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慶的時候,和朋友坐高鐵到南京,在大雨中淋了5、6個小時,只為了看二手玫瑰、九連真人、五條人,還有李建。雖然天氣那么糟糕,雨水淋透了衣服,從里到外都是濕漉漉。但當音樂響起時,每個人都像被點燃的火苗,隨著音樂瘋狂地跳躍,吶喊……在寒冷雨夜里,我們忘記了疫情,忘記了工作,忘記了該死的KPI,忘記了還沒背完的考研題,忘記了一切的不愉快。只想發(fā)自內(nèi)心地吶喊,證明我們還活著,我們依然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就在當下,每一聲吶喊都充滿了頑強的生命力,每一次跳躍都是靈魂深處的舞動!搖滾的魅力大抵如此,它是讓人欲罷不能的存在。
—Nicole(讀微信公眾號文章《沒病誰聽梁龍》)
傅紅雪,讓我想起《天涯明月刀》里的刀客,被母親洗腦,隔離于世俗,一心復仇。我們認識這個世界也是從父母的教育開始的,所以認識的局限始于父母,認識的邊界終結(jié)于自己對世界的好奇追問。那些走上不歸路的少年多多少少和父母的關(guān)懷缺失有關(guān),小縣城的資源是一方面,但是總有人在小縣城出生,“聰明的”年輕人總是逃離小縣城去了大城市,但是這樣不能改變小縣城的窘境,未來一定會去中心化,希望“聰明的”人回來,回到夢開始的地方,為小縣城的窘境做出一些改變。
—f1(ppm)(讀微信公眾號文章《他們留在縣城,結(jié)果這樣了》)
他們做得太到位了,尤其是告知被隔離者外面正在進行的事情 — 物資的搬運、工作人員的流動情況,還有每個隔離在小空間的人所需的一日三餐的準備情況……其實相互理解、更好地配合就是我站在你的立場考慮到你的不解和焦慮,而你也可以體會到我的辛苦和盡責,善良是在互動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彼此都感覺舒適的節(jié)奏吧,謝謝,有這么溫馨的過程,和溫暖的文章!
—Lei.Z (讀微信公眾號文章《我為103位密接者心理療傷》)
看了真的很感動,謝謝“南風窗”背后每一位默默堅持,守護稀缺價值的人!謝謝你們也守護著紛繁世界中、我們內(nèi)心那一點微弱卻又倔強、不愿妥協(xié)的,對真善美的信仰。
莎士比亞說過,“我是一個傻子,看到由衷喜歡的話會情不自禁流下淚來”。而我,在第一次看到“冷靜地思考,熱情地生活”這兩句話時,就一下被擊中,內(nèi)心因強烈的共鳴而感動。我知道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堅持做一些并不功利或非快速博人眼球的東西很難,在這過程中也常常會感到失落、迷茫、痛苦和懷疑,希望你們不要放棄,也希望我自己不要放棄。
—Liz(讀微信公眾號文章《一個女記者決定繼續(xù)》)453B6573-0CBF-40E0-ACBF-9779227F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