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越 許東海
摘 要:修正的人力資本法是評估大氣污染健康損失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在用該方法評估居民過早死亡損失時,潛在壽命損失年數(shù)的估算往往并不精確,這就導致?lián)p失額的估計值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偏差。本文基于完全壽命表對潛在壽命損失年數(shù)作出更加準確的計算,以此提高損失額評估的準確性,同時以評估石家莊市2010年大氣污染過早死亡損失為例,對這種方法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結(jié)果顯示,基于完全壽命表的損失額估計值為37.90億元,舊方法由于忽視了高齡群體的潛在壽命損失,低估了損失額。此外,基于統(tǒng)計學生命價值的估算表明,改進后的方法并未顯著高估損失額。
關(guān)鍵詞:過早死亡;大氣污染;健康損失;完全壽命表;潛在壽命損失年數(shù)
中圖分類號:TB????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5.098
0 引言
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不良影響早已為許多研究所證實。如果希望對大氣污染治理政策的成本和收效作出全面評價,則有必要將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損害加以貨幣化。就現(xiàn)有文獻的貨幣化結(jié)果來看,占比最高的健康損失往往是那些對人體造成了不可恢復影響的損失。例如范鳳巖等(2019)評估了2016年京津冀地區(qū)PM10污染造成的健康損失,其中過早死亡損失占總健康損失的87.22%;曾賢剛等(2019)估算了2017年全國PM2.5污染所造成的健康損失,其中過早死亡損失占比最大(54.08%)。關(guān)于過早死亡損失的貨幣化往往從居民對“生命”的支付意愿和永久喪失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這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由于污染可能導致死亡,可以通過詢問居民為降低一定程度的死亡風險而愿意支付的貨幣金額來推斷該項健康損失,這種方法通常稱為統(tǒng)計學生命價值(the 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 VSL)法;另一方面,可以將過早死亡的居民少創(chuàng)造的財富作為該項健康損失(如一個人因大氣污染早逝一年,則他就少貢獻了一年的人均GDP),這種方法通常稱為修正的人力資本法。一般來說,基于VSL方法估計出的過早死亡損失往往大于修正的人力資本法,后者可以作為過早死亡健康損失的最低限。
在使用修正的人力資本法時,由于需要將居民潛在壽命損失年份內(nèi)原本可以創(chuàng)造的財富作為大氣污染的貨幣化損失,其中一個關(guān)鍵步驟是計算居民壽命因大氣污染而損失的年數(shù),即“潛在壽命損失年數(shù)”(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YPLL),但現(xiàn)有評估過早死亡損失的研究在計算YPLL時往往并不精確。表1展示了近年來使用修正的人力資本法計算大氣污染健康損失的文獻,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研究主要使用兩種方法確定YPLL,一是使用其他文獻已經(jīng)估算好的人均YPLL,二是使用人均預期壽命估算YPLL。這兩種方法都有比較明顯的缺陷。首先,人均YPLL完全忽略了過早死亡群體的年齡結(jié)構(gòu)和不同年齡段的潛在壽命損失差異。其次,人均預期壽命僅對死亡時低于該壽命值的人群有效,一旦居民達到或超過當?shù)氐娜司A期壽命,即使該居民因大氣污染而去世,也并不算“過早死亡”。為克服以上缺點,本文借鑒人口統(tǒng)計學中的完全壽命表來更精確地計算YPLL,對修正的人力資本法加以改進。完全壽命表考慮了研究地區(qū)的年齡結(jié)構(gòu)和不同年齡群體的預期壽命,使用完全壽命表有助于提高大氣污染過早死亡損失額估計值的準確性。
1 研究設(shè)計與數(shù)據(jù)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河北省石家莊市為例計算大氣污染過早死亡損失。石家莊市作為河北省省會,經(jīng)濟水平在省內(nèi)處于領(lǐng)先水平,同時也是全國空氣質(zhì)量較差的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考慮到大氣污染物眾多,本文選取比較有代表性的PM2.5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三種方法來評估石家莊市PM2.5污染造成的居民過早死亡損失。第一種方法是基于人均預期壽命對損失額進行估算,第二種方法是基于完全壽命表對損失額進行估算,這也是本文所提出的改進方法,第三種方法是使用VSL對損失額進行估算。前兩種方法都屬于修正的人力資本法,其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如何界定“過早死亡”人口以及如何計算YPLL——這也是修正的人力資本法的關(guān)鍵部分。第三種方法用于對比分析。
