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尚鑄
一方淺淺的池水。
這池水,輕漾在藍(lán)白交錯的瓷磚池里,能容納近百個小朋友玩樂。這池水,僅僅沒過小朋友的腳踝。好多好多的泥鰍趴在池底,一動不動。
網(wǎng)兜兜泥鰍,就是今天“六一”兒童節(jié)的活動主題。只要兜住了泥鰍,就有禮物可兌換:10條泥鰍,可以兌換1本精美的圖畫本;20條泥鰍,可以兌換1盒彩筆;30條泥鰍,可以兌換1個文具盒。兌換禮物后,泥鰍再次放入池水。池水的泥鰍,總是多得數(shù)不清,小朋友的歡笑聲,就像初春時小鴨子入水時的叫聲,嘎、嘎嘎、嘎嘎嘎,連空氣里都漾著歡喜的音符。
此時的水池,如一鍋煮沸的水,到處冒出調(diào)皮的泡泡:這泥鰍,看似笨拙,實則機(jī)靈。用手去抓,那光滑的身子總是從手中倏忽滑過,怎么也抓不住。用網(wǎng)兜來兜,看似入網(wǎng)兜了,提起時,“嗖”的一聲,泥鰍又溜走了.朵朵一雙小胖手忙得不亦樂乎,可就是兜不住一條泥鰍,追著一條泥鰍趕來趕去,圓圓的小臉蛋汗涔涔、笑盈盈。
到幼兒園陪朵朵過節(jié)的爸爸,也被這純粹的快樂感染,決定放下一切雜事,延續(xù)兜泥鰍之快樂,晚上到湖里兜鳑鲏去。
夜幕降臨,一家人來到湖邊。湖畔青草叢里,綠色的蟈蟈沉醉在它的音符中,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從身邊飛過。湖水里好多鳑鲏,或是脊背一點橘,或是腹部一點褐,或是左一塊胭脂紅,或是右一塊水銀白,爸爸悄悄用網(wǎng)兜一兜,迅疾提起,三四條鳑鲏在網(wǎng)兜里活蹦亂跳,趕緊放入小桶里。此時,抬頭是天空幽遠(yuǎn)、繁星點點,低頭是俊美鳑鲏、往來翕忽,耳畔是蟈蟈在秀低音、青蛙飆高音……
這個“六一”,有意思。
喜歡音樂并擅長多種樂器的帥帥,“六一”節(jié)和父母到黃鶴樓落梅軒觀看編鐘表演。
這個心愿,萌生于上個月到博物館參觀曾侯乙編鐘之時。音域?qū)拸V、音韻悠長的曾侯乙編鐘,其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喜歡音樂的帥帥,渴慕著來落梅軒欣賞編鐘演奏。
為啥叫落梅軒?爸爸問。
這個,還真難不倒帥帥:李白詩云“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以,取名為落梅軒。
農(nóng)歷二月左右,梅花已落盡,何以江城五月落梅花呢?爸爸又追問。
這里的“落梅花”指的是樂曲《梅花落》,為了押韻,用倒裝手法寫成。高適的《塞上聽吹笛》一詩中“借問梅花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中“梅花”也是指樂曲《梅花落》。流行的琴曲《梅花三弄》也是根據(jù)《梅花落》改編的。帥帥來之前做足了功課呢。
進(jìn)軒落座,今天的曲目是《楚風(fēng)鶴韻》,用66件仿曾侯乙編鐘,配上磬、鼓,加以塤、簫、箏、琴等樂器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殿堂樂隊”,八音合鳴,千古重響,帥帥沉醉于視覺的沖擊、聽覺的震撼,道不盡宮商角徵羽之美妙。
這個“六一”,有意義。
“六一”前后,正是小麥成熟收割的時節(jié)。媽媽決定利用雙休,帶思凝回老家過兒童節(jié),和麥子來個親密接觸。
此時節(jié),老家是麥子的天下。遠(yuǎn)望,麥浪滾滾,陽光在麥浪上滾過來滾過去,好一幅麥浪卷晴川的畫卷!近觀,麥穗粒粒飽脹,顆顆實沉。媽媽捏碎幾顆麥粒兒,白色的漿汁即刻散發(fā)谷物的芳香。
猜猜,這白色的漿汁曬干后是啥?媽媽問。
面粉。思凝答。
哎呀,終于搞清楚了小麥與面粉的關(guān)系。
吃飯啦。姥姥在叫。
肯定有炒面。媽媽告訴思凝。
什么是炒面?
就是原生態(tài)的麥片呀,即把剛收割的小麥曬透后,用碾子磨成面粉,再把面粉放入鍋中反復(fù)翻炒,直至面粉熟透,起鍋前加一點鹽,讓鹽均勻地滲透到面粉中,待冷卻后就用玻璃瓶或者陶罐儲存,想吃就隨取隨用。
回到家,果然,姥姥在沖炒面。只見姥姥舀上一碗,用開水一沖,加入適量的糖、豬油,均勻攪拌后,遞給思凝:來,嘗嘗。
一箸入口,頰齒生香。
吃完飯,姥爺帶著思凝到房前屋后采摘水果:紅心李已是八分熟了,看上去一個賽一個青翠圓潤,“咔嚓”一聲咬開,里面全是紅紅的果肉,名副其實的外青內(nèi)紅;桃子個個上了紅暈,如豆蔻年華的少女;琵琶黃了,一串就是五六個,只需摘一粒淺嘗,就齒舌生津,甜滲肺腑。
這個“六一”,有滋味。
4歲的朵朵,10歲的帥帥,12歲的思凝,他們,沒有為“六一”的表演費時費力費神,而是和父母一起享受自然之美、藝術(shù)之美、勞動之美。泥鰍滑、鳑鲏游、蟈蟈叫、梅花落、麥浪卷、李子紅、琵琶黃,這些真實的、清澈的美,讓他們發(fā)現(xiàn)生活細(xì)微處的趣味,從眼入心,生發(fā)歡喜。
編輯?東籬76D78629-7DE1-41DC-AD9E-3363F79718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