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晶
3 月的最后一天,我一早收到市級機關工委急需組織一支機動力量支援防疫一線的通知,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并時刻準備著出征抗疫一線。4月8日中午,接到市委組織部和市級機關工委的通知,要求晚上赴閔行區(qū)參加抗疫一線工作后,我收拾好行李,簡單吃過晚飯,便與父母和女兒匆匆告別,踏上了征程。
我和市人大機關兩位同志連夜出發(fā),于4月9日凌晨1點到達閔行區(qū)新虹街道方隅公寓駐地,與來自多家單位的同志成立了新虹臨時黨總支,隨后我們被分別安排到不同的點位工作,我被分配在愛博二村。
4月9日下午,我接到了第一項任務,做好愛博二村全員核酸檢測時的引導、維護秩序工作。走進愛博二村,才知道這個居民區(qū)非常大,居民有1.8萬人之多。下午2點到晚上10點30分,我們與居委干部、志愿者們穿著悶熱的“大白”防護服,未喝水未吃飯,脫下防護服,每個人的衣服都濕透了,力氣也都耗盡了。但大家都沒有怨言,有的只是完成任務后的心安。
第二天早上8點,我接到了第二項任務,到居委會協(xié)助配藥登記及收取醫(yī)???、接電話處理老百姓的訴求等。從這天起,每天從上午8點抵達工作崗位到晚上7點離開,我?guī)缀跻恢倍荚谔幚砭用竦膯栴}。但為居民處理了一件又一件難事后,得到了居民的肯定,又頓感渾身充滿了動力。
在居民區(qū)工作的這段時間,突擊隊員們每天都會復盤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并積極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我們首先從規(guī)范志愿者隊伍著手解決問題。一方面有針對性地組織人員,成立了居民自購物資志愿者服務組、消殺組、宣傳組、核酸組等。另一方面,大家通過梳理名單,聯(lián)系了75名社區(qū)在職黨員加入志愿者隊伍,并為他們安排合適崗位,實現(xiàn)了群眾自治管理模式。
4月18日,我與機關另外一位同志被分配至新虹街道疫情防控指揮部轉運專班工作,主要負責做好陽轉陰、密接人員結束隔離后返回居民區(qū)的轉運工作。
起初我們碰到很多問題,比如運力不足、單次轉運周期長、跨區(qū)轉運有點“堵”。為嚴格落實好“日清日結”的要求,我們主動跟車作深入調研,并在此過程中提出了改進接車環(huán)節(jié)、提前預留接送時間、優(yōu)化酒店醫(yī)護銜接等細節(jié)問題,對進一步提升轉送效率、加速流轉、有效釋放運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5月5日,突擊隊轉戰(zhàn)浦東新區(qū)金楊新村街道,兵分四路支援街道下轄的四個居委會。我加入居家橋臨時黨支部,支援居家橋社區(qū)防疫工作。居家橋居委下轄7個居民區(qū),點位分散且居民構成復雜,其中還有1個尚未完成動遷的城中村,是金楊新村街道轄區(qū)內情況最復雜、防疫任務最艱巨的社區(qū)。
來到居民區(qū),迎接我們的不是期盼和歡迎,而是居民的質疑和冷言冷語,這讓已經(jīng)在一線戰(zhàn)斗了近一個月的隊員們不免有些心寒和憤懣。我們并沒有退縮,為了快速找到突破口,與居民形成良性互動的關系,我們一方面以擼起袖子、俯下身子、甩開膀子、干出樣子的姿態(tài),把社區(qū)苦活、累活、風險最大的活挑了起來;另一方面和群眾交朋友,發(fā)動社區(qū)志愿者隊伍優(yōu)化各項工作流程,以實干快干贏得了居民的一致認可和信任。
這場無硝煙的戰(zhàn)斗,工作難度之大超出預期??箵粢咔榈倪^程中,我們注定會遇到困難和不確定性,只有上下同心、同舟共濟,擰成一股繩,不急躁、不氣餒,有韌勁地去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才能贏得勝利。這次出征對我來說是一次全方位的考驗和鍛煉,也是人生難得的經(jīng)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