1.2.1 PM2.5污染導致的死亡人數(shù)計算方法
在計算損失額之前,首先應計算因PM2.5污染而死亡的人數(shù)。為精確起見,本文計算各個年齡的死亡人數(shù)。在計算第i歲死亡的人數(shù)Pi時,本文使用如下方法:
Pi=P·I-I0(1)
其中P為石家莊市空氣污染的暴露人口數(shù),I為PM2.5實際濃度下的人群死亡風險,I0為PM2.5基準濃度下的人群死亡風險,因此I-I0為歸因于PM2.5污染的死亡風險。一般來說,I常常在流行病學研究的基礎(chǔ)上通過泊松回歸模型加以推導,最終得到污染物濃度和死亡風險之間的暴露-反應關(guān)系,常見的形式為
I=I0·eβC-C0(2)
其中C為PM2.5的實際濃度,C0為PM2.5的基準濃度,β為暴露-反應系數(shù)。
1.2.2 基于人均預期壽命的評估方法
在確定了因PM2.5污染而死亡的人數(shù)之后,本文首先基于人均預期壽命來計算過早死亡的損失額,這也是其他文獻常用的計算方法。此時,在因PM2.5污染而死亡的群體中,凡是年齡低于人均預期壽命的,均認定為“過早死亡”,凡是不低于人均預期壽命的,均認定為“非過早死亡”。由此可以得到過早死亡的損失額
E1=∑ni=0PiV1i(3)
其中n為石家莊市的人均預期壽命,Pi代表在第i歲時因PM2.5污染而過早死亡的人數(shù),V1i為在第i歲時過早死亡的居民個體所產(chǎn)生的損失額。根據(jù)修正的人力資本法,一個人過早死亡的損失額應該等于他在YPLL內(nèi)對GDP貢獻(即人均GDP)的貼現(xiàn)值之和,因此有
Vi=∑n-it=1rgdp0×1+gt1+rt,i=0,1,2,…,n-1(4)
其中rgdp0是基準年度的人均GDP,g為人均GDP的年均增長率,r為貼現(xiàn)率。
1.2.3 基于完全壽命表的評估方法
基于完全壽命表的方法針對基于人均預期壽命的方法作出了改進,改進后的方法將所有因PM2.5污染而死亡的人都視為過早死亡人口,并在編制完全壽命表的基礎(chǔ)上更準確地計算YPLL。與式(3)類似,基于完全壽命表計算得到的損失額為
E2=∑Yi=0PiV2i(5)
其中Y為根據(jù)完全壽命表確定的死亡人口年齡上限,V2i為在第i歲時過早死亡的居民個體所產(chǎn)生的損失額,其余變量含義與式(3)相同。與式(4)類似,有
V2i=∑Yit=1rgdp0×1+gt1+rt,i=0,1,2,…,Y(6)
其中Yi是根據(jù)完全壽命表計算出的第i歲時的預期剩余壽命,其余變量含義與式(4)相同。
1.2.4 基于VSL的評估方法
本文使用VSL法作對比分析。損失額E3的計算方法為
E3=Pi×VSL石(7)
其中VSL石為石家莊市的VSL值,Pi的含義與式(3)相同。針對不同地區(qū)的VSL估計值往往有較大差異,本文使用謝旭軒(2011)2010年9-10月間針對北京市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該研究表明,2010年北京市居民的VSL值為168萬元。根據(jù)兩地當年的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異進行調(diào)整。具體來說,石家莊市居民因PM2.5過早死亡的VSL值
VSL石=VSL京income京×income石(8)
其中VSL京表示調(diào)查得到的北京市VSL值,income京和income石分別表示2010年北京市和石家莊市的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 數(shù)據(jù)說明與處理
1.3.1 完全壽命表的編制
本文使用蔣慶瑯法編制完全壽命表。在編制壽命表時,根據(jù)文獻的提議,將終壽年成數(shù)a′x作如下設(shè)置:a′0=0.09,a′1=0.43,a′2=0.45,a′3=0.47,a′4=049,對于x≥5,令a′x=0.50。考慮到一歲一組人口數(shù)據(jù)的可得性,本文依據(jù)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編制石家莊市2010年的完全壽命表。
1.3.2 暴露-反應關(guān)系的確定
為減少區(qū)域差異并兼顧研究質(zhì)量,本文使用了黃德生等(2013)的研究中使用的暴露-反應關(guān)系系數(shù),該數(shù)據(jù)轉(zhuǎn)換自闞海東等的meta分析,如表2所示。將表2的兩個系數(shù)代入式(1)-(2)后,可以分別得到因慢性效應而死亡的人數(shù)和因急性效應而死亡的人數(shù)。PM2.5污染的損失額由此也可分為慢性效應死亡損失(后文簡稱“慢性死亡損失”)和急性效應死亡損失(后文簡稱“急性死亡損失”)。
