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一個浪漫而富于玄想的民族?,F(xiàn)實世界之外,先民們以想象營構(gòu)出了各式各樣的虛幻世界—仙境冥界,龍宮異域,道教的七十二洞天和三十六福地,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等,無不瑰麗動人,令人異想翩翩。龍與龍宮,就是其中最奇幻的想象之一。
在蠻荒的上古時代,先民們無法解釋自然萬物的變化和自身的生老病死,就用想象構(gòu)織現(xiàn)實世界之外的另一個超現(xiàn)實時空,設(shè)想某處存在著人類無法輕易抵達的神境仙鄉(xiāng)、鬼域冥界或異域秘境,那里居住、生活著神仙鬼魅、魂靈精怪和異族他類。
這些想象形成了中華民族最初的神話傳說和觀念信仰,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累積和豐富,然后通過宗教、文學(xué)等形式保存、流播、傳承,成為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龍和水府龍宮就是其中最為奇幻的想象之一。龍宮是蛟龍與其他水中靈怪的世界,是中華民族龍崇拜的衍生想象之地。學(xué)者朱學(xué)良認(rèn)為,中華民族的龍崇拜源遠(yuǎn)流長,自上古至秦漢經(jīng)歷了“圖騰崇拜、靈物崇拜、神靈崇拜、王權(quán)崇拜”四個階段后,漢末隨著佛教的傳入,佛教經(jīng)典中龍的種種傳說故事與中國傳統(tǒng)的龍崇拜相結(jié)合,并在隋唐之際形成了龍王信仰,龍宮便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龍的物形、人形與神格
龍作為虛擬的崇拜圖騰,被先民認(rèn)為是鱗蟲之長,能虛能實,能大能小,可在深泉與九天間自由潛躍?!墩f文解字·龍部》云:“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xì)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彪S著封建皇權(quán)的神秘化,龍逐漸成為人間帝王的象征。
龍能隨意變化為鱗蟲或人形,唐代傳奇小說中對此記載最為豐富。在鱗蟲形態(tài)時,以蛇形最為普遍,帝王宮室如故宮柱廊宮墻等處刻繪的各種龍飾就是這一形態(tài)。在谷神子的《博異志·趙齊嵩》中,趙齊嵩于石窟中見龍:“俄而隨云有巨赤斑蛇,粗合拱,鱗甲煥然。擺頭而雙角出,蜿身而四足生,奮迅鬐鬣,搖動首尾,乃知龍也?!?/p>
蛇形之外,龍也可呈魚形,如《紀(jì)聞·盧翰》中盧翰得一圓石,“中有白魚約長寸余,隨石宛轉(zhuǎn)落澗中,漸盈尺,俄長丈余,鼓鬐掉尾”;也有為龜鱉形者,如薛用弱《集異記》中所載劉禹錫貞元中寓居滎澤,大雨之后,于杏樹下所見之龍,即是龜鱉形;或有如葉形者,《酉陽雜俎》中史秀才游華山時,看到溪流中一片樹葉“葉大如掌,紅潤可愛”,便放入懷中,漸覺懷中沉重,拿出一看,“覺葉上鱗起,栗栗而動”,驚懼地扔掉紅葉,對眾人說“此必龍也,可速去矣”,眾人驚恐,奔逃下山,“史下山未半,風(fēng)雷大至”;如犬形者,《宣室志》中盧君一日獨自郊游時,見二只白犬“腰甚長而其臆豐,飄然若墜”,頗感奇異,立馬觀望,看見“俄而其犬俱跳入于一湫中,已而湫浪泛騰,旋有二白龍自湫中起”,盧恐懼,快馬加鞭返回,路上衣盡沾濕,“方悟二犬乃龍也”。
《管子》云:“龍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變化無日,上下無時,謂之神?!饼堧m為神,但也常常以人形出現(xiàn);或時而物形,時而人形,隨意變化。如唐代小說《洞庭靈姻傳》中的龍女、洞庭君和錢塘君為人形。柳毅于道畔初見龍女時,龍女是一牧羊婦人。洞庭君亦人形,如人間君王,“披紫衣,執(zhí)青玉”。錢塘君人形時,“披紫裳,執(zhí)青玉,貌聳神溢”,當(dāng)他聽聞龍女被辱,奮出搏殺涇川小龍時,則是以物形而往:“俄有赤龍長千余尺,電目血舌,朱鱗火鬣,項掣金鎖,鎖牽玉柱,千雷萬霆,激繞其身,霰雪雨雹,一時皆下。乃擘青天而飛去?!?/p>
