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張伯駒晚年的“名山”事業(yè)
        ——兼評《翰墨留青》的價值

        2022-06-21 05:06:12寇鳳凱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大覺寺韻文張伯駒

        寇鳳凱

        (周口師范學院 文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1)

        周篤文(1934—)(后文簡稱周)與張伯駒(后文簡稱張)的交往始于1971年,周時年37歲,風華正茂,而張時年74歲,已是風燭殘年。此后的十余年間,周始終伴隨張,留下一批數(shù)目不詳?shù)奈墨I資料。榮宏君(后文簡稱榮)輯錄其中的62通書函,其中57通為張寫給周的親筆信。具體而言,1972年,1通;1975年,3通;1976年,21通;1977年,13通;1979年,5通;1980年,9通;1981年,7通;1982年,3通。如榮所言:“它們所記錄的是一段師生情緣、一段鮮為人知的兩代詞人交往和談藝的過程?!盵1]181

        這批書函誕生的年代在張伯駒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很重要。他的六部見世的詞集中,有三部編成于此時,其中《霧中詞》完成于1973年,《無名詞》完成于1974年,《續(xù)斷詞》完成于1975年。他的《清詞選》則完成于1980年。1974年,他完成《紅毹紀夢詩注》。1978年,他出版《洪憲紀事詩》,完成《續(xù)洪憲紀事詩補注》。1981年,他發(fā)表《叢碧詞話》。可以說,張伯駒一生中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這個時期完成或出版的。在張伯駒逝世一年后,北京中山書畫社發(fā)起紀念張伯駒座談會,在邀請周曉川的信函中說:“為了緬懷張老在我社籌建過程中的功績,為了學習他在詩詞書畫等方面的進取精神和高深的藝術造詣,以及學習他在解放前后的愛國主義精神。”[1]137這一部部傳世名著,便是其“進取精神”的體現(xiàn),尤其是此時的張伯駒已步入人生中最后的十年,便更令人欽佩。本文意在從這些書函中概述張伯駒晚年的“名山事業(yè)”,并簡要分析這批書函的價值。

        一、張伯駒晚年的“名山”事業(yè)

        張伯駒在《水調歌頭·題胡可復〈松泉圖〉》中說:“留取名山事業(yè),不羨浮云富貴,老去隱丹青。臥看龍蛇動,坐對雨風生?!盵2]可謂是張伯駒晚年事業(yè)的真實寫照。他一生志在著述,意在青史留名,為“名山”事業(yè)矢志不渝。

        (一)謙虛謹慎

        耄耋之年的張伯駒一如既往地謙虛謹慎。1977年某月18日,他誠懇地向周道歉。他說:“日來大病,兩手麻木,左腿腳漲酸,重感冒,眠食不好,痰喘不止。是以任何事皆不能辦,而且急燥(1)榮宏君誤錄為“躁”。,抑制不住。以病,如有態(tài)度不好之處,請諒?!盵1]82他在身體狀態(tài)如此不好的情況下,尚能自我反思,及時認識到自身可能會犯錯誤,足見其平時有多么仔細。亦可證明,張伯駒在人生最后十年身體不好的情況下,依然操心文化事業(yè),積極發(fā)光發(fā)熱。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在前兩日的宴會上漏掉某人時,著急思考怎么補救,他說:“今日收印枕流大夫贈詩,十八日未約彼餐,應如何辦?或為彼畫一幅梅竹,或約彼在我家小飲,君相陪,請代考慮示知?!盵1]126這既說明張伯駒為人十分謹慎,可謂滴水不漏,又說明張伯駒是恪守交往禮儀的謙謙君子。

        同時張伯駒也依舊是文人本色,這封信的末尾,他說:“接汝昌信,問老尚名及將作書,老尚對彼說要去相訪,當系拉買賣,我甚難回信,只好告知[汝昌——引者補]:老尚過去曾當外縣警察局長,否則如生事故,實為不好?!盵1]126張伯駒所擔心的事,無疑與當時社會政治環(huán)境有關。既反映出張伯駒待人接物十分謹慎,又反映出張伯駒始終保持著純潔的文人本色,交友只為吟詩作賦,不涉及現(xiàn)實利益瓜葛。

