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振陽
2月20日,2022北京冬奧會落下帷幕。在這場全民冬奧盛宴中,央媒擁有頭部內容和傳播資源,是冬奧會內容產(chǎn)品生產(chǎn)最主要來源,在一定程度上設置了賽事報道的議程。省級媒體深耕本土市場,在進行冬奧融媒產(chǎn)品生產(chǎn)時,有著對冬奧賽事周邊話題敏感的嗅覺,有獨特的本地化視角,對本地年輕化受眾也更為了解。在冬奧融媒傳播一片“紅海”的當下,努力刷出自己的“存在感”。
賽事期間,浙江之聲前后方配合,在廣播端和融媒體端多角度、跨維度報道冬奧會盛況,挖掘冰雪盛會中的浙江元素;動態(tài)跟進、立體推送,講好冰雪中的“浙江故事”。截至賽事閉幕,共推送新媒體稿件300余條,播出廣播稿件近80條,新媒體作品網(wǎng)絡總播放量超5000萬。浙江之聲在微博端開設話題詞#燃情冰雪冬奧時刻#,與廣播端《浙江新聞聯(lián)播》《浙廣早新聞》節(jié)目中的冬奧專欄同名聯(lián)動,網(wǎng)絡與電波互相引流、彼此借勢。僅在微博端,由浙江之聲主持的話題詞#燃情冰雪冬奧時刻#閱讀量超3000萬,多條新媒體作品沖上冬奧會熱搜。
省級媒體如何從原創(chuàng)出發(fā),以全媒體多樣化傳播為特色,講好冬奧會中的“本地故事”?本文將從緊抓第二落點、找準本地角度和貼近年輕受眾三個角度來闡述。
賽事,是大型賽會報道的核心資源,也吸引了絕大部分流量??墒?,不掌握賽事資源并不意味著無法做出有聲有色的冬奧報道。賽事期間,浙江之聲冬奧會特派報道組從2022北京新聞中心發(fā)回消息,傳播冬奧精彩。報道組雖然在閉環(huán)外,但依然接近新聞發(fā)生現(xiàn)場。利用這一優(yōu)勢,緊抓賽事消息和城市文化IP宣傳的“第二落點”,最大化賽事流量的“外溢”效應,迅速就地展開采訪,也能實現(xiàn)“彎道超車”。多樣化的第二落點報道,讓主流價值觀以新穎的形式深入人心,成為冬奧傳播“破圈”的助推器。
浙江之聲北京冬奧會特派報道組
2月18日,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場地技巧決賽在張家口云頂滑雪公園舉行,中國隊選手谷愛凌獲得金牌。隨著谷愛凌成為冬奧會的“頂流”,位于張家口賽區(qū)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也獲得了不少網(wǎng)友的關注。賽事期間,來自浙江湖州學院的教師張濤,就在該場地從事裁判工作,擔任跳臺滑雪和北歐兩項的技術官員。浙江之聲特約張濤,從他提前進駐賽事場地到冬奧會期間,以Vlog形式記錄。在原創(chuàng)系列短視頻產(chǎn)品《張濤的冬奧Vlog》中,網(wǎng)友們跟隨他的鏡頭“走進”了冬奧會張家口賽區(qū)裁判駐點,“來到”了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我國首座符合國際標準的跳臺滑雪場地,感受到了裁判們離別冬奧賽場時的不舍。短視頻以Vlog的形式,通過獨特的冬奧會參與者第一人稱視角,以輕松的節(jié)奏帶領受眾既看“熱鬧”,也看“門道”。
本屆冬奧會對裁判員等工作人員采取了閉環(huán)管理措施。在嚴格遵守組委會采訪紀律的前提下,記者與張濤多次進行線上溝通、深入交談,了解裁判員的工作環(huán)境,共同策劃并制定拍攝方案。作品采用Vlog形式進行全流程策劃、剪輯、拍攝,既保留了內容特性,又在形式上做到了創(chuàng)新。作品以“沉浸式”的視頻觀看體驗,帶受眾走進張濤在冬奧會的工作與生活。視頻推出后受到好評不斷,在微博、微信視頻號、抖音等平臺同步推送,其中在微博端話題詞#張濤的冬奧Vlog#累計閱讀已超百萬。
