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帥
燈常摸才亮,刀常磨才利,其中的啟示就是要不斷加強實踐鍛煉,把每一項工作都作為自我提升的機會,既把難事做精彩、也把易事做精致。但有的干部卻陷入“難易”陷阱:面對“易事”缺少定力,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易事”做不細致;應對“難事”缺少辦法,腦中一鍋粥、手中一團麻,“難事”擔不起來。
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是科學的工作方法,也是必要的成長路徑。但有的干部“眼高手低”,經(jīng)常抱怨領導不夠信任,交辦的工作都是小事瑣事,干起來沒有意思,干出彩也沒有意義。但換位思考,如果一開始就壓重擔、給難題,很難接得住,更難接得好,這樣既是對事業(yè)發(fā)展的不負責,也是對干部成長的不負責。
即使是最簡單、最基礎的工作,做了與做好了、做實了、做透了,工作成效大不一樣,個人成長也大不一樣。面對同一項工作,有的人只是按部就班,“照葫蘆畫瓢”;有的人能夠鉆進去干,不憚其細,不厭其煩,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把相關的政策要求搞清楚,做到“一口清”“問不倒”;有的人還能夠跳出來干,找出具體事務間的內(nèi)在關聯(lián),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洞察和研究普遍規(guī)律,從小事務中學出“大文章”。其間的差距不言而喻。
如果凡事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思想就會生銹、行動就會遲鈍,既消磨斗爭意志,也消退工作熱情。反之,凡事力求“百密而無一疏”,把在手的每件事情做深、做細、做精致,往往會得到自我信心與組織信任“雙倍增”,進而再被委以重任,便能乘勢而上、乘風破浪,實現(xiàn)能力與事業(yè)的螺旋式上升,不斷成長為中流砥柱、中堅力量。
在干部成長過程中,還存在一種現(xiàn)象,有的年輕干部以“業(yè)務型”干部自居,沉溺安逸、不思進取,滿足于完成具體工作,一直停留在個人能力的“舒適區(qū)”。殊不知,越是艱苦環(huán)境、吃勁崗位,越是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磨礪意志、增長才干、成就事業(yè)。如果一切工作滿足現(xiàn)狀,沒有深入思考,沒有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就像一直在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營養(yǎng),也就沒有成長。
反之,如果干事不避事、破難不畏難,有針對性地拉長本領上的短板、彌補經(jīng)驗上的欠缺、克服專業(yè)上的不足,再遇到問題和矛盾,就會少一分慌亂,多一分從容。所以,年輕干部既要不憚其細,更要不畏其難,多捧幾次“燙手的山芋”,多啃幾個“難啃的硬骨頭”,多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在“爐火最旺的熔爐”里一錘一錘地被敲打、受磨礪,一點一點地去浮氣、成大器。要知道,困難越大,戰(zhàn)勝困難后的成績也越大,破題的過程雖然辛苦,但解題的結果往往最為甘甜。有機會挑重擔、涉險灘、闖難關,就要越是艱險越向前、越是困難越奮發(fā)。
“難易”是一個相對概念,“難事”可以分解為一件件逐步推進的“易事”,“易事”背后也隱藏著解決“難事”的方法和規(guī)律。所以,年輕干部既要學會“難事易做”,化繁為簡,“致廣大而盡精微”,以小切口解決大問題;也要學會“易事難做”,走一步、看兩步、想三步,在一步一步、一點一滴的歷練中,為解難題、扛重擔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中共宿遷市委組織部)
責任編輯:段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