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男,韋麗君,陳娟娟,楊鑫雷,穆國俊,侯名語,崔順立,劉立峰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 華北作物改良與調(diào)控國家重點實驗室/華北作物種質(zhì)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河北省種質(zhì)資源實驗室,河北 保定 071001)
花生是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同時也是人類重要的優(yōu)質(zhì)植物油脂和蛋白質(zhì)來源。目前,有關花生轉錄因子家族的鑒定與分析已有一些進展,如bHLH[1]、WRKY[2]、bZIP[3]等,其中與bHLH家族蛋白具有相似DNA 結構域的轉錄因子家族——TCP 轉錄因子[4],則在花生中鮮見報道。TCP 是由玉米的Teosinte branched1(TB1)、金魚草的Cycloidea(CYC)和水稻的Proliferating cell factors(PCF1 和PCF2)4 個基因的首字母組合而成[5]。其中,TB1 基因與植物的頂端優(yōu)勢有關,CYC 基因對花序的對稱結構有重要作用,PCF 則與水稻PCAN 基因的啟動子結合相關[6]。前人研究表明,TCP 轉錄因子廣泛參與植物激素合成和信號轉導[7]、形態(tài)建成[8]和逆境脅迫應答[9]。TCP 基因家族已在擬南芥(24 個)和水稻(21 個)[10]、玉米(43 個)[11]、大 豆(54 個)[12]、陸 地 棉(74個)[13]等作物中被鑒定,且部分基因的分子功能已清楚。如擬南芥AtTCP1 基因通過調(diào)節(jié)DWF4 的表達來調(diào)節(jié)BR 的生物合成[14];AtTCP20 能夠調(diào)控葉片的衰老[15];水稻OsPCF7 基因能夠調(diào)控水 稻 株 高 及 分 蘗[16];玉 米GRMZM2G120151、GRMZM2G148022和GRMZM2G089361可能參與調(diào)控分生組織細胞分裂周期,從而影響器官發(fā)育[17];TCP 家族基因可能影響大豆的花序形態(tài)建成及側枝數(shù)[18];陸地棉GhTCP14在纖維伸長期的細胞中表達量受外源生長素上調(diào)表達[19]。鑒于此,本研究通過側枝發(fā)育轉錄組測序及生物信息學方法,對花生TCP 家族基因進行全基因組鑒定、理化性質(zhì)分析、保守結構域分析、系統(tǒng)進化分析及在側枝發(fā)育的不同時期的轉錄表達分析,為進一步研究花生TCP 轉錄因子的功能及其調(diào)控機制提供理論基礎。
供試材料花生品種‘冀花5 號’(直立型)和‘M130’(匍匐型)由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花生育種組提供,種植于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創(chuàng)新實踐園,催芽盆栽。待2品種的第1 對側枝長出后的5、10、15、20、25、30 d,每個時期分別取3 株混樣(3 次生物學重復)樣品(每份樣品由3 株混樣),液氮速凍,存放于-80 ℃冰箱,送至北京百邁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轉錄組測序。
1.2.1 花生TCP 基因家族鑒定 從Peanutbase 網(wǎng)站下載四倍體花生和野生二倍體花生基因組蛋白序列;同時,從Pfam 數(shù)據(jù)庫下載隱馬爾可夫模型文件(PF03634),通過在線工具HMMER(https://www.ebi.ac.uk/Tools/hmmer/)進行TCP 蛋白序列搜索,并在Pfam 數(shù)據(jù)庫中進行序列比對和確認。
1.2.2 花生TCP 家族基因生物信息學分析 依據(jù)各成員在花生基因組中的物理位置,依次命名[20];通 過TAIR(https://www.arabidopsis.org/) 下 載 擬南芥TCP 家族成員,采用MEGA-X(https://www.megasoftware.net/)進行花生和擬南芥TCP 家族成員的多序列比對,鄰接法構建系統(tǒng)進化樹;利用MEME(http://meme-suite.org/tools/meme)在線預測保守基序;采用GSDS 2.0[21]繪制基因結構圖;通過Expasy (http://www.expasy.org/tools/protparam)在線網(wǎng)站對各成員的氨基酸數(shù)量、分子量大小、等電點等理化性質(zhì)進行預測;利用Cello(http://cello.life.nctu.edu.tw/)進行亞細胞定位預測;通過PlantCARE(http://bioinformatics.psb.ugent.be/webtools/plantcare/html/)在線預測各基因啟動子區(qū)順式作用元件,采用GSDS2.0 繪制順式作用元件圖。
1.2.3 花生TCP 家族基因表達分析 以‘冀花5 號’和‘M130’第1 對側枝不同生長時期的轉錄測序FPKM 值作為基因表達衡量標準進行表達分析。采用R 語言繪制基因表達熱圖。