        (二)寫詩與游園

        張伯駒喜好游山玩水。1977年12月25日,他說:“昔余數(shù)至西湖,兩游莫干山,一游東西天目、天臺、黃山,抗日時曾由香港飛河內,入昆明,登大觀樓,游西山,觀滇海,黑龍?zhí)顿p唐梅,九華宮賞茶花,皆成隔世矣!入冬感冒,服藥已愈,足不出戶,春暖能去大覺寺亦幸也!”[1]80由于他晚年身體不好,無法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只能希望開春去游覽附近的大覺寺、頤和園等。1976年4月5日,他問周:“大覺寺春游是否還去?”[1]221976年3月8日,他告訴周:“今晨又去頤和園,輕陰小雨,玉蘭半開,正是好時。擬放花前攝一影……為我拍一照?!盵1]14這說明,張伯駒心情很好。1980年4月7日,他寫道:“今晨去頤和園看山桃,玉蘭初有蕊,預計星期三可初放,星期四可半開,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榮宏君注]可全開。星期日去大覺寺,杏花、玉蘭正盛開?!盵1]104甚至在他去世前30多天,他都在計劃春游。1982年1月22日,他約周,“正月初二日上午十時,希來舍一談,籍作春日之聚”[1]134。周篤文說:“1982年2月初,張伯駒因一次飯局回來腸胃不適,又添感冒,入北大醫(yī)院住院治療。當時的中宣部副部長賀敬之來看望后,安排他轉入了條件較好的單人病房。他一度病情有所好轉,但立春之后又反復了,終告不治。去世前一天的2月25日,是張伯駒八十五歲生日(2)此說誤矣。張伯駒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二日,其85歲生辰應該是1982年2月15日。張伯駒的習慣是在正月十五日與潘素同慶生辰。,上午,畫家張大千之孫張曉鷹還奉爺爺之命前來看望過?!盵3]“正月初二”即1月26日,張伯駒也許如愿以償?shù)厝ビ螆@了,惜未見其相應的詩詞作品。

        張伯駒對游覽美景心心念念,心情舒暢之時,也是文思泉涌之際,往往會有詩詞作品。1981年某月某日,張伯駒終于能夠在清明后到大覺寺看花了,這應該是他生前最后一次,所以他寫了四首詩[1]128。1976年4月2日,他說:“游大覺寺看花將近五十年,故人都盡,新侶難尋?;貞浥f歡,悵觸賦此。”[1]18

        詩鐘也是他喜歡的事[4]。1976年2月13日,他說:“此次詩鐘,歡迎夏老同作,于十日內交卷,以便鈔寄評選,于游大覺寺日同觀。九題我已作完矣?!盵1]101976年3月1日,他說:“詩鐘請即評……”[1]12縱是文人雅戲,張伯駒也是一如既往地認真嚴謹。1976年4月2日,他說:“前奉詩鐘,匆促屬稿,殊不稱意。日前略作修改?!盵1]20

        也許,我們會以為張伯駒晚年的生活很愜意,能夠經(jīng)常游覽名勝古跡,能夠自由自在地吟詩作詞。這只是其繁忙生活的一絲點綴。張恩嶺在《張伯駒年譜簡編》中有詳細的梳理[5]。從中可以看到,張伯駒晚年十分忙碌。相較而言,書函中所記錄的張伯駒晚年的游園與詩詞創(chuàng)作僅僅是他在忙碌之余的消閑。

