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諳
作為以放射性思考為基礎(chǔ)的一種收放自如的思維方式,思維導圖是高效的學習策略與思考工具。在學習中,老師經(jīng)常讓我們用思維導圖串聯(lián)知識點,以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將思維導圖用到寫作上,也可以將寫作意圖和素材聯(lián)系起來,更方便地篩選和組織素材。不僅使作文更有條理,還能催生新的靈感。
思維導圖有個WIIFM原則,即“what in it for me”,畫圖之前要先思考你想表達什么,所選素材是否與主題相關(guān),“形散而神亦散”是不可取的?,F(xiàn)在我們以游記為例,通過思維導圖進行旅途見聞的寫作。
中心主題
游記的中心主題顯而易見,描寫旅途中所見到的景物、感受到的風土人情、途中發(fā)生的趣事,都是不錯的選擇。在此基礎(chǔ)上,可以加入情感的表達,比如旅行經(jīng)歷帶來的愉悅感、對自然山水或人文景觀的喜愛、地域差異以及多元文化帶來的觸動和感慨,等等。雖然中心主題可選擇的內(nèi)容眾多,但為了保證主題鮮明,最好挑選其中一種來寫;如果多選,則要注意詳略得當。
子標題1
繪制完中心主題后,我們就可以從中心主題出發(fā),繪制不同的子標題。在一個城市的旅行可能涉及很多景點,因此我們將第一個子標題命名為“所見所聞”,按照游覽順序分別列出景點名稱。在每一個景點之下也可以再繪制分支標題,列出印象深刻的景物。以無錫為例,景區(qū)包括黿頭渚、拈花灣、三國城等,而黿頭渚作為賞櫻勝地,給游客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櫻花了。由此可以在“黿頭渚”這一子標題之下加上“中日櫻花友誼林”的分支標題。此處的內(nèi)容沒有對錯之分,想到的都可以列出來,越全面,越利于素材的篩選。
子標題2
我們還可以繪制一個名為“所思所想”的子標題,將旅途中的見聞和一閃而過的靈感收集起來。身穿漢服的小姐姐在亭中拍照、蹣跚學步的小孩兒拾起簌簌飄落的櫻花瓣、登上山頂買一根建筑物形狀的雪糕,這些美好的瞬間都可以記錄下來,劃為“見聞”這一分支標題;靈感通常設(shè)置以下幾個類別:在蠡湖的游船上想到了范蠡和西施的故事,則可以歸為“歷史”一類;黃昏時分,看著在夕陽掩映下鍍上金邊的亭臺樓榭,想到“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山映斜陽天接水”的詩句,則歸為“文學”一類;如果眼前的景物讓你聯(lián)想起哪部影視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可以設(shè)置“電影”的分類。
導圖及例文示例
思緒翩飛間車速減慢,眼前出現(xiàn)了一座木制拱門,上面刻著“國家森林公園”幾個大字,一片茂盛的綠意映入眼簾。下車步行,沿著石階一路深入,仿佛誤入了桃花源一般。白樺像頎長挺拔的少年,紅松似巍然屹立的勇士,迎賓松則熱情地張開雙手,迎接遠道而來的游客。林中掩映著形態(tài)各異的亭子,擇一處走近,忽然想到《陋室銘》中“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描寫。坐在亭中,感慨著山林中的悠遠清靜,我心想,獨居陋室的閑逸舒適不過如此吧。正當我頗具興致地環(huán)顧四周時,一個小小的身影從眼前倏忽掠過。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只小松鼠,竄到遠處的草甸里偷偷打量著我們這群“不速之客”。繼續(xù)前行,似有潺潺之聲傳入耳畔。循著聲音而去,只見溪水漫過水底巖石,歡快地流淌,如佩環(huán)碰撞作響。溪邊十幾只蝴蝶聚在一起,引得游客紛紛駐足。聽說這里因蝴蝶喜愛棲息停留,得名“蝴蝶泉”。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戀戀不舍地揮揮手說了句“小溪再見”,便被父母牽著往森林更深處去了。
用思維導圖讓你的文章更有條理
思維導圖分為很多種,如魚骨圖、樹狀圖、組織結(jié)構(gòu)圖等,在繪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靈活地選擇形式,在內(nèi)容、顏色、布局上也可以自由發(fā)揮。列好兩個子標題之后,素材已經(jīng)收集得差不多了。接下來我們需要在其中選取一個最感興趣的部分,對它進行細化并初步搭建作文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對于景物的細化,我們可以下設(shè)動態(tài)、靜態(tài)、遠觀、近看,以及名稱來歷、傳說故事等多個維度進行展開。接下來對所列出的素材進行篩選整合,按照行文順序繪制流程圖。例如,第一部分交代旅行的契機及目的地;第二部分簡要描述游覽過程,并對重點景物展開描寫;第三部分運用聯(lián)想、引用等手法,記錄旅途中的感受;第四部分進行情感抒發(fā),收束全文。列好流程圖之后,作文的框架就敲定了,寫作就變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運用思維導圖寫作文不但使行文結(jié)構(gòu)更有條理,而且不會讓靈感輕易溜走,快付諸實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