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經濟新聞》6月7日文章,原題:中國無人配送車的數(shù)量因人手不足和防疫封控激增,預計到2025年數(shù)量將是現(xiàn)在的10倍在中國,無人配送車正在快速普及。為了應對人手不足和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城市靜態(tài)管理,很多科技巨頭和新興公司通過使用無人配送車來替代傳統(tǒng)的快速配送方式。有調查公司預測,到2025年,中國無人配送車的數(shù)量將增至現(xiàn)在的10倍以上,達到6萬輛。而降低無人配送車的成本和解決使用方面的安全問題,將是它們未來能否全面普及的關鍵。
位于廣州的“國際生物島”是一個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的小島,聚集了很多生物行業(yè)企業(yè)。這里每天通常有3至6輛無人配送車,每天早晚兩次進行配送服務,每輛車可裝載20份餐食。人們只要向無人配送車揮揮手,它們就會自動停下來。通過智能手機掃描二維碼,用戶就能購買快餐。制造這些無人配送車的是當?shù)匾患铱萍脊?。今?月,在獲得地方政府批準后,該公司的無人配送車開始提供送餐服務。一名女性白領接受采訪時稱:“這附近沒有食堂,點外賣也非常不便,通過無人配送車買飯十分方便?!?/p>
在電國,從2018年開始,京東、美團、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開始使用無人配送車進行商品和生鮮食品配送。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應對人力短缺,并提高服務效率、降低運輸成本。此外,在上海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實施靜態(tài)管理期間,無人配送車也發(fā)揮了作用。據中國媒體報道,上海市內經投用建據中已入了500輛無人配送車。
中國調查公司億歐智庫預測,中國用于送貨和外賣的無人配送車數(shù)量將從2021年的2000輛增至2022年的5000輛,至02025年有望增至6萬輛。還有電動汽車行業(yè)組織預測,今后中國的無人配送車數(shù)量有望達到500萬輛。
與此同時,無人配送車的成本和利潤是運營商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目前,每輛無人配送車的價格在10萬至30萬元人民幣之間,加上維護費用,與人工配送相比,無人配送車的成本仍然相對昂、貴。上述無人配送車公司高管曾表示,“未來3到5年可將每輛車成本降低一半”,但這未必能完全實現(xiàn)。
因此,如何降低無人配送車的成本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蔣決定無人配送車未來能否在中國普及。(作者川上尚志,曾茂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