        (三)成立中國韻文學會

        張伯駒晚年做的最大的事情,是成立中國韻文學會。這批書函著重體現(xiàn)的是張伯駒為中國韻文學會嘔心瀝血的過往。該會在1956年得到周恩來首肯,隨后遭遇歷史變故,直到“文革”結束。1977年9月24日,他詢問周:“韻文[指推動中國韻文學會成立一事?!獦s宏君注]進行如何?”[1]70三年后的1980年10月12日,張伯駒親筆給中宣部寫信,申請成立中國韻文學會[1]108。周回憶說:“伯老于寒冬臘月,候于門外。此舉令文化部機關黨委之王蓮芬同志深受感動,她接下呈文,親送伯老回家,囑托伯老派年輕學生來辦即可。”[6]1此后,張伯駒不遺余力地牽線搭橋,積極聯(lián)絡全國同志之士,他囑咐周:“韻文簽名請盡快,簽后即送來。昨晤趙樸初,彼愿簽名。還有下月初去美國者亦須先簽,還有南京、滬、杭。我擬六月十日簽后能見到任重書記,六月底要去青島,故須盡快為宜?!盵1]110榮宏君注:“王任重,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盵1]110后,張伯駒又連寫兩次書函,其一是1980年某月28日,他告訴周:“又寫一份寄杭州周采泉,要六十歲以上詩詞曲[家——榮宏君注]簽名,速寄回,并告已簽名的人明日再寫兩張寄南京、上海?!盵1]112其二是1980年某月某日,他告訴周:“韻文啟重寫兩張,一張寄杭州周采泉,一張寄上海《詞學季刊》某同志,請其盡快簽名寄來,不要有遺漏。上海畫家劉海粟、唐云、謝稚柳亦能詩。注意明日再寫一張交寄南京。與君聯(lián)系困難,一二日內必須一見。”[1]114周篤文回憶:“經(jīng)過伯駒先生的不懈努力,承燾先生與汝昌先生的大力協(xié)助,我和馮統(tǒng)一也每每手持倡議書,四處奔走征集簽名,都得到了熱烈的響應?!盵6]2在1980年某月某日,張伯駒列出九條:

        一、是否即開成立會,還是先開籌委會。

        二、先通知各發(fā)起人,或通知座談會時通[知——榮宏君注]發(fā)起人。發(fā)起人名單須印。

        三、向胡喬木洽請其當會長事。

        四、座談會次序、發(fā)言、原稿。

        五、座談會地址,包括約新聞記者等事。

        六、草擬章程。

        七、編制問題,籌委會成立后與師大協(xié)商。

        八、刻圖章。

        九、今年創(chuàng)刊,征求各發(fā)起人寫紀念辛亥革命、孫中山先生詩、詞、曲[1]116。

        洋洋灑灑這九條,考慮周翔至極。這一切多發(fā)生在1980年那個凜冽的寒冬。時間到了1981年,張伯駒在3月30日告訴周:“我與潘素明日移居頤和園藻鑒堂中國國畫研究院創(chuàng)作組,每星期六下午可回家。如見面必須星[期——引者補]六晚及星期日。韻文事須見面一談。”[1]120至8月,他又親筆書寫信函。

        巍峙部長:

        由京滬等地從事古典詩詞研究和創(chuàng)作的同志聯(lián)合發(fā)起的韻文學會,年前已報呈中央宣傳部,并且得到了任重部長、周揚、賀敬之等領導同志的關注和支持,心中深受鼓舞。后雖遇到困難,組織問題沒能落實,但我們深信,關乎韻體文學這份珍貴遺產的搶救、繼承和發(fā)揚的重要事業(yè),是會得到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植的。近日側聞任重同志和您都在積極考慮成立學會的問題,內心感奮,難可言盡,謹將前時草擬的章程及發(fā)起人名單附呈一閱。倘蒙略賜片閑,藉得面謦一是,尤所感企。如有不便,希能指定一二同志,以便聯(lián)系匯報,俾促厥成。仰聞令德,無任馳系。

        順致

        敬禮!

        張伯駒、夏承燾同啟

        通訊處:張伯駒——本市后海南沿廿六號

        夏承燾——本市朝內大街九十七號南單元402室

        聯(lián)系人:馮統(tǒng)一——前海西街17號文學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室

        周篤文——和平里北京中醫(yī)學院古文教研室[1]122

        至是年11月17日,張伯駒突然告知周:“文化部通知,韻文學會須于本年十二月內成立,請與[馮——引者補]統(tǒng)一速即到我家面談,持我信與文化部周部長接洽為要?!盵1]124

        隨后,張伯駒擬定“韻文學會《韻文匯刊》創(chuàng)刊號”的目錄[1]130,就是周所說:“他還為創(chuàng)刊號設定欄目骨架,包括詩詞、曲賦(駢文)以及民間謠諺等?!盵6]1時間一晃至1982年,張伯駒在1月9日致信周:“前去函,問韻文學會進行事,及施蟄存《詞刊》出版否,事未得復,暇即祈示及為荷。”[1]132韻文學會得到正式批文后,周撰文說:“當我?guī)е@一喜訊向伯老匯報時,老人已重病入住北大醫(yī)院。他唯有點頭表示高興,但已不能言語了?!盵6]2為了此事,他歷時5年,先后同多位中宣部部長交往,其中中宣部在1982年還進行了改組,成立當今的文化部。張伯駒是在1982年2月26日去世,可見張伯駒在臨終之際,仍念念不忘韻文學會的事??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種精神太令人敬佩了。正是由于這批書函的公布,我們才能詳細了解張伯駒為韻文學會的創(chuàng)立所付出的心血。這也是其歷史價值所在。

