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 張丹雨
六月的第一天是兒童節(jié),每逢此時,孩子們無憂無慮的樣子作為夏天最美的景色,格外引人注目。
每個人在孩童時期對世界毫無顧慮的探索,都會給自己留下純然記憶。2019年,15歲的好妹獨自前往內蒙古草原,通過相機表達自己的觀察、情緒和體會,自由自在地呈現出心中的“詩與遠方”。
阿根廷女攝影師伊琳娜·沃寧(Irina Werning)則用一組跨越數十年的《回到未來》(Back to theFuture)帶我們坐上“時空穿梭機”。那些成對出現的照片,一邊是主人公的童年舊照,另一邊是他或她對老照片中自己兒時形象姿態(tài)相類的重新演繹:曾經幼稚的童顏被流轉的時光打磨成今天的模樣,天真青澀的“正太”變成滿臉滄桑的大叔,軟萌嬌嫩的“蘿莉”化作干練優(yōu)雅的姐姐,父母青絲染霜,孩子與幼稚作別……
酷愛拍攝全球各地世界遺產的周劍生說,他的少年時期是陽光燦爛的日子:騎著三槍牌自行車在北京城里拉風地穿梭,與小伙伴們互相壯膽,在北海公園同陌生女孩搭話。彼時,他白天用父親的相機給一個女孩拍照,當夜便沖洗出自己此生的第一個膠卷。數十年過去,雖然青春不再,周劍生的鏡頭也已轉向展現大自然千萬年的造化或人類文明的珍貴遺存,但昔日那些如“初戀般的影像”,仍是他心中的美好留印。
2022年6月11日是第六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本期雜志為讀者獻上了周劍生和譚明兩位世界遺產攝影師的佳作精選。拍攝世界遺產是攝影師對自然文明與人類文明的尋根與回望,萬水千山走遍,過程中的驚險時刻和趣聞軼事,給最終的視覺呈現添加了更豐富的營養(yǎng)。
回望,是有些人對自己的尋根之旅。厄瓜多爾攝影師伊莎多拉·羅梅羅(Isadora Romero)偶然得知自己的祖輩曾是“種子守護者”,他們培育的馬鈴薯品種有些留存至今。她因此拿起相機,前往哥倫比亞,開始了自己的尋根之旅。
回望,也是身為后生的我們向前輩的致敬。6月,“中圖工造”欄目為大家?guī)淼氖且呀浲诵莸闹袊鴪D片社相機維修高級技師劉步春的故事,他會領著我們打開他的寶藏工具箱。
帶著對未知世界巨大的好奇,攝影師們從不同的原點出發(fā),進行對世界的尋找與觀察。馮偉以畫家和攝影家兩種視角,將庫姆塔格沙漠帶到我們面前,那一幅幅沙漠照片卻猶如攝影者的自拍,充滿個性;陳解法以“江南雨”為主題,以跨越半個世紀的影像,展現出自己對生長于斯的江南古鎮(zhèn)的視覺印象;布萊德·沃爾斯(Brad Walls)選擇用無人機從空中俯瞰游泳池,結果獲得了充滿圖案感和節(jié)奏感的幾何化影像;邵欣總結自己多年拍攝名人的嫻熟經驗,教我們如何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快照式名人攝影”;新華社攝影記者黃宗治則努力把工作中曾對自己心靈有所觸動的新聞照片呈現在我們面前……
夏之六月,火熱而旺盛,讓我們以童年之名,與《攝影世界》一起,探索世界的鮮活成長與豐富美好。7D04E7E0-EDAA-4EE5-98D3-6D389CCAA1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