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元
當1977年恢復高考的喜訊傳到我下放的偏僻農(nóng)村時,已是深秋時節(jié)了。
那天上午我正在農(nóng)田干活,大隊書記拿著一張報紙對我說:“小方,停止多年的高考今年冬天恢復了,作為有著高中文化的知識青年,你應該去報名參考,這可是改變命運回到城市的難得機會??!”“你報名了嗎?你考了嗎?”一時成為廣大知青的熱門話題。我原來準備扎根農(nóng)村干一輩子的心,立即被恢復高考的春雷驚動得心潮激蕩,多年沒有高考的郁悶與苦悶一掃而光,思緒萬千。昔日在學校讀書時經(jīng)常被開門辦學辦得基礎薄弱,畢業(yè)后又在農(nóng)村“戰(zhàn)天斗地”,許多基礎知識消失在田間地頭,自己腹中有多少文化去攀登那神圣的高考知識殿堂呢?何況當時數(shù)百萬考生,而錄取率幾乎是百里挑一,可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其中“老三屆”“新三屆”中的考生藏龍臥虎的大有人在,與他們同桌競爭可以說希望不大??晌肄D(zhuǎn)念一想,高考制度的恢復,畢竟給我們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遇,使得“在分數(shù)面前人人平等”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人生能有幾回搏,我沒有絲毫的理由拒絕高考。即使考不上,也可以積累知識,明年再考,努力托起久違的大學夢。
我在報名參加1977年冬天的高考后,尋找那塵封已久的課本,背起了語文、政治、歷史、地理、外語等基礎知識,冷淡多年的學習風氣很快被激活起來。原以為那些曾經(jīng)學過的知識過一眼就熟悉,實際卻不是那么簡單。我翻開課本,里面的知識似曾相識,原來熟悉的題目不會做,那些滾瓜爛熟的公式和定義需要從頭再學。由于遠離縣城大約三十里,信息不通暢,除了報紙刊登的考試大綱外,缺乏高考復習資料、模擬試卷和老師輔導,只能在幾本書上死記硬背??际裁??如何考?心中沒有一點兒底。由于當年報考人數(shù)太多,國家把高考分為預考和正式考試兩個階段,在預考階段像大浪淘沙一樣先把大多數(shù)成績差的淘汰掉,剩下一小部分成績好的再參加正式考試,從中再錄取少數(shù)考生為大學生,競爭十分激烈。而我在預考中就被淘汰出局。
1978年的高考,我正好20歲。人在20歲左右,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嶺?,F(xiàn)代著名作家柳青說過:“一個人的一生要走的路很多,但關鍵的往往只有幾步?!睂ξ叶?,高考是我“離開農(nóng)村,返回城市,吃公糧當國家干部”的必然抉擇。考上大學,將前程似錦??疾簧系脑?,可不是當今青年作家韓寒說的“考不上大學,照樣活得很好”。當年只能繼續(xù)在“廣闊天地煉紅心,面朝黃土背朝天”,溫飽都成問題,前程渺茫。高考改變命運的希望之火,點燃了我的心中渴望,除了背水一戰(zhàn),沒有他路可走。
這一年,我調(diào)整學習方法,專程到縣中參加高考補習班。由于老師輔導有方,常做各科模擬試卷,大大提高了答題能力和答題技巧,解決了考什么和怎么考的問題后,信心百倍。剛進入五月就驕陽似火,天氣炎熱,家中酷熱難耐。我每天看到的是那些冰冷的公式、單詞、習題等,還有那些除了應試而毫無用處的知識,天天都是汗流浹背。吃完晚飯,又把自己關在悶熱的小屋繼續(xù)做試題??芍^“為考學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我每天都在憧憬著美好的大學夢,卻又擔心能否夢想成真。當我走進考場的時候,我將準考證鄭重地放在桌面的左上角,心中不由自主地掠過微微的顫抖,我真正領略到了“考場如戰(zhàn)場”“一考定終身”的真諦。面對著散發(fā)油墨清香的考卷,我先易后難,認真解答每一道試題。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難題,第一次預考我榜上有名,第二次正式考試以3分之差名落孫山,再一次領教了高考失敗的殘酷無情。但我毫不氣餒,準備明年再考。
1979年的第三次高考,是我回城參加工作后進行的。面對工作忙、時間緊、壓力大等困難,我白天工作,晚上復習,捧書卷,解習題,挑燈夜戰(zhàn),以苦為樂,學而不厭。困了用冷水洗臉提神,累了以散步解乏……為的是最后一次考上大學,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然而,事與愿違。因為數(shù)學一科沒有考好,以低于錄取分數(shù)線6分而與高考的夢想之神再次擦肩而過。
從三次高考的結果看,我是一個失敗者。分數(shù)似一把無形的利劍,徹底擊碎了我的大學夢。我不是讀不懂大學的課本,而是以幾分之差被大學拒之門外。對于高考這座獨木橋而言,千軍萬馬之間幾分的差異往往有天壤之別。高考既讓我愛恨交加,又欲罷不能。在后來的四五年里,因為忙于工作,一直在考與不考中徘徊不定。考吧,一直沒有走出屢敗屢戰(zhàn)的陰影,對能否考上大學心中沒底,擔心竹籃打水一場空。不考吧,又心有不甘,多年的努力就會前功盡棄,付諸東流。一時碌碌無為,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20世紀80年代初期,廣播電視大學這一新型大學應運而生,國家承認高等教育學歷。
當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將要招收85級中文(文秘)專業(yè)新生的消息傳出時,令我熄滅多年的高考之火再次燃燒起來。我及時報名參加了電大迎考補習班,每天下班后乘著擁擠不堪的大通道客車,往返七八十里路到市區(qū)聽輔導課。盡管有擁擠、雨雪、饑餓等困難相伴,但我克服困難,風雨無阻,堅持上課。每天回到單位時,已是夜深人靜,可我不顧疲勞困倦,整理筆記,解答試題。1985年4月,我參加了江蘇廣播電視大學招生考試,三天考試時間,緊張和壓力不言而喻。這是我人生中第四次參加高考,好比蛹在破繭而出的一剎那,成敗就在三天之間,因為我再也承受不起考試失敗的打擊。
1985年6月6日,我以高出錄取分數(shù)線66分的優(yōu)異成績被江蘇廣播電視大學錄取,成為返城知青中考上大學的幸運者,圓了朝思暮想的大學夢。
四十年前的高考,像是一場夢啊!
責任編輯:黃艷秋 美術插圖:曲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