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拉近、拉近、再拉近……鏡頭前的微觀世界由模糊逐漸變?yōu)榍逦?。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地層古生物實驗室負責人王偉慶介紹道:“在一厘米見方的巖石樣本上選取幾十平方微米的目標,別看只有小拇指尖那么大,可是經過掃描電鏡數萬倍的放大,就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了。”
王偉慶說:“白色的是碳酸鹽巖,黑色的是泥巖,中間夾雜有很多孔隙裂縫,細如發(fā)絲,地質人員日思夜想的石油就蘊含在其中。”
發(fā)現“發(fā)絲”中的寶藏,這是新技術的魅力。
2021年11月2日,來自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的一則重磅消息讓國人振奮——該油田頁巖油勘探開發(fā)取得戰(zhàn)略性突破,首批上報預測石油地質儲量4.58億噸,已具備全面勘探開發(fā)條件。
一根頭發(fā)絲的直徑一般在0.03毫米左右。勝利油田的頁巖油就蘊藏在細如發(fā)絲的孔隙中,這也意味著科研人員需要從這樣的孔隙里找到頁巖油的“蝸居”之地。
這是一項極富挑戰(zhàn)性的工作。實驗室掃描電鏡工作人員于杰杰告訴記者,在樣品中選取觀測部分,如同在一個足球場內精準定位一個乒乓球。要找到這個“乒乓球”,首先要制作出合格的樣品。
掃描電鏡對巖石樣本要求非常高,頁巖取心難度很大,層多且薄、易碎,手工處理樣品要格外掌握好力度、技巧。首先,他們要將頁巖手工制作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再用砂紙反復打磨,直到普通顯微鏡下看到切面平滑了,再用氬離子拋光儀繼續(xù)打磨。上述過程往往要重復幾十次,直到達到鏡面效果了,才能用掃描電鏡進行觀察。而此自主研發(fā)的電鏡不一般,可聚焦到納米級,直觀地反映出頁巖油的儲集空間、成分特征、礦物架構等。
納米尺度的電鏡圖像成為打開非常規(guī)儲層微觀世界的“金鑰匙”。憑借過硬的分析技術及分析質量,勝利油田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制定了頁巖油電鏡分析行業(yè)標準,成為行業(yè)標桿。
(摘自《科技日報》)73F6AA16-689E-495E-9665-27DAAB7D73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