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清
鄭州北車站,被譽為中國鐵路“心臟”,平均每天約2.4萬輛貨運列車從這里通過,晝夜不歇。每一輛貨車,經(jīng)過到達、解體、編組、發(fā)出的作業(yè)流程,駛向全國各地。
2012年8月,陳林退伍后,被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北車站錄用。工作之初,他被定崗至下行編組場駝峰提鉤組,任駝峰連結(jié)員,負責在駝峰作業(yè)區(qū),緊跟時速5至12公里的列車,在三五秒時間內(nèi),用摘鉤器摘開車體間的車鉤、風管,使車組分離,溜向指定股道,完成“解體”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要工作。
在編組場工作,與風雨、烈日相伴是常態(tài),為的就是安全解體每一趟貨車,確保所載物資準確抵達目的地。
陳林剛?cè)肼殨r,個子小、身形瘦,負責駝峰連結(jié)員的工作并不容易。這項工作,需要他在奔跑中快速作業(yè),對體能和技術(shù)都要求較高。陳林靠行動打破質(zhì)疑,常人三個月才能掌握的基本技能,他用一個半月。他不僅成為班組信賴的左膀右臂,更以精細、快速、準確的操作,8年時間,完成安全提鉤128萬次、解體列車300萬輛。
2016年,陳林獲評鄭州北車站“四優(yōu)”共產(chǎn)黨員。2016年至2018年,他連續(xù)奪得車站調(diào)車職業(yè)技能競賽冠軍。2018年,他成為鄭州局第一位入選“新時代·鐵路榜樣”的職工。2020年1月,他獲得中宣部授予的“最美鐵路人”榮譽稱號。
陳林獲得的榮譽不止這些。他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他不為榮譽所累,不斷提醒自己以“空杯”心態(tài),緊盯當下,“保持專注”。
“秦師傅,下到場3道25061次掛車59輛,35鉤準備進行解體作業(yè);57機車,3道上峰信號好,綠閃……”駝峰作業(yè)樓,大家常親切稱呼“駝一樓”,在樓內(nèi)一處控制室,陳林正緊盯電視熒屏和電腦顯示器,通過對講機向機車調(diào)車長秦師傅和機車司機傳達指令。看到調(diào)車長給出的信號,火車司機隨之迅速啟動機車,駝峰連結(jié)員則依次進行列車摘鉤作業(yè)……伴隨著車輪摩擦軌道的聲音,各項工作在陳林調(diào)度指揮下,有條不紊推進。
“這四塊電視屏幕相當于駝峰值班員的‘眼睛’”,陳林介紹。在“眼睛”里,下行編組場37條股道、5個線束的解體情況,都能被清晰觀測。在懸吊的四塊電視屏幕下方工作臺上,是四臺電腦,分別運轉(zhuǎn)不同的操作系統(tǒng),每一個窗口的信息,陳林都需要熟練掌握,并能做出準確判斷和決策。
2019年6月,陳林一次性通過車站駝峰值班員在線考試和實際操作考試,獲得“上樓”資格。所謂“上樓”,即進入“駝一樓”工作。這是陳林在駝峰連結(jié)員崗位工作多年后的目標與期待。
電腦答題時,陳林10分鐘左右即完成作答。這得益于他平常擠時間學習和積累。不僅這次考試,過往多次考試,他從不臨時抱佛腳,“業(yè)務知識都已經(jīng)在腦子里”。
獲得駝峰值班員任職資格后,陳林跟著老師傅觀摩學習。他對自己要求是“必須要理解透徹”。嚴格遵循規(guī)章制度、確保安全操作基礎(chǔ)上,每一名駝峰值班員的操作風格各有不同。陳林延續(xù)曾經(jīng)當連結(jié)員時的穩(wěn)重,總喜歡提前做好準備,充分了解整體作業(yè)情況,穩(wěn)穩(wěn)當當推進各項調(diào)車任務計劃。
火車司機崔勇鵬是一名退伍軍人,一米九的大個子,2005年入職鄭州北車站。2015年,崔勇鵬見到陳林,“個兒不高,但看著挺精神的,那時他還負責‘解鉤’”。