        與此同時,張伯駒還在為成立“詞社”殫精竭慮。1979年2月8日,他告訴周:“昨談詞社事,似以先約青年詞家及對詞勇為先者,先座談一次,如何來辦?有一人名錢世明,在木偶劇團工作,又黃經(jīng)生(君坦知此人住址),再鐘美可能知一些青年作者,有四五人,先談談辦法,再進行為宜。”[1]901979年4月清明前后,他游覽大覺寺,寫下一首《金縷曲》,中有“舊雨不來來今雨,重結白蓮詞社”[1]92。只可惜,書函所體現(xiàn)得較少。

        二、《翰墨留青》的多元價值

        這批書函具有多元價值,具體體現(xiàn)為歷史價值、書法藝術價值、文學創(chuàng)作價值、思想研究價值、物候氣象價值等。在歷史價值方面,這批書函無疑有助于我們深入細化張伯駒年譜,能夠將一些事件具體到“日”。此點較明顯,故此不多言。本文集中討論其余四個方面。

        (一)書法藝術價值

        這批書函對于學界研究“鳥羽體”有極為重大的價值,有助于學界全面認識張伯駒晚年的書法。

        何漢杰論證“‘鳥羽體’是張伯駒晚年示人的常見書法樣貌”時,所舉出的例子有二:一為1979年張伯駒為吉林省博物館創(chuàng)作的作品;二為張伯駒潘素文獻整理編輯委員會所編《張伯駒潘素書畫集》中收錄的張伯駒80-85歲之間的作品。[7]99張伯駒與周篤文這十年間的書函,不僅能夠為這一結論提供更多例子,還能大幅提高這一結論的精確性,將“晚年”所暗含的時間點提前到1972年。未來如果能夠有更多張伯駒晚年的親筆手書現(xiàn)世,這個時間點必將再次提前。

        張伯駒將“鳥羽體”作為日常書寫中最常用的書體,這些書函中絕大部分是以“鳥羽體”書寫的。我們按照何漢杰的做法,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來比較日常書寫中的“鳥羽體”與書法作品中的“鳥羽體”。

        從宏觀層面上看,二者都“寫得率直天真,不刻意經(jīng)營布局”[7]100。但前者的字間距基本一致,略微整齊地排列,分布亦十分工整,與后者相比,少了很多藝術氣息,有了更多的實用色彩。后者“所有字都有向右上飄動的態(tài)勢,似風中飛揚的旌旗,靈動多姿,滿紙逸氣”[7]100。而前者甚少有明顯的“右上飄動”的態(tài)勢:筆畫齊整中,靈動的線條帶來別樣的韻味,好像前一秒還婀娜多姿的少女,突然見到了刻板嚴肅的父親,一時間不知所措,強裝鎮(zhèn)定;字字均衡下,多姿的體態(tài)富含難言的情調,儼然是大風驟止時的旌旗,身姿雖欲靜,但慣性還在做功,看似飄逸,實在是墜落;若果墜落,又著實飄逸。如果說書法作品中的“鳥羽體”展現(xiàn)出的是率直,那么日常書寫中的“鳥羽體”展現(xiàn)的是矜持;如果說書法作品中的“鳥羽體”展現(xiàn)出的是天真無邪,那么日常書寫中的“鳥羽體”展現(xiàn)的是誠心實意。雖然“鳥羽體”在日常書寫中,疏于謀篇布局,欠缺精細考量,但整幅紙面所展示出來的飄逸氣息絲毫不弱。

