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玉榮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安徽省立醫(yī)院健康管理中心>安徽合肥 230001)
陰道炎是臨床婦科常見疾病,是由于外源性病原體侵入女性陰道而引發(fā)的炎癥性改變,日常女性機體抵抗力下降或者陰道的酸性微生態(tài)平衡被打破,都有可能導致陰道炎的發(fā)生[1]。陰道炎發(fā)作時有瘙癢、燒灼感,白帶呈豆腐渣狀且伴有特殊的氣味。感染細菌性陰道炎的女性十分痛苦,不僅要面對生理上的不適,還要忍受心理上的壓力。樣本檢測作為診療陰道感染的重要依據,提升檢出率和準確性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目前,臨床主要檢測方法包括革蘭染色檢測法、細菌培養(yǎng)法和胺試驗檢測法等。本文就實驗室常用的3種診斷方法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1年3月至10月婦科門診收治的200例陰道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細菌培養(yǎng)法、革蘭染色檢測法及胺試驗檢測法進行檢驗?;颊吣挲g在25~62歲之間,平均(34.27±11.35)歲?;颊咴谶M行采樣前兩周內均無陰道用藥,無藥物過敏和精神疾病史。患者在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接受檢查期間采集患者樣本,醫(yī)護人員通過窺陰器將患者的陰道口擴張后,用無菌棉簽在不觸碰到外陰以及陰道口的前提下,對患者的陰道深處、陰道穹窿后方及宮頸口處輕旋采集分泌物的樣本,將所有樣本分別分成3份置于0.9%的氯化鈉溶液中,分別進行不同方法的檢驗。
1.2.1 細菌培養(yǎng)法 將患者的樣本接種到專門的細菌培養(yǎng)分離皿后,置于35℃恒溫的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48h,觀察后取光滑、半透明水滴狀的菌落進行檢驗。
1.2.2 革蘭染色檢測法 將患者的樣本在95%的乙醇溶液浸泡后,均勻涂抹在玻片上,用顯微鏡直接觀察其感染的細菌類型。
1.2.3 胺試驗檢測法 將患者的分泌物稀釋液用滴管滴在濃度為10%的KOH溶液當中,在樣本稀釋液與KOH溶液充分反映后,通過氣味分辨稀釋液的味道來判斷感染的細菌類型。
1.3 觀察指標(1)不同方法檢查結果對比;(2)不同方法檢測靈敏度、特異度的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5.0軟件處理數據,以(±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方法檢查結果對比 經過分析得出細菌培養(yǎng)法陽性率為95%,革蘭染色檢測法陽性率為65%,胺試驗檢測法陽性率為60%,細菌培養(yǎng)法檢出率顯著高于其它兩種方法,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不同方法檢查結果對比[n(%)]
2.2 不同方法檢測靈敏度、特異度比較 細菌培養(yǎng)法的靈敏度、特異度均高于革蘭染色檢測法和胺試驗檢測法,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不同方法檢測靈敏度、特異度比較[n(%)]
近年來,我國婦科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陰道炎是最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發(fā)病后若不及時治療常引起其它婦科疾病[2]。正常女性的生殖系統(tǒng)是通過陰道乳酸桿菌來維持的酸性環(huán)境,當菌群平衡被打破導致機體免疫能力下降,感染病菌就有可能導致陰道發(fā)炎[3]。另外,不注意外陰的污垢和性生活衛(wèi)生也是陰道炎的重要原因。隨著現代臨床醫(yī)學研究的飛躍進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婦科病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治療細菌性陰道炎的藥物種類和方法很多,但由于病因復雜,預后差,給臨床治療帶來很大壓力和挑戰(zhàn)。因此,臨床能夠提供檢測陰道炎最有效方法,對治療該疾病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實驗室檢查來明確致病的菌體類型,是后續(xù)為患者提供有效治療的前提條件,也可以有效避免抗生素藥物的濫用導致進一步破壞陰道的酸堿平衡[4-6]。
本研究結果表明,細菌培養(yǎng)法陽性率為95%,革蘭染色檢測法陽性率為65%,胺試驗檢測法陽性率為60%,細菌培養(yǎng)法檢出率顯著高于其它兩種方法,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細菌培養(yǎng)法的靈敏度、特異度均高于革蘭染色檢測法和胺試驗檢測法,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可以看出,細菌培養(yǎng)法的檢測速速更快、操作簡單,靈敏度高,可以在陰道炎檢測中優(yōu)先選用。
綜上所述,細菌培養(yǎng)法在細菌性陰道炎患者檢測中,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特異性,能夠提高疾病的檢出率和準確率,擁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