待到陳林從“解鉤”的連結(jié)員,成長為領(lǐng)車的調(diào)車長時,開始與崔勇鵬成為搭檔。兩人常常在一個機車里工作,崔勇鵬明顯感覺,他有一些不一樣。
調(diào)車長的工作,是在駝峰值班員領(lǐng)導下,完成調(diào)車任務,準確、及時指揮機車司機?!艾F(xiàn)在,許多基本操作都實現(xiàn)了自動化,由機械控制,只有調(diào)車,還是依靠人判斷、操控,也因此,調(diào)車長的判斷很大程度決定我們的人身安全和行車安全”。在崔勇鵬記憶里,每一次陳林調(diào)車作業(yè),都事無巨細,“特別操心”。
崔勇鵬聊起陳林:“他書不離手,不僅僅學習自己的車務,還學我們的機務,很愛鉆研”。一次,列車行駛到一半,突然沒有電流,一旁的陳林迅速提出查找問題的方向,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崔勇鵬說:“火車在行進中突然出毛病,司機會分心、著急,他能很快幫我及時做出反應,甚至可以自行處理。過去的老調(diào)車長,機車出問題時,可以立刻上手解決。他很有我們老一輩調(diào)車長的風范?!?/p>
如今,陳林已擔任駝峰值班員,崔勇鵬對他成長的點點滴滴都看在眼里,“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和辛苦,特別不容易。整個班組上傳下達、‘一圈人’都需要他操心,壓力自然會比較大,因為關(guān)系到物資運輸安全、國家鐵路安全”。
陳林說,坐到駝峰值班員位置上,“不由得會有一種被催促的感覺”,因為他的決策,關(guān)系到整個班組的解體效率,這個時候考驗的不僅僅是能力,更有心態(tài)。從過去向往駝峰值班員崗位,到真正擔負這項職責,陳林坦言,確實難度不小,還需要時間去積累,但“真不后悔”。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擁護黨的綱領(lǐng),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zhí)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一次主題黨日活動,陳林帶領(lǐng)黨員突擊隊成員,重溫入黨誓詞。
自2012年入路以來,陳林由一名普通員工,漸漸成為身邊人,乃至鐵路人的榜樣。2018年12月,鄭州北車站下行車間黨支部建立一支“陳林式青年突擊隊”,這是車間第一次以人名命名的青年突擊隊。車間的黨員、團員都是突擊隊覆蓋對象。大家在做好本職工作同時,成為一支模范先鋒力量,以使命與擔當,將他們?nèi)粘0仙娴摹笆锞幗M場”建設(shè)得更好。
2021年12月,一天晚上,將近9點,陳林下班后,照常騎電動車從北站回家。和家人吃完晚飯,女兒在窗邊玩耍。這時,看著外面飄落的大朵雪花,女兒喊道:“爸爸,下雪啦!爸爸又該去單位掃雪啦!”
果然,陳林迅速換好衣服出發(fā)。地上的雪越來越厚,電動車不斷打滑。走到一半,他將電動車停放在路邊,一路小跑到北站。到了編組場,陳林的棉衣已被雪浸濕,有的同事也先到了。大家四人一組,帶上約25公斤的除雪包,立刻進行軌道除雪工作。道岔變換時,容易將積雪夾成冰,影響軌道變軌,大家就將除雪劑噴灑在軌道的縫隙間,就這樣在負責區(qū)域內(nèi),沿著軌道,逐一清掃。這一夜,大家都守在站里,以防有新情況發(fā)生。
每到下雪,鐵路人“以雪為令”,再晚也要趕到現(xiàn)場,緊急清雪,確保編組場作業(yè)安全。這樣的時刻不勝枚舉。
今年1月22日,正逢春運期間,一場大雪再次成為行動的號令。編組場的年輕人再度出發(fā),或清掃道岔積雪,或用鐵鍬鏟去作業(yè)通道的積雪,或背著除雪劑,噴灑、涂抹各道岔,或鋪設(shè)防滑墊……以確保設(shè)備正常運轉(zhuǎn),列車安全解體、準確編組。
