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南
有一段時間,老聽見一些新媒體、傳統(tǒng)媒體常說一句話: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搞得每個人都十分緊張,都在那兒拷問自己:到底我們的起跑線在哪兒?到底輸了沒有?家里有小孩念書的家長們更累了,他們更需要弄明白起跑線,哎喲,這起跑線到底在哪里?到底輸在了什么地方?到底輸了多少米?想了許久,沒有答案。
想不出來是十分正常的,即使真悟不出來也不怕,就不說唄。如同每一次考試,考不好的人絕對不會公開說自己考得不好,只是笑一笑掩飾過去。既然大家都搞不明白這起跑線,那只能去學(xué)習(xí),去弄明白。于是,各種各樣的胎教、啟蒙班,“一對一”輔導(dǎo)班,奧數(shù)名師指導(dǎo),“一點就會”班,智力舞蹈,一下子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先知先覺的導(dǎo)師,來引導(dǎo)人們站在起跑線上,這事十分“感人”。這可是當今世界罕見的事情,絕對是奇跡。那些輔導(dǎo)班的老板,那些發(fā)明“起跑線”提法并到處宣揚的人,咧開滿口大黃牙的嘴,哈哈大笑,得意忘形地叫嚷:哈,釣上大魚大鱉了,要他們老老實實掏錢了,而且掏得心服口服,糊里糊涂。哈哈……
什么是“起跑線”呢?這些騙子也夠絕的,搞出這種新概念,就像“白富美”“高富帥”“小鮮肉”“高顏值”,到底說的是什么?沒人清楚。什么是白富美?涂脂抹粉后,黑炭一樣的臉都可以變白。什么是富?一個村里,有一姑娘開了一間雜貨店、小飯店,就被當?shù)厝朔Q為“富婆”。這富婆去迪拜玩,人家商場的售貨小姐一年的薪水比她全部家當都要多,這怎么比呢?說美,什么是美?“情人眼里出西施”,各人有各人的審美觀。國家級芭蕾舞女演員下鄉(xiāng),農(nóng)民說:“這婆姨怎么不長肉?肩膀太削了。‘抬頭女人低頭漢,不好伺候,不好看?!卑爬傥枧輪T去高校,男孩子說:“真有氣質(zhì),走路風一樣吹過,云一樣飄過,一看就像訓(xùn)練有素有功底、有內(nèi)涵的美人,真美。”評價五花八門。
至于什么叫“小鮮肉”,你真的會恐懼,假如十八歲、二十歲是小鮮肉,那么三十歲、四十歲是中期肉,五十歲、六十歲是風干肉,七十歲、八十歲又是什么肉呢?越想越害怕。一說“小鮮肉”,你就會聯(lián)想到菜市場那胖乎乎的肉販子,揮舞大刀,大叫:“哎!新鮮肉嘞,要買快買!”一點兒美感都沒有。一聽“小鮮肉”,鼻腔馬上彌漫著一種菜場的騷味和酸味。還有那“高顏值”,聽得你雞皮疙瘩都馬上起來了,油腔怪調(diào),講話酸溜溜,誰是高顏值?以貌取人,表面功夫,花拳繡腿,小打小鬧,到處花言巧語、油嘴滑舌、嗲聲嗲氣、不男不女、裝腔作勢的人,越來越多,成行成市。這倒也罷了,現(xiàn)在怪腔又發(fā)展了,范圍拓展了,已經(jīng)應(yīng)用到市場上、經(jīng)營上了,到處喊“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就是一例。這些人布下一個語言圈套,等你鉆進去,套緊,然后讓你自動掏錢。
什么是起跑線?你問《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什么是人生起跑線,他一定說不清,因為現(xiàn)在人找曹雪芹住在哪里,在哪里寫的《紅樓夢》,一直找不著準確的地址。你叫全中國的人事干部、組織系統(tǒng)的人去研究,沒有誰搞得清“起跑線”是怎么回事。即使你把劍橋大學(xué)、牛津大學(xué)、清華大學(xué)、北京大學(xué)的著名教授搞到一塊兒,研究什么是人生的起跑線、起跑線輸和贏的問題,所有教授都只能舉手投降,交一張白卷。
騙術(shù)越來越高明了,懂得居高臨下了,懂得布下一個迷魂陣了,我們只能認輸了,只好誠懇地說,我們確實不知道起跑線在哪里,究竟是在中國田徑隊、萬里長城的垛口,還是在甲骨文年代或者是工業(yè)革命時代,真的搞不清。于是,人們掏出工資的50%去供房,掏出30%去求學(xué),給孩子報各種培訓(xùn)班,剩下20%左右去應(yīng)付一日三餐,還有一些必要的社交開支,愁眉苦臉當個“月光族”。
當然,我們也不慌,因為我們知道,各種各樣的騙術(shù)都是暫時的社會現(xiàn)象,而且說句很不中聽的話,用這類“起跑線”去唬人、去嚇人、去迷惑人的手法,是一種貌似助人、解惑,實際上動機極為下流,沒文化含量的鬼話!這些話就像姑娘考驗?zāi)杏选拔液湍銒尩暨M河里,你先救誰?”這樣的怪題,主動權(quán)永遠都在發(fā)問者那里,荒唐了幾十年。說“起跑線”的人,無非就是用堂堂正正的面目要你掏錢,去上各種高價班,就那么簡單。
筆者見過許多“不怕輸”的明理之人,他們知道并承認“輸了”也是一種覺醒,也是一種考驗。他們不停止自學(xué),終身學(xué)習(xí),不停止關(guān)注世界,關(guān)注人生,關(guān)注自己。他們不妒忌賢人,不恨有能力的人,不打壓正奮起的人,不埋怨做錯事的人,不譏諷所謂輸在某一次某一場戰(zhàn)事的人。他們很沉穩(wěn),很有擔當精神地生活、工作,他們從站臺上車,到終點下車,很有條理、規(guī)矩地操勞。掌聲、鮮花、贊美與他們無緣,他們很像一場球賽的配角,像群不會嘶叫的戰(zhàn)馬,用脊梁頂起了重擔,讓民族輕裝前進,他們在那里一步又一步地負重前行。他們從不迷信捷徑,不迷信什么“天才”教育。
不少人對什么人生起跑線的輸輸贏贏看得很淡,他們知道這是居高臨下的騙人術(shù),他們同樣知道說這些話的人其哲學(xué)功底、社會學(xué)功底、人生的閱歷等都很膚淺。因為人們知道,想一生都贏的人等于一生都輸?shù)袅耍驗?,沒有永遠的贏家。我們?nèi)狈Φ牟皇窃趺慈ペA別人,而是要想著怎么去協(xié)助,怎么更好地合作,怎么加份力,怎么盡一份心。這種教育,更為可貴,這樣的人,一生都不會輸在什么起跑線上。
【選自《品格是你最硬的背景》】
河南洛陽 小 雙薦
插圖 / 那一道人生起跑線 / 佚 名F5C6300A-9F2B-424A-8F0B-A50930B1CC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