本屆冬奧會,受眾們除了為健兒們的表現(xiàn)吶喊助威,還對賽事吉祥物之一的冰墩墩報以巨大的熱情。截至3月1日,新浪微博超級話題#冰墩墩#相關閱讀已超過58.9億次?!氨斩铡弊鳛閵W運精神的“代言人”,拉近了傳播主體與受眾間的距離。浙江之聲北京冬奧會特派記者迅速反應,采制了短視頻《尋找冰墩墩》,回應了熱點,從普通消費者的視角,探訪冬奧會特許商品專賣店,體驗北京一“墩”難求。該視頻還與另一個短視頻作品《實現(xiàn)了“墩墩自由”的北京男孩》形成內容關聯(lián)互動,播放量達到10萬+。
北京冬奧會讓北京城市文化再次成為熱點,文化成為體育賽事之外的“第二落點”,前方記者采制的多個短視頻作品成為“爆款”。短視頻《當雙奧之城遇上亞運》,將雙奧之城北京和即將舉辦亞運會的杭州相結合,讓兩個“頂流”IP在雪后的故宮浪漫相遇。閉幕式短視頻《精彩!記者們眼中這些關于冬奧會的瞬間,還記得嗎》入圍#北京冬奧會閉幕式#話題熱搜。短視頻《記者小姐姐體驗頤和園冰雪嘉年華》,突出了記者汪婷個人IP的打造?!霸獨馍倥甐log”系列以強烈的個人風格助力記者出圈,獲得了同行和受眾的肯定,全網(wǎng)播放量超10萬。
大型賽事報道要達到傳播效果的最大化,選題和角度上就要最大程度地做到“貼近”受眾。從媒體自身定位出發(fā),找準本地切口,從“熟悉的人、身邊的事”出發(fā),更容易引發(fā)本土受眾的共情。
本屆冬奧會,浙江運動員甄煒杰(跳臺滑雪男子團體項目,浙江首位參加冬季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運動員)、杜佳妮(女子雙人雪車),以及葉杰龍和吳志濤(男子四人雪車)亮相賽場,牽動了家鄉(xiāng)父老的心。雖然沒有拿到獎牌,但他們的參賽實現(xiàn)了浙江在冬奧賽場零的突破。浙江之聲前后方緊密配合,前方記者記錄下運動員表現(xiàn)和賽后感想,后方記者則分赴新昌、海寧、龍港等地,采訪運動員家人和教練。
浙江之聲記者在零下十攝氏度的環(huán)境中拍攝外景鏡頭
為了講好冬奧會上的浙江故事,浙江之聲微信、微博、視頻號和抖音等各新媒體平臺深入挖掘,推出系列新媒體短視頻產(chǎn)品。如“冬奧會上的浙江制造”,推出了《冬奧揭秘:浙江制造托起“大雪花”!》《被外國運動員吹爆的智能床,原來是浙江嘉興的企業(yè)生產(chǎn)的》《浙江制造成就“冰絲帶”,小企業(yè)也有大作為》等作品。冬奧會的完美呈現(xiàn),離不開背后浙江企業(yè)的高質量支撐。開幕式上,冬奧主火炬“大雪花”凌空驚艷了全世界。高難度空中動作的背后是“浙江制造”的硬核科技。據(jù)介紹,位于寧波的浙江大豐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創(chuàng)制的主火炬地面裝置系統(tǒng),由LED底盤、主火炬輔助翻轉提升裝置和臺階踏步升降裝置組成,經(jīng)自主研發(fā)的精密控制系統(tǒng),可以完成一系列升高和騰空動作。主火炬翻轉提升裝置驅動系統(tǒng)由4套龐大又精密的齒條機構組成,長達9米的齒條在大豐獨有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下,升降不同高度旋轉不同角度,完成復雜的曲線運動,以“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將主火炬以優(yōu)美的弧線靈動舉高8米,繼而將主火炬凌空傳送至高空。