全基因組共獲得51 條保守域完整的序列,除TCP 保守域外,還在部分成員發(fā)現(xiàn)R 域。研究分別在AABB、AA 與BB 各基因組中獲得30 個(AhTCP1 ~AhTCP30)、11(AduTCP1 ~AduTCP11)和10 個(AipTCP1 ~AipTCP10)TCP 家 族 成 員(表1)。結果顯示,30 個AhTCPs 位于14 條染色體上,其中染色體13 上分布最多,為4 個。11 個AduTCPs 位于6 條染色體上,其中染色體A03 和A04 分布最多,為3 個。10 個AipTCPs 位于5 條染色體上,其中染色體B03 和B10 上最多,為3 個。
表1 花生TCP 基因家族染色體位置信息Table 1 Chromosome position information of TCP gene family in peanut
續(xù)表:
通過對花生和擬南芥TCP 家族成員的系統(tǒng)進化分析發(fā)現(xiàn)(圖1),家族成員在2 物種內(nèi)相對保守。51 個花生TCP 家族成員聚為ClassⅠ和ClassⅡ兩類,又在ClassⅡ劃分為CYC/TB1 和CIN 2 個亞類。其中,AhTCPs 在ClassⅠ、CYC/TB1 與CIN 等亞類分別含有12 個、10 個和8 個家族成員;AduTCPs 在各亞類分別含有4 個、3 個和4 個家族成員;AipTCPs分別含有2 個、3 個和5 個家族成員。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包含R 域的成員聚在ClassⅡ中。
圖1 花生和擬南芥TCP 基因家族進化樹Fig .1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CP gene family between Arabidopsis and peanut
基因結構分析發(fā)現(xiàn),AhTCPs 含有1 ~6 個外顯子,其中以1 個外顯子(10 個)和2 個外顯子(9 個)成員居多(圖2a)。AduTCPs 含有1 ~5個外顯子(圖2b),其中AduTCP4、AduTCP10最多,為5 個;AipTCPs 含有1 ~7 個外顯子(圖2c),其中AipTCP9最多,為7 個。通過對Motif的比較發(fā)現(xiàn)(表2,圖3),所有AhTCPs 都存在Motif1-AABB,Motif2-AABB 存 在 于Class Ⅱ的AhTCP2、AhTCP19、AhTCP12、AhTCP28、AhTCP8、AhTCP22、AhTCP15、AhTCP30、AhTCP20、AhTCP6這10 個成員內(nèi),Motif3-AABB僅存在于Class Ⅰ,Motif4-AABB 分布于部分成員,Motif5-AABB 僅存在于CYC/TB1;AA 基因組中,Motif1-AA 存在于除AduTCP5外的所有AduTCPs中,Motif2-AA 僅 存 在 于AduTCP8和AduTCP11中,Motif3-AA 存在于所有AduTCPs 中,Motif4-AA 和Motif5-AA 僅存于ClassⅡ;BB 基因組中,Motif1-BB 存 在 于 除AipTCP9外 的AipTCPs 中,Motif2-BB 僅 存 在 于AipTCP6和AipTCP10中,Motif3-BB 僅存于CIN 亞組,Motif4-BB 存在于除AipTCP1 外的所有AipTCPs 中,Motif5-BB 僅存在于ClassⅠ。綜上可知,Motif1 構成TCP 保守域,Motif2 構成R 域。
圖2 花生TCP 家族基因結構圖Fig. 2 Gene structure of TCP family genes in peanut
表2 花生TCP 基因家族Motif 預測及序列信息Table 2 Motif prediction and sequence information of TCP gene family in peanut
理化性質(zhì)預測分析發(fā)現(xiàn)(表3):AhTCPs 的氨基酸數(shù)目在131 ~658 之間,平均分子量為43.53 kD,分別多于AA(83 ~456,30.16 kD)和BB(127 ~455,33.67 kD)基因組的氨基酸數(shù)目和平均分子量大小。
表3 花生TCP 蛋白理化性質(zhì)、二級結構及亞細胞定位Table 3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econdary structure and subcellular location of TCP proteins in peanut
家族成員上游2 000 bp 啟動子區(qū)順式作用元件預測發(fā)現(xiàn):AA、BB、AABB 基因組分別發(fā)現(xiàn)77、75 和94 種順式作用元件,其中22 種順式作用元件與激素響應、植物生長發(fā)育和逆境脅迫等相關(圖3)。與激素響應相關的家族成員,分別有24 個存在脫落酸反應元件(ABRE)、19 個有生長素應答元件(AuxRR-core 和TGA-element)、44 個有乙烯反應元件(ERE)、26 個有赤霉素反應元件(GAREMotif、P-box 和TATC-box)、27 個有水楊酸反應元件(TCA-element)以及30 個有MeJA 反應調(diào)控元件(CGTCA-Motif 和TGACG-Motif);與植物生長發(fā)育調(diào)控元件相關的家族成員,分別有15 個存在與分生組織表達相關調(diào)控元件(CAT-box 和CCGTCC-box)、20 個存在與晝夜節(jié)律調(diào)控相關元件(circadian)、17 個存在參與胚乳表達的調(diào)控元件(GCN4_Motif)、20 個存在玉米醇溶蛋白調(diào)控元件(O2-site);與逆境脅迫響應元件相關家族成員,分別有43 個存在厭氧誘導元件(ARE)、15個存在低溫響應元件(LTR)、24 個存在干旱誘導元件(MBS)、10 個存在防御應激元件(TC-rich repeats)、28 個存在傷口應激元件(WUN-Motif)。