        日常書寫中的“鳥羽體”都是單字獨立的??梢?,張伯駒寫字的習慣是獨字成體。一字一句地認真書寫,也說明其心態(tài)十分平和淡然。在書法作品中,“鳥羽體”有明顯的篆隸特征,但在日常書寫中,行草特征更明顯。畢竟,寫行草的速度更快于篆隸。也就是說,從中觀層面上看,二者都是“單字獨立、體兼行草、態(tài)賦篆隸”[7]100。但日常書寫偏重于實用化,注重效率,說明張伯駒對于“鳥羽體”已經(jīng)做到了在從容中的措置裕如。

        從微觀層面上看,二者都是“中鋒行筆、首尾出鋒,筆畫瘦挺、線條扭轉,墨色清潤、濃淡相宜”[7]100,書法作品“筆畫多用中鋒,順入順出,在筆畫的起筆和收筆處形成牽絲的細筆,與羽毛兩端的形態(tài)一致”[7]100。日常書寫中,因為這些書函用紙很普通,沒有明顯的精選跡象,毛筆亦平常,有些甚至是磨掉了筆鋒的禿筆,所以張伯駒并不刻意突出中鋒,而是一直以中鋒的手法使用毛筆。書法作品“筆畫的中段,張氏則多處理得瘦挺而富有韌性,用細筆寫出圓轉的線條,讓字的筋凸顯出來,富于力量感”[7]100。在日常書寫中,張伯駒偶爾注重圓轉,但不著意突出線條中段的瘦韌,字筋亦不明顯,力量感也遠遜于柔和感。書法作品的用墨上,“張伯駒也十分講究,寫對聯(lián)則每字墨色一致,烏黑油潤,神完氣足;寫條幅則注重自然變化,偶有枯筆、虛筆,形成氣息上的停頓”[7]100。在日常書寫中,墨色基本呈現(xiàn)“濃—重—淡—輕”的變化規(guī)律。我們可以想象,張伯駒拿起毛筆,蘸上墨汁,此時筆端墨很多,所以下筆之初,墨色濃,以至于筆畫膠著。兩字之后,墨量稍少,墨色略重。再三兩字,墨漸少,墨色也自然淡下來。無奈此時,文意正盛,不忍停筆蘸墨,所以勉強再寫一字,由于筆端墨已接近干竭,墨色也就難免略輕了。循環(huán)往復,直到書函結束。所以,整幅書函往往是濃重淡輕交相呈現(xiàn)又相互錯落有致。

        書法家真正的藝術修養(yǎng)在日常使用中展現(xiàn)的最真實。張伯駒在平時書寫中,不擇筆,不擇紙,什么筆都能用,哪怕已經(jīng)禿得不像樣,什么紙都用,不講究,是典型的藝術生活化,這也是其藝術化人生的體現(xiàn)。最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8月25日,他好不容易回京,給周的通信出現(xiàn)罕見的草體,筆畫中透出喜悅,是難得的書法精品。

        此外,張伯駒還頗帶有幽默地提出鑒賞其作品的標準。1976年10月23日,他寫道:“后跋多落字,向來作書必落字,雖自責,亦不能改。二百年后如有人收我文字者,落字者乃真跡,不落字者乃贗品也!”[1]521980年6月18日,他寫道:“寄岳陽詩社詩乃系真跡,因為落字,故以知之?!盵1]106

        (二)文學創(chuàng)作價值

        這批書函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價值體現(xiàn)在:

        第一,新發(fā)現(xiàn)32首張伯駒手書的詩詞。眾所周知,《霧中詞》完成于1973年,《無名詞》完成于1974年,《續(xù)斷詞》完成于1975年。那么張伯駒在1976-1982年一定也沒有停止創(chuàng)作詩詞,只是沒有及時匯編成冊,以至于無人知曉具體數(shù)量。這批書函中,1976年的詞作就多達17首。1977年,南北詞林36人為張伯駒預祝80大壽,匯成《〈金縷曲〉唱和詞》,收錄詞作52首,其中張伯駒親作6首。另外,這批書函為我們指示了尋找張伯駒詩詞作品的線索?!白蛟娏?,擬再賦四首?!盵1]14但這6首找不到了,為日后尋覓留下線索。1977年10月18日,張伯駒讓周篤文“帶來夏老處我所題畫馬詩”[1]74;1979年11月27日,“香港所登我之劇話及題馬二絕句,祈寄下”[1]98。