1.3.3 其他數(shù)據(jù)說明
本文所用的其他數(shù)據(jù)與來源如表3所示。因壽命表使用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VSL值使用了2010年北京市的調(diào)查數(shù)值,本文將基準年設(shè)置為2010年,其他變量均使用2010年數(shù)據(jù)。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因PM2.5污染而死亡的年齡別人口數(shù)計算
在石家莊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齡別死亡數(shù)據(jù)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式(1)和式(2)以及表2所列出的暴露-反應關(guān)系系數(shù),可以計算出該市2010年因PM2.5污染而死亡的年齡別人口數(shù)(簡稱過早死亡年齡別人口),如表4所示。顯然,PM2.5污染導致的死亡人口主要集中在高齡部分。顯而易見,“過早死亡”的標準的劃定決定了后續(xù)健康損失數(shù)額的大小。
2.2 基于人均預期壽命的損失評估
和許多文獻一樣,本文首先使用人均預期壽命對PM2.5污染的健康損失進行估算。根據(jù)表3,本文將石家莊市2010年的人均預期壽命設(shè)定為75歲,因此,凡是因PM2.5污染而死亡且年齡不足75歲者,均認為屬于“過早死亡”的范疇。根據(jù)(3)-(4)式可以得到,基于人均預期壽命的PM2.5過早死亡損失為22.96億元,其中慢性死亡的損失為20.45億元,急性死亡的損失為2.51億元。
2.3 基于完全壽命表的損失評估
完全壽命表計算了每個年齡段人群的剩余預期壽命,因此,當一個人在x歲死亡時,該年齡人群的剩余預期壽命就是這個人的潛在壽命損失年數(shù)Yi。使用蔣慶瑯法,可以得到年齡別預期壽命(也記為Yi)。將其與表3數(shù)據(jù)以及過早死亡年齡別人口數(shù)代入式(5)-(6),即可得到基于完全壽命表的過早死亡損失為37.90億元,其中慢性死亡損失33.68億元,急性死亡損失4.22億元。
2.4 基于VSL法的損失評估
作為對比分析的部分,根據(jù)式(8),可以求得石家莊市2010年的VSL值為105.69萬元;再根據(jù)式(7),可以得到基于VSL法估算的過早死亡損失為74.91億元,其中慢性死亡損失66.39億元,急性死亡損失8.52億元。
2.5 進一步的分析
表4總結(jié)了三種估計方法的結(jié)果。不難發(fā)現(xiàn),在改用壽命表界定過早死亡人口之后,損失的估計值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梢哉J為,這種增加來源于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過早死亡人數(shù)的增加。從表5可以看出,基于完全壽命表進行關(guān)于“過早死亡”的判斷時,任何因PM2.5污染而死亡的個體都應被視為“過早死亡”,過早死亡的人數(shù)由3947人增加到了7088人?;谌司A期壽命的方法所忽略的75歲及以上的群體,在基于壽命表的方法中貢獻了18.66%的損失數(shù)額(7.07億元)。因此,過早死亡人數(shù)的增加使得基于壽命表的估算值增加了。
損失值增加的第二部分來自75歲以下群體YPLL(即剩余預期壽命)的延長。表6匯報了兩種方法計算出的人均YPLL。以慢性死亡為例,在改用基于壽命表的算法后,人均YPLL由16.45年增加到了22.07年,在過早死亡人數(shù)未變的情況下,損失額也相應地從20.45億元增加到了27.42億元。
最后,基于VSL方法得到的損失數(shù)額依然的三種方法中最多的,這與其他研究基本一致。這也從側(cè)面說明,基于壽命表的評估相對于基于人均預期壽命的評估來說,并未顯著高估過早死亡的健康損失。
3 結(jié)論
(1)本文使用基于完全壽命表的方法,評估了2010年石家莊市因PM2.5污染導致的居民過早死亡健康損失,得到該項損失的數(shù)值為37.90億元,約占當年石家莊市GDP(4082.68億元)的0.93%。其中慢性死亡損失33.68億元,急性死亡損失4.22億元。
(2)基于壽命表的評估方法克服了基于人均預期壽命方法的缺陷,使得所有因受PM2.5污染而死亡的人群都得以被納入“過早死亡”的范疇,同時在計算潛在壽命損失時避免了按預期壽命“一刀切”的劣勢,使得健康損失的評估更為科學。
(3)作為對照分析,基于VSL的評估顯示過早死亡的健康損失額為74.91億元,約占石家莊市當年GDP的1.64%,由此可以估計,石家莊市因PM2.5污染而過早死亡的健康損失數(shù)額大致在37.90~67.05億元之間。這也從側(cè)面證明,基于完全壽命表的方法并不算是對損失數(shù)額的過高估計。
參考文獻
