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沅衡
他曾是一名天之驕子,憑借對鐵路工作的熱愛,成為技術精湛的鐵路青年業(yè)務骨干。
他曾是一名鐵道兵部隊助勤,遠赴越南,在抗美援越戰(zhàn)爭中,滿懷對祖國的忠誠,為保障越北重要戰(zhàn)略通道、戰(zhàn)備鐵路橋——梅花大橋作出重要貢獻。
現(xiàn)在,他是一名執(zhí)著幫助長眠在異國烈士“回家”的老人。近年來,他不顧年近八旬,舍棄天倫之樂,與兒女一起為數(shù)十位烈士找到親屬。
他是原河南鐵路局洛陽鐵路分局退休干部李金超。在人生中每一步,他的選擇與堅守,都與國家需要緊密相連。
“我要當個人民的英雄!”從記事起,這就是李金超心中的理想。
李金超1938年生人,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出生的他早早知道生活的艱辛與不易,勤奮好學、為人忠厚成了他學生時代的標簽。伴隨年齡增長,時光褪去他的青澀,歲月抹去他的棱角,但始終不變的還是那個想做人民英雄的李金超。
1961年,從天津鐵路工程學校畢業(yè),李金超背上行囊,獨自趕往原河南鐵路局洛陽鐵路分局三門峽工務段報到。初來乍到,他第一次見鐵路工作現(xiàn)場,對什么都好奇。“那時看見師傅手里拿著鎬頭會問,看見工人揮舞的鐵釘耙也會問。別人對我也很好奇,那個年代,大學生到鐵路一線工作,還是很少見”。李金超回憶。
懷著對鐵路工作的好奇,李金超走上工作崗位。他認真好學,師傅們都愿意把技術經(jīng)驗傳授給他。就這樣,李金超迅速完成從學生到鐵路職工的身份轉變,從懵懂無知到成為一名基層技術骨干,迅速培養(yǎng)起對鐵路工作的滿腔熱情。
四五年后,李金超身上已沒有初到鐵路的懵懂和青澀,而是成長為一名成熟內斂、技術高超的年輕骨干,負責鐵路線路技術工作。工作中,他與同事們每天巡線、排查、保養(yǎng)、分析,不放過一絲一毫安全隱患,守護鐵路線橋安全。外出巡線時,李金超總是隨身帶著一本技術簿,隨時記錄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1965年4月初,總參謀部下達命令:由鐵道兵組建一支特別鐵道工程部隊,開赴越南援越抗美。李金超接到原鄭州鐵路局電話,因為他業(yè)務素養(yǎng)好、技術水平高,組織上給予他新的任務,參加鐵道兵部隊助勤,搶修鐵路。
得知能成為一名鐵道兵助勤消息的那一刻,李金超很振奮。沒能參軍,成為一名戰(zhàn)士,一直是他心中遺憾,軍人在他心里一直都是英雄般的存在。這一次,他離自己的英雄夢那么近。
當時,鐵道兵是一個獨立兵種,主要任務是部隊作戰(zhàn)時擔負戰(zhàn)區(qū)鐵路搶修搶建任務,保障軍隊的機動和作戰(zhàn)物資、人員的輸送;對棄守地域的鐵路實施中斷,阻滯敵方行動;必要時實施鐵路運輸軍事管理。平時,主要參加鐵路建設和國防工程施工,并通過施工和專業(yè)訓練提高技術水平和作戰(zhàn)能力。
臨行前,李金超找到平時經(jīng)常指導自己的團支部書記。“書記,我剛接到通知,馬上要去局里報到,感謝您這幾年的教導!”
“加油!好好表現(xiàn),你一直是咱車間的青年標桿,去了就好好工作,不要怕吃苦,要擔得起事、干得了活?!眻F支部書記鼓勵李金超。
“放心吧,書記!你平時給我說的話,我都記在心里,謙卑為上、扎實工作、咬緊牙關、努力向前?!崩罱鸪f。
次日,帶著領導和同事的叮囑,李金超踏上嶄新的征程。迎接他的,除了兒時美好的英雄夢,還有不盡困難和挑戰(zhàn)。與李金超同去部隊助勤的,是原鄭州局李守森。在去往新報到地途中,李金超反復翻閱自己隨身攜帶的技術資料,那些是他幾年間的工作經(jīng)驗和成果。雖然不清楚自己去那邊具體做什么,但李金超料想總該能用到自己的技術,“希望自己能夠不辜負車間團支部書記囑咐,一定發(fā)揮自己最大力量”。
路途漫漫,他們按計劃時間到達長沙某鐵道兵留守處報到。剛進部隊大院,李金超赫然看到墻面上的大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艱苦奮斗、志在四方”。經(jīng)過簡單的交接任務,兩人便被安排轉運,去往最終目的地——越南諒山。
諒山不僅是越北交通樞紐,而且是越南首都河內的門戶屏障。周圍被扣馬山、巴外山等山嶺及一系列高地環(huán)抱,地形十分險峻。如果在越北用兵,諒山正是鎖鑰之地,守住它,可將來敵擋在越北山地,這塊軍事重地就是未來李金超堅守的地方。
1965年11月初,李金超奔赴越南諒山,成為中國志愿工程隊一支隊四大隊隊部作戰(zhàn)股技術員。他的任務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是作為一名鐵道兵的基本職責。
“小李,你是咱們隊長和上級部門請來的高材生,我們這些老家伙都是憑經(jīng)驗搞工程,以后還要向你多多學習?!痹谯吡_河諒山段勘察現(xiàn)場,中越兩方總工程師一見到前來報到的李金超,就交給他當時面臨的一個難題:“四大隊要在這里修建一座戰(zhàn)備鐵路橋——梅花大橋,但是還沒有最終敲定設計圖紙,正好你來看一眼,有啥說啥,千萬不要拘謹。”
