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之風刮向何方,沒有人說得清。 雖然時尚大師遍布世界各個角落,如咒語般散布著時尚新篇,但時尚還是如乍起的秋風,來去無蹤,讓追蹤時尚的步伐總是在蹣跚中前行。
時尚反映著人們的情緒,或者反映著設計師的情緒。
一件漂亮的服裝是裁縫及其制衣匠共同努力的結果,至于穿過了多少工序來到主人面前,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盡管如此,還需要著衣人的提升再造。從這個意義上講,昂貴和廉價也許看誰在穿,提升服裝的品質(zhì),需要不同凡響,怎樣的不同凡響? 可以隨便翻翻領袖傳記,遠離時尚卻創(chuàng)造著時尚,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了。
普通人需要時尚。 雖然時尚消耗著人們金錢,扼殺著人們的特性,當然也彰顯著人們的特性。一件淑女連衣裙并不能代表著衣人是淑女,就像西服領帶不能代表紳士,但是人們還是樂于相信衣服背后的那個人就是淑女紳士,即使他們與淑女紳士有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
市場機會主義者需要時尚,時尚是他們生存和存在的價值。 對于寄生于時尚的設計師及其隨從,制造時尚就是制造就業(yè)機會和生存土壤,如果再冠以文化的名義,簡直可以和高尚沾親帶故了。時尚代表文化,顯然是高估了時尚的價值。但時尚顯然促進著一代又一代人對美的追求,雖然有的時代前進,有的時代倒退。 對美的追求生生不息,不能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