[1]Cao J , Yang C , Li J ,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long-term exposure to outdoor air pollution and mortality in China: A cohort study [J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1,186(23):15941600.
[2 ]范鳳巖,王洪飛,樊禮軍,等.京津冀地區(qū)空氣污染的健康經(jīng)濟損失評估 [J ].生態(tài)經(jīng)濟,2019,35(09):157163.
[3 ]曾賢剛,阮芳芳,彭彥彥,等.基于空間網(wǎng)格尺度的中國PM_(2.5)污染健康效應空間分布 [J ].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19,39(06):26242632.
[4 ]Hammitt J K . Valuing Mortality Risk: Theory and Practice [J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34(8):13961400.
[5 ]闞海東,Cifuents L,汪宏,等.城市大氣污染健康危險度評價的方法(第六講)大氣污染健康危害的經(jīng)濟學評價及其計算機平臺的建立(續(xù)六) [J ].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05,(02):146148.
[6 ]魏國茹,史興民.西安市PM_(2.5)健康損害價值評估 [J ].環(huán)境科學,2018,39(07):30143021.
[7 ]Yin H , Pizzol M , Xu L . External costs of PM2.5 pollution in Beijing, China: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multiple health impacts and costs [J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7,226(Jul.):114.
[8 ]謝志輝,劉春瓊,黃毅,等.環(huán)境庫茲涅茨曲線在成都市大氣PM_(10)污染健康損失估算及其變化趨勢研究中的應用 [J ].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16,33(10):913916.
[9 ]趙曉麗,范春陽,王予希,等.基于修正人力資本法的北京市空氣污染物健康損失評價 [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4,24(03):169176.
[10 ]羊德容,王洪新,蘭嵐,等.蘭州市能源改造前后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經(jīng)濟損失評估 [J ].環(huán)境工程,2013,31(01):112116.
[11 ]Wan Y, Yang HW, Masui T. Health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air pollution in China: a comparison of the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and human capital approach. Biomed Environ Sci,2005,18(6):427441.
[12 ]韓明霞,過孝民,張衍燊,等.城市大氣污染的人力資本損失研究 [J ].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06,(4):509512.
[13 ]謝旭軒.健康的價值:環(huán)境效益評估方法與城市空氣污染控制策略 [D ].北京:北京大學,2011:3343.
[14 ]蔣慶瑯.壽命表及其應用 [M ].方積乾,宇傳華,譯.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5:92103.
[15 ]黃德生,張世秋.京津冀地區(qū)控制PM2.5污染的健康效益評估 [J ].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13,33(1):166174.
[16 ]闞海東,陳秉衡.我國大氣顆粒物暴露與人群健康效應的關(guān)系 [J ].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02,19(006):422424.
[17 ]Alberini, A., & Krupnick, A. J. Cost of Illness and WTP Estimates of the Benefits of Improved Air Quality in Taiwan [J ]. Land Economics,2000,76(1):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