中方總工程師凌總從助手旁邊要來一沓畫滿梅花大橋細節(jié)的施工設計圖紙,遞給剛放下行李的李金超。時間好像被短暫地按下了暫停鍵,李金超看著圖紙默默思考。
“領導,您看看這里,橋梁結構肯定沒有問題,但橋樁基礎可能還有更適合的方式。根據(jù)當前常見構造和施工方法,圻羅河諒山段設計大橋現(xiàn)在采取的是沉井基礎,但是考慮到圻羅河的河床和巖石基礎,為了提高戰(zhàn)備大橋的穩(wěn)定性和堅固性,現(xiàn)階段采取擴大基礎打橋樁,更適合這個地形?!边^了一會,李金超給出自己的意見,語氣堅定。
大橋越方總工程師阮光鏡和中方總工程師凌總相互對視一眼,露出肯定的笑容?!熬烤故遣捎贸辆A還是擴大基礎,這個問題我們也剛剛有定論,沉井基礎是已經(jīng)成熟的工藝,埋深大,整體性好,但工期較長,我們現(xiàn)在等不起。擴大基礎更適合這個河床巖石基層,工期也相對較短,是目前首選??磥?,這次組織真給我們調來了‘寶貝’?!?/p>
就這樣,李金超參加到戰(zhàn)備鐵路橋——梅花大橋建設中。其中,由他負責的“索道式混凝土運輸設備”,成為整個工程建設的亮點。1966年,時任鐵道部副部長郭魯率中國鐵道代表團訪問越南期間,對此設備的設計、安裝和使用性能非常滿意,對李金超進行通報表揚,越方也經(jīng)常組織鐵路代表團參觀這個先進設備。
梅花大橋是越南河同鐵路在諒山市東南郊橫跨奇窮河的大橋。作為北越重要戰(zhàn)略要道,從1965年起,梅花大橋就是美國空軍與海軍航空兵最重要的轟炸目標之一。李金超回憶,每隔十天半月,美軍機群就大規(guī)模轟炸一次,炸彈像密集的雨點一樣投下。
一次,李金超步行到梅花大橋工地,在距離大橋還有100多米時,一群美軍飛機突然對大橋進行轟炸,一枚枚炸彈在他身邊炸響,他連忙躲進一個防空洞。轟炸結束后,他發(fā)現(xiàn)梅花大橋已經(jīng)被炸斷,13名戰(zhàn)士犧牲。
“隊長,他們就這樣犧牲了嗎?明明昨天咱們還在一起吃飯,一起談論回家后要娶媳婦生個大胖小子,現(xiàn)在怎么成這樣了,他們的家人該有多傷心。”面對平時頗為照顧自己的大隊長,李金超不禁哭出了聲。
“小李,這就是戰(zhàn)爭,我們都是抱著隨時為祖國奉獻的覺悟投入戰(zhàn)斗,他們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大隊長咬牙忍住心中痛楚,一邊安慰李金超,一邊籌劃下一步搶修工作安排。
歷經(jīng)戰(zhàn)爭殘酷,李金超認識到生命珍貴,生離死別給李金超留下極深的印象。1968年,李金超奉命回國,援越抗美成為他一生中寶貴的回憶。這段經(jīng)歷也讓他深刻認識到家鄉(xiāng)親情的可貴、和平歲月的珍貴,以及英雄精神的不朽。
回到車間的李金超,受到英雄般熱烈的歡迎。車間團支書說:“金超,你終于回來了!我們都聽說了你的光榮事跡,你負責的‘索道式混凝土運輸設備’現(xiàn)在也成了咱們局的技術成果,小伙子真給大家伙爭氣!”
“在越南,我時刻想念咱們車間和大家,戰(zhàn)爭太無情,我只恨自己不能建成一座炸不毀的橋,守護那些沖鋒的英雄”,談及三年助勤時光,李金超說,“我們要守住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回國后,李金超返回原單位鄭州鐵路局三門峽西工務段工作。他很快調整心態(tài),重新投入到緊張的鐵路建設中。李金超曾在原鄭州鐵路局鐵路公安分處擔任助勤,又到洛陽鐵路分局工電科工作。1985年,他調任洛陽線路工程段,在此工作直至退休。
原鄭州鐵路局洛陽分局管轄鐵路沿線礦源密集,物產豐富,工廠星羅棋布,農副土特產頗多,鐵路發(fā)展迅速。幾十年間,李金超見證、參與洛陽鐵路蓬勃發(fā)展。至1985年底,洛陽分局管轄的鐵路由原來一條隴海鐵路發(fā)展為隴海、焦枝(即焦柳)、洛宜等多條。此外還修建117條廠礦企業(yè)專用線,使原洛陽鐵路分局的營業(yè)線里程,由1953年357公里,增延到1985年764公里;延展長度,由1957年518公里,增延到1985年1618公里,支持沿線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
2016年,已經(jīng)退休的李金超在兒子陪同下,第一次重返越南。他們先找到當年的翻譯,又找到諒佳中國烈士陵園,向越南諒佳鐵路局獻上他親手制作的紀念梅花大橋五十周年紀念品,向長眠于此的82名英烈祭拜?!拔覀円浀脷v史,銘記英雄,這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傳承?!崩罱鸪f。
民族精神、家國情懷,貫穿在李金超人生的重要選擇中。不論身處炮火硝煙,還是投身鐵路建設,他的人生選擇,始終與國家需要緊密相連。
(作者單位:鄭州工務機械段)
責任編輯 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