本屆冬奧會上,來自各行各業(yè)有突出貢獻的浙江人參與到了奧運圣火的傳遞當中?!皧W運火炬手”系列視頻,關注了《驕傲!湖州市安吉縣溪龍鄉(xiāng)黃杜村黨總支書記盛阿偉作為火炬手之一,參與開幕式升旗儀式》《運河溝通南北,這位火炬手感嘆緣分奇妙!》等普通群眾的故事。其中,胡芳是一位從事公益16年的資深志愿者,新冠疫情期間,胡芳帶領志愿者們加入到了物資籌集發(fā)放的對接工作中,籌集轉運了超億元的防疫物資,支持18個省133支援鄂醫(yī)療隊,支援了包括敘利亞、日本、德國、瑞士等19個國家的抗疫工作。
根據(jù)《第48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青年群體依然是網(wǎng)民中的“主力軍”。根據(jù)百度指數(shù)提供的數(shù)據(jù),在冬奧會期間(2月4日-2月20日),搜索“冬奧會”相關內容的網(wǎng)民中,19歲及以下的占40%,20到29歲、30到39歲的群體各占25%左右。融入年輕群體話語體系,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傳播樣態(tài)來“講故事”,可以使所傳播的內容更為受眾接受,從而起到裂變傳播、穿透圈層的效果。浙江之聲利用主播影響力為冬奧內容“代言”,引發(fā)年輕人群體對冬奧會話題的廣泛互動。
2022北京冬奧會期間,為了更加立體、直觀、生動地呈現(xiàn)冬奧內容,充分發(fā)揮浙江之聲冬奧特派記者的臨場優(yōu)勢,在《領先一路晚高峰》節(jié)目當中,特別開辟“直通北京”環(huán)節(jié)。每天10分鐘,主持人崔麒與前方記者暢聊當日冬奧亮點、冬奧熱搜,預告賽程看點。從細節(jié)處著眼,了解鏡頭以外的冬奧花絮,從“雙奧之城”發(fā)聲,將電波所能到達的地方打造成“最佳觀賽位”,生動、直觀,讓聽友身臨其境地全景式感受冬奧魅力。節(jié)目一期一會,聽友反響熱烈,微信互動踴躍,就冬奧的臺前幕后關心關注的問題,聽眾隨時向前線記者發(fā)問,記者帶著聽友關切去探訪并給出解答,形成了“主播—記者—聽友”的三方互動。有聽友形象地比喻:“直通北京”環(huán)節(jié),是北京冬奧版的“京杭大運河”。
賽事期間,浙江之聲、浙江新聞廣播打造了“主播說冬奧”系列短視頻產(chǎn)品,以80后、90后的青年視角,通過1~2分鐘的短視頻,盤點熱門人物、梳理賽事賽況、趣聞趣事。1月24日-2月20日,“主播說冬奧”短視頻產(chǎn)品共生產(chǎn)31期,在浙江之聲、浙江新聞廣播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進行發(fā)布,點擊量突破百萬。2月4日,北京冬奧會舉辦開幕式,“主播說冬奧”抓住“熱帶國家參加比賽”的熱點,制作短視頻,在快手上播放量超過30萬,網(wǎng)友在評論區(qū)說“解答了我的疑惑”。科技數(shù)碼主持人“@喬把你能的”,挖掘冬奧中的科技元素;早晚高峰主持人佳佳、星霖和大V則更多地關注時事熱點;主播楚楚、思懿、馬悅、一涵則用女生視角,洞察冬奧會的趣聞趣事、美食美景、明星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