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楊華;周武
編者的話:為了倦持法語的“純潔性”,法國近日宣布禁足使用游戲領域的英語術語,這些詞匯將由法語詞匯來代替。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起著菠聚民族、傳遞共識、抵御文化入侵的作用。'很多國家在捍衛(wèi)語言純潔性方面,都不遺余力,但人類文化是相互交流的,不同的指言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交融,如何把握純潔語言的度,維護本民族語言文化有獨立,又不畫地為牢,故步自封,是人類的共同課題。
法國:483年前就動手了
目前法國政府已經(jīng)正式發(fā)布“電子競技”“云游戲”等術語的法語詞匯,并要求政府工作人員帶頭使用。同時,法國文化部門也責成專'家在游戲網(wǎng)站和媒體上檢索這些術語的使用狀況,希望這些術語更有利于本國民眾的交流溝通。法國人傳統(tǒng)上對法語十分珍視,因此在捍衛(wèi)法語純潔性方面也“動手最早”。
法語是現(xiàn)存“活語言”中,向外輸出外來詞最多的,且這些輸出詞匯許多是“根詞匯”,影響格外大,但20世紀初開始,其在全世界的普及率大幅下降,而且不斷遭到外來詞的“入侵”。1999年,法國捍衛(wèi)法語協(xié)會曾發(fā)布著名的《法語現(xiàn)狀》調查報告,羅列了外來詞“污染”法語的多個“重災區(qū)”:消費與廣告、勞動與就業(yè)、科技領域、視聽-IT、體育、行政與公共服務、歐洲組織具體形式包括廣告中帶有大量英語口語、信息產(chǎn)品和術語只有英語名稱、體育術語英語化、使用英語簡稱等。當時,許多熱門電視節(jié)目的欄目名是英語的,體育解說術語也是英語的,甚至一些日常用語說英語也比說法語更時尚,如bye-bye(英語“再見”)一度在年輕人中比法語“再見”更流行。
事實上,法語所受的外來語威脅并不大,統(tǒng)計顯示,目前法國法語中英語借用詞比例不過0.5%,但法國對法語的純潔性警惕性很高,對外來詞的防御行動很早就開始了。迄今最早的、維護法語純潔性的法令,是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在1539年頒布的《維萊科特雷法》,而最早的官方法語維護機構一蘭西學術院,則萬立于1635年,一個學術院由40名學者組成,負責定期審閱法語中出現(xiàn)的新語法、新詞匯,創(chuàng)制X確定新的專有名詞和術語,并剔除不合規(guī)范的語言內容,其中外來詞是甄別重點。
1966年,時任法國總理蓬皮杜牽頭成立了“法國捍衛(wèi)法語協(xié)會”,在戴高樂總統(tǒng)支持下大力開展“凈化法語”運動,重點清除二戰(zhàn)期間和二戰(zhàn)后隨盟軍(尤其.美軍)傳入的“英式法語”。1994年,《法語使用法》通過,規(guī)定公共場所標語,公告等必須用法語;如果是引進的廣告,原文旁必須附加字體不小于原文的法語;召開國需提頃佚會議,所有文主辦件的者法語概要;法國公民、法人簽訂合同必須有法語文本;任何個人違反此法令將罰款5000法郎,法人則罰款2.5萬法郎。
1996年,直屬政府的專門術語和新詞審定委員會成立,目的是加快專門術語、新詞的推出和普及速度。外來詞引進有嚴格的條件,不符合條件、無法引進的外來詞,就編造法語新詞替代。比如英語詞software(軟件)和computer(計算機),就被法語新詞logiciel和ordinateur所替代。但有時,一些外來詞表達很簡單,卻被新造法語詞弄得復雜無比,像英語weekend(周末),法語規(guī)范詞是“Les trois dernienj ours de cette”直譯是“一周的最后三天”,非常啰唆。有一些禁令脫離實際,讓國民很難接受,給人一種“且嚴肅且滑稽”的感覺。如2004年《政府公報》發(fā)布規(guī)定,政府部門、官方文件、出版物和網(wǎng)站都不許使用外來詞E-mail而要用規(guī)范詞“courrier electronique”(直譯為“電子郵件”)。
法國政府對法語純潔性的強力干 預,一方面令法語免受更多外來語沖 擊,另一方面令法國人的外語能力受到 嚴重影響,50%的15歲以上法國人不 懂任何一種外語?!?/p>
塞內加爾:用60年推廣民族語
進入近代以來,非洲飽受西方殖民侵略:之苦,直到二戰(zhàn)之后各國才紛紛獲得獨立。英語、法語作為當?shù)赝ㄓ谜Z言,嚴重妨礙這些新興國家民族意識和凝聚力的形成。塞內加爾是西非“法語化”較深入的國家,較熟練使用法語的人口占30%左右,全國共有36種部族語言,數(shù)十個大小民族,36種語言中有26種使用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例不足1%。
當塞內加爾在1960年獲得完全獨立時,歐洲人曾普遍相信“它離不開法語”,不僅因為當?shù)胤ㄕZ化很深,還因為該國第一任總統(tǒng)利奧波德?塞達爾?桑戈爾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塞內加爾人,卻是一位操著“比法國人還優(yōu)美的法語”的著名詩人。曾留學法國,作為法語語言專家受到法國人尊重的桑戈爾是“法語國家聯(lián)盟”高級委員會主席。然而,正是這位法語專家,卻差點扮演了“法語殺手氣的角色。