        第二,新發(fā)現(xiàn)的32首詩詞作如何歸屬?若按照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做法,可以統(tǒng)一歸入《叢碧詞定稿》,但此舉又似不妥。因為很多詞不是“定稿”。如果按照中華書局、古籍出版社的做法,亦無法歸入《張伯駒詞集》,因這些詞并未“結集成冊”。往后,隨著更多張伯駒生前文獻的現(xiàn)世,類似的新作相信會更多。因此,這對于張伯駒詞集的編纂體例提出了挑戰(zhàn)。是時候未雨綢繆,考慮重新編纂張伯駒詞作了。

        第三,張伯駒對詞律的革新。張伯駒在1976年秋,詳細思考《平韻滿江紅》這一詞牌,講明了這一詞牌的源頭,重點辨析了其平仄、用韻。張伯駒的貢獻是做出適宜的調整,他說:“《滿江紅》舊用仄韻,多不協(xié)律,如末句‘無心撲’三字,歌者將‘心’字融入去聲,方諧。予欲以平韻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值湖神姥壽辰,予祝曰:‘得一席風,徑至居巢,當以《平韻滿江紅》為迎送神曲?!杂?,風與筆俱駛,頃刻而成,末句‘聞佩環(huán)’則協(xié)律矣?!盵1]46榮宏君在《后記》中說:“正是在伯老、夏瞿禪、黃君坦等先生的推動下,《平韻滿江紅》這一詞牌得以在當世光大?!盵1]182

        第四,張伯駒在詩詞創(chuàng)作上態(tài)度很嚴謹。1977年6月,張伯駒寫詩為葉劍英元帥賀壽,次月3日,又寫信告訴周,修改其中的四個字,將“漢社全清”改為“漢祚重興”[1]64。榮宏君還特意收錄張伯駒手書《〈春游詞〉勘誤》,修改多達二十余處[1]138;《〈風入松〉改字一頁》,對一首詞修改達四處[1]140。1980年1月8日,張伯駒寫道:“曉川詞家:茲檢出《金縷曲》唱和詞,正可寄滬《詞學季刊》,亦算一小掌故。但由楊沛鈔印,或有錯字,須核正之?!盵1]100足見其認真。

        (三)思想研究價值

        張與周通信之時,正與張創(chuàng)作三部詞集的時間重合,更有助于我們重溫張伯駒晚年的心境。何漢杰從對鳥羽體的研究中得出結論,張伯駒晚年的心境“多是恬淡的”[7]102。他說,張伯駒在“文革”期間,“大概那時他的心境是平和的”。“文革”結束后,“他以著述為業(yè),心態(tài)是年輕的,想著為國家奉獻力量。此時的心境又于平靜恬淡中透出積極向上來”[7]102。這些認識無疑是正確的。這些書函中,榮宏君發(fā)現(xiàn)的《詩六首》中的“無能遍灑楊枝淚,空有慈悲入世心”[1]142,更能展現(xiàn)張伯駒在特殊年代的心態(tài)。事實上,我們還要注意到,1971年12月,國務院有關部門同志批準張伯駒擔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張伯駒因此得以回京居住。從此時開始,張伯駒的心態(tài)就已經(jīng)在悄然發(fā)生積極變化。張恩嶺說:“張伯駒當上了中央文史館館員,并正式落戶北京,心情頗為欣慰,他又有了做學問的保障和心情。”[8]2471972年的《鷓鴣天》中說:“殘軀雖健心情懶,今日登高只上樓。”[1]2一個“懶”字點明張伯駒身處“文革”中的心境。1975年的《鷓鴣天》中說:“江河日下余年歲,步步登高懶上樓?!盵1]6與上一首同一心境。雖然不能完全看作是“平靜恬淡中透出積極向上來”[7]102,但“步步登高懶上樓”總比“空有慈悲入世心”更積極向上。粉碎“四人幫”后,張伯駒奮筆疾書,填詞一首,說:“薄海盡騰歡”[1]50。1977年10月27日的《慶春澤》:“正欣逢盛世,海晏河清。……彭殤同例,生死何驚?!盵1]76則是鮮明的“平靜恬淡中透出積極向上來”[7]102。史樹青先生于1982年3月24日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悼念張伯駒先生》,說他讀到張伯駒晚年的詞作時,“對他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社會主義老而彌篤的心情,不勝欽仰”[9]。

