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 光
十二背后位于云貴高原的黔北山地向四川盆地過渡的大婁山脈,平均海拔700~1400米,有著獨特的亞熱帶濕潤性氣候,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堪稱野生動、植物的天堂,也是野外考察者的向往之地。
作為野考愛好者,我曾多次前往十二背后徒步探訪,這處秘境中神奇的自然景觀與動、植物資源,令人大開眼界!每一次探尋都有出乎意料的收獲。
2020年6月,我與昆蟲學(xué)家王川一起探訪十二背后。從景區(qū)的雙河客棧步行至客房僅一百多米的路程,讓人感覺就像走進了一個有著透明“屋頂”的大型蝴蝶園:我看到了玉斑鳳蝶、碧鳳蝶、二尾蛺蝶、枯葉蛺蝶、虎斑蝶……
圖1 稀有的巨大蝴蝶
圖2 蝴蝶中的貴族
下午,車進入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在盤旋而上的山路右邊出現(xiàn)了一個天然的觀景平臺,我與王川迅速進入空地。靠空地右邊的一只蝴蝶,起起落落;空地中間那只顏值頗高,淺黃色的翅膀,質(zhì)地柔軟如絹,這是一種多型的擬斑脈蛺蝶,但如此美麗的色型我還是第一次見。
在夜晚的十二背后,我們收獲了更多奇妙的經(jīng)歷。我與同行好友在雙河谷嘗試燈誘昆蟲,過了溪曲橋的橋頭,便發(fā)現(xiàn)了一群體形碩大的貴州臭蛙,這是2018年發(fā)現(xiàn)的新物種。
我們分頭尋找和記錄,相約發(fā)現(xiàn)好物就互相招呼一起觀賞。不一會我就聽見了同伴的呼喊聲,原來他發(fā)現(xiàn)了一種極易被誤認為是甲蟲的蠅類——作為雙翅目的成員,身上卻長著鞘翅,這也太特立獨行了。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它有兩對翅膀,其中一對退化成平衡棒,這意味著,甲蠅的甲是由小盾片往后延伸、膨脹而成,與翅膀并無關(guān)系。
圖3 色彩絢麗的長鼻蠟
第二次燈誘時,一只大型蛾子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它前、后翅各有兩塊色斑,層次分明,十分搶眼,后來得知,這是我國極具價值的野生絹絲昆蟲——半目柞天蠶。
除了在陸地上“行走”,我們的夜間探索活動還延伸至“水下”。晚飯過后,我將特制的誘餌放入一種小型長方體網(wǎng)箱中,并將其放進溪流中。數(shù)分鐘過后,一些條形狀的黑影開始靠近網(wǎng)箱,漸漸地網(wǎng)箱周圍已聚集了團團“烏云”,還不時有“銀光”閃過——那是魚搶食時扭動身體才會出現(xiàn)的情景。此時,網(wǎng)箱里“銀光”仿佛“煙花”般綻放,十分熱鬧。
十二背后分布著許多隱秘的天坑與洞穴。雙河客棧不遠處就是有名的龍?zhí)磷犹炜?,它的底部是一條地下河,隨著河的上游發(fā)源地日積月累的坍塌,形成了一個橢圓形的天坑,四周皆有百米絕壁,絕壁上的原始植被保存完好。
圖4 天坑深處有人家
我們初探龍?zhí)磷犹炜泳褪斋@頗豐。一天,久雨初晴的泥石路格外濕滑,我們沿著小路一路往下,同時仔細搜索著路邊的灌木。我們從天坑的頂部往下走,在灌木后的崖壁上發(fā)現(xiàn)了一只廣翅蠟蟬,因其在西南山地較為常見,且走過去觀察需要踩進滿是泥水的草叢,我有些猶豫。最后,我不得不感謝自己的堅持——走近觀察我才發(fā)現(xiàn),這只緣紋廣翅蠟蟬個體很大,翅上的透明斑界限分明,別致極了。
圖5 斑衣蠟蟬
這是一個美好的開始,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又記錄了不少物種。
“吊燈花!”我輕呼道。蘿藦科的植物大多有著奇異的花朵,吊燈花屬略有例外,它們的花幾乎都有著一種超脫的優(yōu)雅。我從它極短的花序梗判斷它是短序吊燈花,中藥材名為小鵝兒腸,僅分布于貴州和云南地區(qū)。我在觀賞短序吊燈花時,又聽到了同行小伙伴的呼聲,原來他發(fā)現(xiàn)了一只小型星斑圓瓢蠟蟬,體卵圓形,翅黑色帶黃色斑點,特別像瓢蟲。
圖6 吊燈花
晶花洞是一個暫未對外開放的溶洞,洞中有各種形態(tài)的石膏晶花,有的像纖維,有的像輕絮,有的如曲尺,……美極了。經(jīng)申請,我們得以進入晶花洞考察。
晶花洞的洞口在另一個天坑的山崖上,我們要先從天坑一邊的頂部下到坑底,過一條溪水才能去到那里。好不容易到了洞口,卻發(fā)現(xiàn)洞口上方的山崖上有一道由雨水瀑布形成的天然屏障,我們只得依次穿瀑而過。晶花洞沒有步道,我們踩在石塊和沙土上行進,很多時候只能半蹲或爬行穿過。最后,我們終于到達傳說中的“晶花世界”——堅硬的石頭展現(xiàn)出柔軟、晶瑩的一面,它們造型千姿百態(tài),仿佛一朵朵超越時間的“永生花”。
圖7 晶花洞中的“晶花世界”
晶花洞是在極其偶然的情況下被發(fā)現(xiàn)的,大自然還有多少超出想象的未知奇異,人類或許永遠都沒有機會見到。忽然,我感覺到一種來自內(nèi)心深處的顫栗,那是一種永恒的孤獨激起的微瀾。
我們探訪的另一個水洞名為雙河洞,一條陰河從中流出,水聲喧嘩。由鋼架支撐著的步道懸掛在空中,洞內(nèi)有個洞壁很軟的支洞,腳下是松軟的泥沙。在洞穴的上方可以看到四處分布的“珠簾”,這是一種名叫“幽簾蟲”的雙翅目昆蟲的“作品”。這些“簾子”的每根絲線像是經(jīng)過精準(zhǔn)的測量,間距統(tǒng)一整齊,絲線上還綴有晶瑩的珠子,珠子回應(yīng)著光線的變化,時明時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