水墨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興趣,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展開主題化水墨創(chuàng)作。
評價綜合表現。包括作品的評價和合作構圖的評價,評價與任務匹配,一地一方案,保持教學與評價的一致性。
尋訪浙東唐詩之路的不同景點,挖掘美術表現的課程內容。我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每人一本速寫本,組織學生參觀、寫生、查找資料、走訪歷史人物,讓孩子走近它們,了解它們,進而喜愛它們,每年結合學校春游秋游“唐詩之路研學課程”活動,以及周末節(jié)假日的郊游,帶孩子們去各個景點看一看,拍一拍,畫一畫,積累了很多寫生稿,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作素材,同時也養(yǎng)成了學生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發(fā)現家鄉(xiāng)的美,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因為有了寫生,使表現內容的豐富性大大提高,學生對水墨畫的創(chuàng)作激情也有了很大提高。
開展項目化學習,探索“學習共同體”建設,改革優(yōu)化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習共同體的探索合作精神,共同解決問題,讓小老師指導自己小組同學共同進步,也可以推薦小老師走上講臺,構建翻轉課堂。
《夢游天姥山》學習單:(1)欣賞山外有山示范作品,觀察分析畫中深淺不同的墨色是怎樣調出來的?試一試,你能調出深淺不同的墨色來嗎?(2)你知道這些樹枝、石頭、水波紋等是怎樣畫出來的嗎?怎樣執(zhí)筆?(3)一筆下來有濃有淡,是怎么做到的?試一試深淺墨色重疊的畫法畫,你能發(fā)現哪些有趣的現象?(4)先用水把紙打濕,然后在上面畫墨線,會是什么樣子呢?
表現方法的創(chuàng)新,使畫面效果特別。探究國畫中的各種特殊表現方法,如:揉紙法,畫前先將紙揉成一團,然后輕輕展開,使皺紙平整后才能作畫,也可把紙揉皺,用這團紙來按壓出來一種肌理效果,例畫山等。還有滴染法、拓印法等等,這樣使學生能利用各種表現手法來對心中的事物進行描繪,獲得成功感,提高創(chuàng)作熱情。
工具材料的更新,使學生產生新奇。受傳統(tǒng)國畫的影響,在學生頭腦中,畫國畫的材料離不開三大件——毛筆、墨汁、國畫顏料。若是能開發(fā)一些創(chuàng)新運用新材料新工具,對孩子的創(chuàng)新思維有很大促進作用。比如用油水分離的原理教學生用牛奶畫,效果很特別,尤其適合畫雪景。
還有水粉顏料、油畫棒皆可為我所用,撒鹽法、洗潔精滴染法等不同材料的使用,讓學生不斷產生新奇感,不斷探索,繪畫效果奇佳,他們常常樂在其中,更樂此不疲。
把“唐詩之路”課程資源進行分類,創(chuàng)編出五個水墨畫單元,最后整合創(chuàng)編了符合國家課程標準和地方特色學校特色的校本化教材。
“走進水墨”一單元,了解水墨畫的特點、使用的工具材料,初步體驗水墨畫法;“舊件物語”是唐詩之路文化資源中具有“符號意義”的老物件、釀酒工具等內容;“古跡遺韻”單元以古鎮(zhèn)黑瓦白墻的古建筑作為表現對象,形成一個主題下的筆墨探求;“古賢風華”單元以歷史名人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各種人物在職業(yè)狀態(tài)下的形象作為表現內容;“鄉(xiāng)情生活”單元把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吃、特產、水果、文藝活動等內容進行表現。
五個主題系列涵蓋了“唐詩之路”文化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唐詩之路”的美術課程整體。
“唐詩之路”水墨畫課程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解決了學校美術拓展課程隨意零亂的教學現狀,發(fā)揮了老師自身優(yōu)勢,挖掘自身潛能,利用自身資源,不效仿,不照搬他校做法,充分體現本校文化生成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開發(fā)美術拓展課程提供了可借鑒的載體和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