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姑娘
有時候會幼稚地想,如果時間能倒流,我會首選再過一次小時候那樣的年。
我喜歡過年的一切,從買對聯(lián)開始。小時候的我覺得家附近的菜市場有股奇怪的味道,地面又臟兮兮,但年關臨近,我總會主動跟我媽去買菜,小兒之意不在酒,在乎半路上老爺爺?shù)膶β?lián)攤子。
我看不懂字的好壞,但非常喜歡那一幕,老爺爺頭也不抬又氣定神閑地運筆,寫下一句句美好對子,老奶奶就在旁邊遞去一張張紅色長條紙,看著內心油然升起溫馨和安妥。
但大年三十才是開心的巔峰。我從小被我媽管得很緊,所有同齡人的“童年劇”都是這兩年才補完的,但年三十中午,因為表姐要看電視,一大家子人又要吃很久飯,我也能跟著看上整整兩集電視劇,《西游記》《放羊的星星》《武林外傳》……
很奇妙,當時從來不抱怨自己沒有的,只會因為偶爾得到歡心。
姥姥家的房子平日只有姥姥姥爺時,有點兒空落落,但過年時就特別擁擠。吃完飯,精力無限的我想聽不到大人“嗡嗡嗡”聊家長里短都難,我催爸媽去奶奶家,那里的事兒才好玩兒——膽小鬼放炮。
每年初一,比我大半歲的堂哥都會帶我去樓道口放花炮,但我們都膽小,最高挑戰(zhàn)是摔炮,先顫巍巍用打火機點好幾次才能點燃,然后因為太緊張,經常手一抖就落在了腳下,然后嗷嗷叫著往樓下躲……
吃飯會到很晚,錯過央視春晚的開頭——我到現(xiàn)在也非常愛看春晚,但更偏愛小學時的——十歲的我會趁我爸看著馮鞏專心哈哈大笑時,偷拿他的手機登QQ給朋友發(fā)祝福,不用群發(fā),是回復他們早就發(fā)來的、只屬于我的那條消息。然后爭分奪秒聊吃了什么,窗外的煙花好好看,一起等周杰倫唱歌吧。
明明身在異處,看到的并非同一朵煙花,但又共處同一片天空下,感受著同樣的溫柔。
過年時感覺不到疲憊,但晚上睡得格外香甜,壓歲錢怕爸媽收走,藏在枕頭殼里,第二天打著哈欠去奶奶家。
爺爺還是什么都不做,手插袖口坐在椅子上跟大家逗樂,畫面像慢鏡頭。奶奶麻利地包一鍋餃子,餡料緊實而不硬,又香又鮮。
現(xiàn)在我已經會主動把親戚給的紅包還給爸媽,進行他們換錢的游戲了,爺爺?shù)囊巫由弦部樟?,他種的花枯萎了好多,誰都養(yǎng)不活。
我不再期待年夜飯,我們都不小了。飯桌上的大人仿佛在做晉升演講:比孩子、比工資、比生活,真話假話落進菜里,一切都澀澀的,連炮聲都被禁音了。
可即便大街小巷尋不見過年的氣息,我還是會如期期待。像得到過愛的小孩兒永遠對愛抱有希冀,像固執(zhí)的老頭堅定地守護自己心中很重要的東西。我清楚,人回不去了,時代回不去了,情緒、空氣、視野、關系全都回不去了,只有想念和記憶還在。
幸好還在,我記得,它就在。
一點就通:
通過比較的方式揭示事物本質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边@是一篇富有生活氣息的文章,小作者將小時候過年的情節(jié)娓娓道來,細節(jié)歷歷,感情真摯自然,讀來如入舊年,讓人久久回味,買對聯(lián),吃大年三十的午飯、晚飯,看春晚放花炮等濃縮在小作者的童年回憶里,但筆鋒一轉,人生百態(tài),隨著自己的成長以及周圍城市化的發(fā)展,爺爺?shù)氖湃?,作者開始不期待年夜飯了……小作者在這篇文章中用了對比的手法,將以前的過年和現(xiàn)在的過年做對比,揭示年味越來越淡這一話題。其實過年從來都不是過的臘月三十,過的是整個冬季的人間滾燙。5ACDBFB3-5564-42F5-BC02-264395F5F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