        晚年的張伯駒無暇深入思考生死問題,他鮮有感慨“老”。1981年某月某日,“余五十年前來游,必步行十余里,徘徊花叢。今則以腿疾,步履蹣跚,每畏顛簸,只能遙望,老境可嘆!”[1]128這是筆者僅見的唯一一次張伯駒感嘆“老”,他展現(xiàn)的更多是昂揚向上。1977年12月25日,張伯駒感慨:“昔余數(shù)至西湖,兩游莫干山,一游東西天目、天臺、黃山,抗日時曾由香港飛河內,入昆明,登大觀樓,游西山,觀滇海,黑龍?zhí)顿p唐梅,九華宮賞茶花,皆成隔世矣!入冬感冒,服藥已愈,足不出戶,春暖能去大覺寺亦幸也!”[1]80其中,張伯駒只是感慨時光的流逝,并未表現(xiàn)出一絲的頹唐,明知時日無多,仍積極為文化事業(yè)貢獻力量。他絲毫沒有考慮死的必然性,所有書函展現(xiàn)出春意盎然的氣象。

        最能體現(xiàn)他的心態(tài)是1979年春,他創(chuàng)作的《鷓鴣天·己未立春后除夕》:

        春去春來盡不知,只知頭上雪成絲。眼猶欲看花催也,口已無言鳥代之。

        停飲酒,罷填詞。事如隔世費重思。人間且莫爭長短,即是千年亦一時[1]88。

        (四)物候價值

        張伯駒的這些書函還有助于自然科學家研究物候氣象。1980年4月7日,張伯駒寫道:“今晨去頤和園看山桃,玉蘭初有蕊,預計星期三可初放,星期四可半開,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榮宏君注]可全開。星期日去大覺寺,杏花、玉蘭正盛開?!盵1]104張伯駒在1981年清明后兩日,與眾人游歷大覺寺,“今年風沙特大,疊嶂重巒,亦難遮住。一望杏花迷離,如在霧中”[1]128。

        三、結語

        張恩嶺用“春蠶到死絲未盡”來概括張伯駒在1977-1982年的歷程[8]267,頗為精確,言簡意賅地概況出張伯駒晚年的“名山”事業(yè)。榮宏君所整理的這62通書函,價值巨大,絕非本文只言片語所能窮盡,本文僅僅揭示出這批書函有助于我們研究“鳥語體”的形成、發(fā)展,有助于我們完善對張伯駒詩詞創(chuàng)作的認識,有助于我們深入思考張伯駒晚年的精神心態(tài)。

        猜你喜歡
        大覺寺韻文張伯駒
        紅色的風景(布面油畫)
        青海湖(2022年3期)2022-06-09 08:50:44
        賽牦牛(布面油畫)
        青海湖(2022年3期)2022-06-09 08:50:44
        張伯駒老照片一組
        中國書畫(2022年3期)2022-05-03 20:32:48
        張伯駒的詞風及其“豪放詞”的意義
        天中學刊(2022年2期)2022-04-27 06:03:56
        明清擬話本小說征引韻文的嬗變軌跡
        由皇家寺院到文化博物館
        北京檔案(2021年3期)2021-04-06 03:18:36
        無棣大覺寺及海豐塔的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
        大覺寺小憩
        茶博覽(2016年12期)2017-01-05 07:00:11
        花絮
        Coco薇(2014年1期)2014-03-06 12:25:29
        大覺寺:最后的契約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的| 激情五月婷婷六月俺也去 | 琪琪色原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美女av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男小鲜肉同志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 av免费网站免费久久网| 牛牛在线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 | 中国凸偷窥xxxx自由视频妇科 |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香| 91久久福利国产成人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好看的中文字幕中文在线| 亚洲成年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 开心五月婷婷综合网站| 日本一二三四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videossex国产高清|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V一区二区| 92自拍视频爽啪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末成年女a∨片一区二区|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 亚洲中文字幕诱惑第一页| 狂猛欧美激情性xxxx大豆行情 | 国内嫩模自拍诱惑免费视频| 人人摸人人操| 五月天综合社区| 日韩中文字幕熟女人妻| 亚洲男女内射在线播放| 无码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午夜一级在线| 久久天堂精品一区专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