圖3 花生TCP 基因家族順式作用元件分析Fig .3 The analysis of cis-acting elements of TCP gene family in peanut
AhTCPs 在‘冀 花5 號’‘和M130’的6 個側 枝 發(fā) 育 時 期(5、10、15、20、25 和30 d)的表達模式分析結果顯示(圖4),30 個AhTCP 基因共檢測到24 個基因,其中AhTCP1、AhTCP4、AhTCP5、AhTCP17、AhTCP25和AhTCP26尚未在轉錄組中檢測到。第Ⅰ組中AhTCP12、AhTCP13、AhTCP14、AhTCP15、AhTCP28和AhTCP30具有相似的表達特征,6 個基因在兩品種的6 個生長時期中普遍低水平表達。第Ⅱ組中AhTCP3、AhTCP7、AhTCP16、AhTCP21和AhTCP27具 有相似的表達特征,5 個基因在2 品種的6 個生長時期中普遍高水平表達,其中以AhTCP27表達水平最高。第Ⅲ組中,AhTCP2、AhTCP6、AhTCP8、AhTCP9、AhTCP11、AhTCP19、AhTCP20、AhTCP22、AhTCP23和AhTCP29表達水平均較高。而AhTCP18在2 品種中表達趨勢一致,呈現(xiàn)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表達模式;AhTCP10和AhTCP25在‘冀花5 號’中呈現(xiàn)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而在M130呈現(xiàn)逐步降低的趨勢。
圖4 AhTCPs 基因在栽培種花生側枝發(fā)育中的轉錄表達模式Fig. 4 Transcriptional expression pattern of AhTCPs in the lateral branch development of the cultivated peanut
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完善,大量物種完成了基因組測序,TCP 轉錄因子已在多個植物種被鑒定,其家族成員數(shù)目不盡相同[10-14]。本研究通過全基因組鑒定獲得51 個花生TCP 轉錄因子家族成員,被劃分為兩類3 組,與擬南芥TCP 基因家族分類一致[10];其中ClassⅠ大部分家族成員僅具有編碼序列(CDS),內(nèi)含子數(shù)目較ClassⅡ家族成員少,說明花生TCP 基因在進化中序列呈現(xiàn)高度保守狀態(tài),與Yao 等[10]研究結果相符。TCP 氨基酸序列與bHLH 氨基酸序列存在較大差異,Marc 等[5]認為這可能是趨同進化的結果;啟動子順式作用元件預測結果中存在與激素響應、生長發(fā)育、脅迫應答元件,相關研究結果與Ling 等[22]一致。大量研究表明,擬南芥中的AtTCP11基因參與維管束后生木質(zhì)部導管分子的分化和形成[23];AtTCP20基因調(diào)控植物生長發(fā)育、茉莉酸 (JA) 生物合成及葉片衰老[24];AtTCP22基因負向調(diào)控葉片衰老,并與AtTCP15基因存在功能冗余現(xiàn)象[25],而花生TCP 家族基因上游2 000 bp 啟動子區(qū)內(nèi)的多種順式作用元件的存在,可推測TCP 家族基因也參與花生生長發(fā)育的多個生物學進程。
本 研 究 中AhTCP11、AhTCP29和AtTCP9被劃分到ClassⅠ中,具有較高的序列同源性,推測AhTCP11和AhTCP29可能具有類似AtTCP9調(diào)控葉片衰老和根系發(fā)育[25]的功能;AhTCP5、AhTCP18與AtTCP3、AtTCP4被劃分到ClassⅡ中,且具有較高的同源性,推測其可能作為microRNA 的靶基因參與花生葉片發(fā)育[26];AhTCP2、AhTCP19與AtTCP18(TB1 同系物)[27]被劃分到ClassⅡ(CYC/TB1)中,且序列同源性較高。水稻OsTB1基因[28]和高粱SbTB1 基因[29]均屬于TB1,與擬南芥AtTCP18序列高度同源,過表達后抑制腋芽的發(fā)育,減少分蘗的總數(shù),進而影響植物的分枝發(fā)育。本研究通過對不同株型花生品種側枝發(fā)育轉錄表達分析,發(fā)現(xiàn)AhTCP2、AhTCP18和AhTCP19在2 品種不同側枝發(fā)育時期存在表達差異,推測3 個基因可能具有調(diào)控花生側枝發(fā)育,改變植物形態(tài)的作用,其生物學功能有待進一步驗證。另外,AhTCP3和AhTCP16基因與AtTCP11[27]基因具有的高同源性,推測AhTCP3和AhTCP16可能參與木質(zhì)部細胞的形成 與 分 化;AhTCP23和AhTCP9與AtTCP20[28]具有較高的同源性,推測AhTCP23和AhTCP9調(diào)控花生葉片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