“明確目標,崗位奉獻,再創(chuàng)佳績”正體現(xiàn)在一次次堅守、志愿服務之中?!按缶譃橹?,暢通為本,服務路網(wǎng),奉獻社會”的北站宗旨就有了最堅強的支撐——“我們”。
許多突擊隊成員利用歇班時間,擔負起更多站內(nèi)責任。秋冬季節(jié),樹葉飄灑,鋪滿多條軌道。有的突擊隊成員下白班或夜班,就自覺到現(xiàn)場清掃落葉,或撿拾附近的垃圾。
遇到因疫情防控出現(xiàn)人員緊張的局面,不止陳林,越來越多年輕人主動站出來,沖在第一線。替班、值班守夜……場景多是細小的,大家覺得挺正常,“哪里需要去哪里”,“年輕同志間,有一種正能量在激勵他們”“集體氛圍非常和諧”。
突擊隊成員王子揚說,“黨旗飄在哪里,我們就走向哪里;模范站在哪里,我們就奔向哪里”;徐剛說,“我們不僅要有一個陳林,還要打造一批‘陳林式’”……陳林“干一行就行一行”“不服輸”等精神在站里口口相傳,激勵年輕鐵路人奮力向前。
陳林是鄭州本地人,能在家鄉(xiāng)將工作當事業(yè),并打拼出一定成績,他感到幸福而驕傲?!班嵵荼避囌具@么大一個平臺,每個人都有機會,就看能不能抓住,我也很幸運”,陳林說。
鄭州北車站團委書記許子健觀察,陳林身上有股子韌勁。陳林負責連結(jié)員工作時,一次白班任務量格外大,他衣服已經(jīng)濕透,在完成12小時作業(yè)后,拖著有點虛脫的身體走向訓練場,進行體能訓練。
有同事勸他,“歇一天吧,少練一次沒有關(guān)系”。陳林說:“雖然少練一次關(guān)系不大,卻開了一個壞的頭。就像一個堤壩,只要有一滴水滲出來,就會有二滴、三滴,最終會使整個堤壩坍塌?!?/p>
陳林不給自己懈怠的理由,認準目標、不斷向前。駝峰連結(jié)員、調(diào)車長、駝峰值班員……現(xiàn)在工作越來越忙碌,他就在家里多安裝一截單杠,便于健身。
不僅僅是堅韌,穩(wěn)妥、凡事總提前一步,也是陳林入路以來的工作習慣。他認為,這源于自己在部隊當兵時留下的“印記”。那時,老班長常和他講,凡事都要提前一些,這意味著準備充足,為干成事、把事做好打牢根基。他總從細微處著手,并不斷自我提升。
鐵路工作環(huán)環(huán)相扣,關(guān)系到人員安全、鐵路安全,關(guān)系到整條鐵路健康運轉(zhuǎn)。兩年軍旅生涯,讓陳林在自覺履行“人民鐵路為人民”宗旨時,更加積極主動。他說,“軍人的使命感,發(fā)自內(nèi)心”。
在編組場,“駝峰”被認為是編組站的形象代言,站里還將“駝峰”定位為鄭州北車站的文化源。駝峰精神,陳林鄭重講到,是“擔當健行、任重致遠”。
在鄭州北車站職工體育活動中心,有一面勞模榮譽墻,將不同時期的先進人物照片、事跡展現(xiàn)給年輕一輩。陳林從中汲取力量,“能當先進、勞模,背后是一步步的付出”。如今,陳林獲得“最美鐵路人”時的照片,也被張貼起來,成為站里紅色教育內(nèi)容的一部分。
鐵路人忙碌,除了肩上的使命與責任,總有家人的愛與支持。班主任王小明常常囑咐陳林,忙碌之余,一定要顧好自己的小家。陳林的父親也是一位鐵路人,很理解兒子的辛苦。父母很少問陳林工作上的事情,每次聽陳林講起只言片語,都“聽得可帶勁”。愛人李楠,對陳林要求很少,最重要的“是在一起的時光,哪怕什么都不說,待在一起就很好”。
鄭州北車站近年來在發(fā)生變化:地面鋪設(shè)瀝青、透水磚,場地變得平整、整潔,綠植點綴其間,成為大家口中的“花園式編組站”。每年三四月,編組場行進不歇的列車穿行于一片春意,充滿生機。
站里的氛圍總為陳林津津樂道,“很溫暖”,“很有人文關(guān)懷”。陳林說,在這個溫暖大家庭里,個人成長就像竹子,也許一開始會很慢、不起眼,但是根底扎實后,就會有成長和收獲。談及未來,他依然著眼于當下,“踏實知足地做好所負責的每件事,把駝峰值班員工作干到出彩”。
責任編輯 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