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軍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火了。
它以嶄新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人間美食、人文,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真情意,每一集看完,都有一種鼻子泛酸的感覺。這是煙火的味道,也是鄉(xiāng)愁的美好。我們在美食敘說中感受中國的文化,這民俗、這山水,像水墨一般流淌,擁有無限含義,又可以純粹地優(yōu)雅。我們也在美食中感受不同地域的性格:魯菜原料優(yōu)良、川菜調(diào)味多變、蘇菜用料嚴謹、閩菜香味見長……
菜系頗多,在我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則是潮汕粥。它的食材樣樣地道,但是最亮眼的則是把米全部熬至如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所說的“水米融洽,柔膩如一”。一個“熬”字,似將人間美味交于泉水、柴火與時間,并與之和諧相處,溫柔以待,它們在動與靜之間、吐與納之間,相互交織、相互加持。在我看來,用時光熬制成的潮汕粥,就是凡塵間最動人心魄的珍饈,因為潮汕人用了“熬”的功夫,使其呈現(xiàn)極致之味。
堅硬的谷、米、豆、糝,放入鍋中,食材的香味很舒展地隨著蒸汽飄然散開,悠悠地蕩漾,這一切也在“熬”中升華。被開水裹挾著上下翻涌,往復(fù)不息,一番鼓點密集的激情澎湃之后,歸于平靜。米香肉香、谷香豆香混雜在一起,華麗而成香糯可口的一碗粥。
熬中有艱辛,熬中有苦楚,熬過之后定有質(zhì)的蛻變、美的涅槃。我等凡夫俗子往往局限于一己之我、瞬間之我,作繭自縛的心倘若借助自然之力得以消解,生活就成了童話。且看一株開謝的牡丹,一池枯槁的荷花,一片隱沒的格?!灰涣7N子還在、根莖還在,熬過深秋、嚴冬,仍會蔥郁搖擺、美麗綻放。無須憐惜傷懷,無須關(guān)照呵護,任由它在時間的歷練中,自我療傷、修養(yǎng)、拼爭,終有花開的那天,令人刮目相看。這過程,或許是疼痛、是煎熬,也或許是希冀、是期盼,總之有“開花”的結(jié)果,終歸是漂亮、完美。
人生是一條無人可以替代的獨自修行的路,悲欣交集,每遇孤獨無助,卻又無法掙脫逃離之時,可以豁然達觀地將自己視為五谷、落葉,尋找另一個支點、另一條蹊徑、另一種價值、另一種堅持,等待生命中閃出渴慕已久的那道光,便能開出足以驕傲的那朵花。
我回想起六年前為我們家裝修的宏師傅,一個典型的達觀的山東大漢。當年在與他的交談中,得知其兩個孩子都在讀高中,且成績優(yōu)異,然妻子多病,一年打工的收入只能勉強維持家庭的開支。困苦的家境沒有壓垮宏師傅,后來聽他的工友說他輾轉(zhuǎn)南下,發(fā)過小廣告,開過火鍋店。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他的消息,他已回山東,兩個孩子都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幸福寫在臉上。其間,宏師傅經(jīng)歷了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性堅強的他熬過了艱難,熬到了春暖花開。
我時常說,熬,是不可或缺的經(jīng)歷;熬,也是世間獨一無二的良藥,治愈了傷痛,緩解了心碎與悲苦,給困在原地迷茫不得志的你以力量;熬,可以撫平歲月的褶皺,給荒蕪的靈魂以希望。人生其實是一片荒原,我們將從中間穿過,從已知走向未知。這片荒原上荊棘叢生,泥沼、湖泊星羅棋布,你或許會因為攀爬某座高山而磨破了腳,疼痛難忍,氣喘吁吁,但當你登上山頂之后,放眼望去,美好景色盡收眼底,胸中濁氣吐盡,便會感到酣暢淋漓的痛快?!傍S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這是自然所獨有的禮物,贈予所有人。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世間何處無景、何處無聲?
春天的花事,夏日暴雨,秋月夜,冬天里推門而來的一場雪,都向我們講述著人生的不易、苦難和挫折,當然還有煎熬,人間塵囂總會無法預(yù)料地填充我們的生活。此時,你繞不開道、避不開險,只有自渡難關(guān)。情緒低落,可以多讀書,用文字開化心智;學(xué)廚藝,用美食扮靚心情。難熬時,把自己交給努力,交給時間,認真做好當下每件事,悲傷不悅便無縫可植;等到熬過那天,生活必將以最美的姿態(tài)迎接你的“重生”。
若不是苦盡,哪來甘甜;若不是山窮水盡,哪來柳暗花明。每個人或許都有那么一段難熬的歲月,或長或短,或深或淺,但愿我們都能自備陽光,從容應(yīng)對,用所有的寂寞時光為自己鼓掌,不焦不躁,靜靜等,慢慢熬,熬出霧霾,熬出山花浪漫,熬出未來盛裝出場……
(江風(fēng)海韻摘自《金山》圖/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