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亞瓊,尹連艷,范學玲
臨沂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精神科,山東臨沂 276005
廣泛性焦慮障礙以緊張不安、過分警覺為主要表現(xiàn),外貌有面肌扭曲、眉頭緊鎖等表現(xiàn)、姿勢緊張。臨床中發(fā)現(xiàn),廣泛性焦慮障礙很常見,其中,女性患者明顯多于男性,患病情況下直接影響患者基本生活、情緒、睡眠質(zhì)量等狀況,需盡早診斷、治療,以保障患者的安全性、生活質(zhì)量。廣泛性焦慮障礙治療方面,以藥物為主,通過調(diào)節(jié)5-羥色胺水平改善患者的癥狀體征,治療效果獲得肯定。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治療后癥狀未改善,治療效果差強人意[1]。隨著治療經(jīng)驗的積累,發(fā)現(xiàn)輔助正念認識療法(MBCT)治療促進患者焦慮癥狀改善。MBCT是矯正患者認知行為的新型療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促進患者預后。該研究隨機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經(jīng)查體、腦電圖等檢查確診。納入標準:①符合《國際疾病分類》廣泛性焦慮障礙診斷標準[2];②年齡>18歲;③對治療方案知情同意,具備配合能力,依從性良好;④病歷資料完整;⑤對治療藥物無禁忌情況。排除標準:①治療藥物過敏患者;②嚴重軀體疾病患者;③其他精神類疾病患者;④退出治療患者;⑤更換其他治療方案患者。以隨機數(shù)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20例;年齡22~63歲,平均(38.30±6.60)歲;病程0.5~6年,平均(3.29±1.0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12例,大專及以上15例;體質(zhì)量45~78 kg,平均(57.60±6.30)kg。觀察組中男12例、女23例;年齡23~63歲,平均(38.20±7.50)歲;病程0.5~5年,平均(3.02±1.0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11例,大專及以上17例;體質(zhì)量43~75 kg,平均(56.30±6.60)kg。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jīng)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患者予以該組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艾司西酞普蘭(國藥準字H20080599)早餐后口服,起始劑量5 mg/d,而后根據(jù)患者情況調(diào)整治療劑量,維持10~20 mg/d,連續(xù)口服治療8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藥物治療基礎上,輔助MBCT治療。MBCT干預形式為團體制(8~10名),2 h/次、1次/周,每次治療后要求患者自我練習,于下一次治療時討論體會,治療8周。第1周,介紹焦慮障礙、MBCT概況,進行正念進食葡萄干以及軀體掃描練習;第2~4周,上述基礎上增加內(nèi)觀靜坐、3 min呼吸空間練習,時間為1 h。另外,討論培養(yǎng)注意力、覺知力,對內(nèi)部經(jīng)驗不加評價;第5周,40 min內(nèi)觀靜坐、3 min呼吸空間練習基礎上,將患者對身體感覺的覺察轉移至思維上,想法是大腦活動產(chǎn)物、是對事物短暫的回應;第6周,上述40 min練習的基礎上,以注意呼吸、情緒練習提高注意力與覺知力,能夠正視情緒、不評價;第7周,上述40 min練習的基礎上,探索練習、情緒聯(lián)系,討論正念練習緩解焦慮的價值;第8周,40 min軀體掃描練習基礎上,回顧討論整個正念治療,鼓勵患者日常生活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正念練習,從而有效應對負性情緒。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包括治療效果、滿意度、生活質(zhì)量、情緒、睡眠質(zhì)量狀況。
情緒評分: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定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的焦慮癥狀,包括軀體化、精神性焦慮,共14個條目,采用0~4分法??傇u分≥29分,存在嚴重焦慮,評分越高、焦慮情緒越明顯,成正比關系;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患者的焦慮癥狀,20個條目,4級評分法。≥70分,存在重度焦慮,評分越高、患者的焦慮情緒越明顯,成正比關系[3]。
生活質(zhì)量評分:采用健康調(diào)查簡表(SF-36)評定,取總體健康等多個維度。評分、生活質(zhì)量成正比關系[4]。
效果評定標準:治療后患者的HAMA減分率>75%,即顯效;治療后患者的HAMA減分率35%~75%,即有效;治療后患者的HAMA減分率<35%,未達上述效果,即無效。疾病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5]。
進行滿意度調(diào)查,自制問卷,總分100分,評分項目包括工作人員溝通能力、專業(yè)能力、治療效果等,根據(jù)評分評定滿意度。>95分,即患者對治療非常滿意;80~95分,即患者對治療滿意;70~79分,即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程度一般;<70分,即患者對治療不滿意??倽M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6]。
睡眠質(zhì)量評分: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PSQI)評估,涉及7個因子,總分21分。評分越高,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越差,成反比關系[7]。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經(jīng)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4.28%、71.42%,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觀察組與對照組總滿意度分別為91.42%、65.71%,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治療前,兩組患者HAMA、SAS以及PSQI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AMA、SAS以及PSQI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康復指標評分對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rehabilitation index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3 兩組患者康復指標評分對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rehabilitation index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