桑戈爾清醒地認識到,塞內加爾境內的不同民族彼此語言不同,不得不依賴外來的法語維系交流,.如果長此以往,塞內加爾人便難以形成國家認同。1960年,桑戈爾召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研制”出一套“人造語言”一一塞內加爾民族語,并作為“塞內加爾的普通話”強制推廣,他毫不掩飾自己的目的:一旦民族語成熟,將取代法語在塞內加爾的地位,成為塞內加爾的新官方語言。富有西方現(xiàn)代政治經(jīng)驗的桑戈爾認為,如果塞內加爾始終拄著法語這根外來文化的“拐棍”,這個新興國家既剪不斷與法國的臍帶,更無法將國內各部族擰成一股繩,甚至“有渙散成無數(shù)小邦國的危險”,因此,有必要“人造”一種語言。
曾任塞內加爾“掃盲、民族語與法語推廣部”部長的馬卡魯認為,民族語的推廣普及,也有助于“民族國家”的盡快形成,而這在部族爭端不斷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確保國家穩(wěn)定、和平發(fā)展局面的最有力基石。正因為事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死存亡,桑戈爾在其執(zhí)政的20年間不遺余力地反復修改和推廣民族語,甚至親自帶頭負責編定字母表、術語和語法,而塞內加爾政府更是在2008年隆重舉辦了首屆為期3天的“塞內加爾民族語圖書展覽”,力圖以此為民族語制造影響,吸引國內外更多關注、報道和資助,為這種“人造語言”的進一步推廣和普及創(chuàng)造有利的氛圍,提供必需的支持,希望將民族語圖書展覽會變成推廣民族語的關鍵起點,甚至將塞內加爾民族語打造成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文化史上一座不朽的里程碑。
然而推廣嶄新的人造語言談何容易?從1960年民族語問世至今,雖然塞內加爾出'版的民族語圖書、詩集和識字書占了很大的比例,而應用書籍卻鳳毛麟角。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視察時,一名數(shù)學教師使用民族語給學生們講解笛卡兒定理。然而大街上,民眾卻使用法語、沃洛夫語或富拉昆達語交流,幾乎沒有人使用塞內加爾民族語。民族語的推廣舉步維艱。民族語書籍蒙塵庫房,無法進入銷售網(wǎng)絡。統(tǒng)一文字語言形成與推廣的背后,往往是國家及其民眾現(xiàn)實的需要和推動,塞內加爾民族語的前途取決于塞內加爾共和國的發(fā)展前景?!?/p>
伊朗:曾走過一些彎路
伊朗為保護本民族語言一直在艱難努力。波斯文明源遠流長,卻屢受外來武力以及文化侵襲”據(jù)當代語言研究學者論證,當代波斯語中50%的詞匯是外來借用詞,其中絕大多數(shù)源自阿拉伯語、早期土耳其語和希臘語,許多歷史悠久的借用詞已經(jīng)和波斯語“渾然一體”,以至于幾乎分辨不出其“外來血統(tǒng)”。
20世紀初,時任國王禮薩試圖推動國家現(xiàn)代化,并將“振興波斯語言文化、抵御外來語侵襲”當作國家現(xiàn)代化的重要保證。為推動這一進程,1935年5月20日成立了負責研究如何用本土化詞匯置換外來詞匯的專門機構——伊朗學院,該學院以“恢復費爾多西(使用波斯語創(chuàng)作的古代波斯大詩人)文化傳統(tǒng)”為號召,召集國內外知名學者參與此事。這些國內外著名學者采用現(xiàn)代規(guī)范的研究方法,在1935-1940年舉行了600多次專門研究會議和學術討論,制造并推廣了1600多個用于替代法語、阿拉伯語和希臘語借用詞的民族詞匯以·及用于指稱“原本波斯沒有”的新生事物的新名詞、新術語,還出了第一套波斯語官方正字法。在此期間,伊朗政府頒布法律,要求所有官方媒體、政府事務、學校教育都要使用“規(guī)范的波斯語”。
時至今日,已87歲“高齡”的前伊朗學院仍以“波斯語言文化學院”(APLL)的名字繼續(xù)發(fā)揮著捍衛(wèi)波斯語言文化、抵御外來詞沖擊的傳統(tǒng)功能,在新時代里,APLL開始更靈活地對待外來借用詞,不再一味排斥替代外來詞,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如“飛機”,因出現(xiàn)時伊朗沒有,一度直接借用英語詞匯airplane,APLL成功地用本土化生造詞havepeym置換,但用途相對狹窄的“飛機駕駛艙”(cabin)和被認為“國際化更合適”的“警察”(police)出租車(taxi)等則不僅聽之任之,而且通過學院公告予以正名,承認其為“規(guī)范的波斯語詞匯”。
伊朗在捍衛(wèi)波斯語純潔性方面也走了一些彎路:巴列維王朝時代過于強調世俗化,片面夸大、神話“伊斯蘭化之前的時代”元素,把很多已約定俗成的阿拉伯語借用詞替換掉;王朝被推翻后新的政體又矯枉過正,許多辛苦積累的“波斯正字”成果被“連根拔”。波斯語抵御強勢外來語言文化入侵任重道遠,不論阿拉伯語、英語,外來詞的滲透無所不在、無孔不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