組別HAMA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5)對照組(n=35)t值P值25.50±3.30 25.20±3.05 0.395 0.694(5.99±0.50)*(10.50±0.80)*8.282<0.001 SAS治療前 治療后62.20±5.06 62.50±5.60 0.235 0.814(27.80±2.30)*(40.05±3.05)*18.971<0.001 PSQI治療前 治療后17.50±2.50 17.20±2.30 0.522 0.603(7.10±1.20)*(11.50±1.30)*14.7135<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總體健康與社會功能等指標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個維度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對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對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
組別總體健康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5)對照組(n=35)t值P值80.80±4.50 80.50±3.70 0.304 0.761(92.40±3.50)*(85.50±4.50)*7.160<0.001社會功能治療前 治療后80.05±3.50 80.02±3.60 0.035 0.971(92.60±4.50)*(85.60±3.60)*7.186<0.001心理功能治療前 治療后80.80±4.30 80.50±4.30 0291 0.771(92.20±4.30)*(85.60±3.50)*7.042<0.001
廣泛性焦慮障礙是常見慢性焦慮障礙,患者有持續(xù)性過度焦慮、緊張不安等主要表現(xiàn)。分析疾病發(fā)生原因,與遺傳以及心理因素等有關,其中,女性患者居多[8-9]。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廣泛性焦慮障礙慢性遷延,嚴重影響患者社會功能、生活質(zhì)量,也是藥物濫用、自殺的高危因素[10-11]。所以,需以有效的治療促進患者回歸社會,提高患者的安全性與生活質(zhì)量。隨著臨床研究工作的進展,發(fā)現(xiàn)疾病發(fā)生與5-羥色胺有關,細胞白介素以及炎性趨化因子也可起到重要作用[12-13]。藥物是常用治療方法,艾司西酞普蘭屬高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用藥后可以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5-羥色胺的再攝取產(chǎn)生治療效果,能夠改善患者的癥狀體征[14]。該研究結果顯示:采取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的對照組患者治療后HAMA、SAS以及PSQI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SF-36評分高于治療前(P<0.05)。由此說明,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效果顯著,促進患者情緒與睡眠質(zhì)量、生活質(zhì)量改善。但是,廣泛性焦慮障礙病程長,單純藥物治療遠期效果不理想,導致疾病反復,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15]。該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42%、滿意度為65.71%。由此說明,單純的藥物治療仍有提升空間。當前,伴隨醫(yī)療模式的變化,臨床上越發(fā)重視患者的心理問題,治療觀念從生物醫(yī)學模式開始轉變?yōu)樯?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以促進患者康復[16]。MBCT屬于心理學方法,正念為核心理念,通過正念訓練培養(yǎng)患者客觀看待焦慮情緒,焦慮暴露中減少判斷、回避,弱化對情緒的自我體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慮癥狀,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7-18]。該研究中,艾司西酞普蘭藥物聯(lián)合正念認知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后,患者的HAMA、SAS以及PSQI評分均明顯下降,SF-36評分明顯提升,且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單一用藥治療的對照組患者(P<0.05);另外,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94.28%、總滿意度91.42%均明顯高于單一用藥治療的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合理的聯(lián)合治療可以促進患者癥狀體征改善,治療效果理想,滿足患者治療需求,提升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與生活質(zhì)量。相關研究指出,廣泛性焦慮障礙一直呈多發(fā)趨勢,單純的藥物治療效果有限,聯(lián)合正念認知治療滿足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治療需求,可以提升患者的自尊水平,有助于改變患者的應對方式、焦慮癥狀,具有推行價值[19]。
該文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HAMA評分(5.99±0.50)分、SAS評分(27.80±2.30)分均低于對照組(10.50±0.80)分、(40.05±3.05)分(P<0.05)。與申吉春等[20]研究結果相符,其研究中,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AMA、SAS評分降低,且研究組HAMA評分(6.01±0.51)分、SAS評分(28.16±2.01)分低于對照組的(7.36±1.10)分、(37.55±3.12)分(P<0.05)。由此說明,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MBCT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可以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基于人們生活、工作以及家庭等壓力的增大,導致廣泛性焦慮障礙發(fā)病率一直居高不下。鑒于疾病對患者基本生活的不良影響,需予以積極治療。藥物治療可以促進患者癥狀體征改善,但是單純的藥物治療效果有限。隨著疾病治療經(jīng)驗的積累,對比單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聯(lián)合MBCT治療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生活質(zhì)量與睡眠質(zhì)量,提升了疾病的治療效果與患者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