在中國的龍神崇拜中,龍主要是以物形存在,人形龍的形象是隨著佛教中龍形象的傳入而出現(xiàn)的?!抖赐レ`姻傳》中龍的帝王形象奠定了后世人格化龍王的基本形象,影響巨大,并因此衍生出龐大的家族,龍王之外,又出現(xiàn)了龍女、龍子、龍母等形象。哪吒鬧海傳說以及《西游記》中的龍王家族就支系分明,十分龐大。唐玄宗時,詔祠龍池,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至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此后逐漸形成了凡有水處皆有龍王的觀念,四海龍王之說也逐漸形成,至清雍正二年(1724年)敕封四海龍王之神。
中華民族對龍的崇拜,從史前時期就已開始,且很早就已將龍與雷電云雨相聯(lián)系。施云致雨也就自然成為龍王家族的重要職責(zé)和神力。故宋代趙彥衛(wèi)《云麓漫鈔》云:“《史記·西門豹傳》說河伯,而《楚辭》亦有《河伯》詞,則知古祭水神曰河伯。自釋氏書入,中土有龍王之說,而河伯無聞矣?!?/p>
龍宮及其位置
龍王及其家族所居處為龍宮。龍宮源自佛教,丁福?!斗饘W(xué)大辭典》云:“龍王之宮殿,在大海之底,為龍王之神力所化作?!饼垖m亦多處江海湖泊等水中,《洞庭靈姻傳》中,柳毅所見的洞庭龍宮位于洞庭湖底,“臺閣相向,門戶千萬”,是一座巨大無比的建筑群:
始見臺閣相向,門戶千萬,奇草珍木,無所不有。夫乃止毅,停于大室之隅,曰:“客當(dāng)居此以伺焉?!币阍唬骸按撕嗡??”夫曰:“此靈虛殿也?!敝B視之,則人間珍寶,畢盡于此。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簾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飾琥珀于虹棟。奇秀深杳,不可殫言。
不難看出,龍宮類似人間帝王宮闕與王侯豪貴之朱門甲第,同時又有水府洞天的特點,如其宮殿名“凝光殿”“凝碧宮”“清光閣”“潛景殿”等,龍宮也總是籠罩在一層晶瑩剔透的盈盈波光中。
龍宮也有藏于山中者。唐代小說《續(xù)玄怪錄·李衛(wèi)公靖》中李靖所遇的龍宮即在霍山中。李靖逐鹿迷路,見燈火光,馳赴,“既至,乃朱門大第,墻宇甚峻”。在《梁四公記》中龍女所居龍宮,則在洞穴之中,“震澤中,洞庭山南有洞穴深百余尺”,“至一龍宮。周圍四五里,下有青泥至膝,有宮室門闕。龍以氣辟水,霏如輕霧,晝夜光明”。此外還有藏于鬧市者,幾乎無處不能有龍宮。
龍宮中的珍寶
據(jù)佛教經(jīng)典,海龍王化建龍宮時,就有無限珠寶,《大法炬陀羅尼經(jīng)》卷五《忍校量品第十》云:“是大海水深八萬四千由旬,其下乃有諸龍宮殿住所及阿修羅迦樓羅等宮殿住處,所有眾寶及大海中種種寶珠?!惫试诜鸾讨?,龍宮不僅為龍王居住的宮殿,還是現(xiàn)世佛法隱沒時龍王護持財寶、經(jīng)卷之所在,所以龍宮中往往寶貨堆積。如唐代張讀《宣室志·消面蟲》故事中,陸颙隨胡人入龍宮,即云:
乃游龍宮,入蛟室,奇珍怪寶,惟意所擇。才一夕,而獲甚多。胡人謂颙曰:“此可以致億萬之貨矣?!币讯忠哉湄悢?shù)品遺于颙。貨與南越,獲金千鎰,由是益富。其后竟不仕,老于閩越中也。
《洞庭靈姻傳》中柳毅入龍宮,所見“則人間珍寶,畢盡于此”。后洞庭君、錢塘君等于宴席上饋贈柳毅各種寶貨,不僅有人間所無的開水犀(可以把水分開的犀牛角)和照夜璣(夜明珠),還有人間的各種金銀珠玉、綾羅綃綺等奇珍異寶。
在龍宮寶貨中,最具特色的當(dāng)數(shù)珠璣了,佛教故事云龍頷下有珠,故在唐人小說中,多有龍酬人以珠的故事。如《梁四公記》中,羅子春入龍宮,龍女即贈其寶珠:“龍女知帝禮之,以大珠三,小珠七,雜珠一石,以報帝?!?/p>
龍宮意象中的寶貨,與佛教經(jīng)典中的龍宮為龍王護持財寶、經(jīng)卷之所在的傳說相關(guān)。唐以后,龍宮意象中的寶貨不斷充實,幾乎成為一切寶藏之源,如《西游記》中的龍宮即是如此。
在中華民族的超現(xiàn)實想象中,如果說冥界地獄、極樂凈土的構(gòu)設(shè)目的在于安放靈魂,并與人生終極評判相聯(lián)系,寄托著對人性良善的道德勸導(dǎo),那么對水府龍宮的推想則與人們心中無法遏制的探索世界未知領(lǐng)域的好奇心有關(guān)。究其本質(zhì),這一切想象都是為了彌補現(xiàn)實世界和人生的種種缺陷與不足,寄托人們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超越現(xiàn)實的企盼??傊?,傳統(tǒng)文化中的超現(xiàn)實想象可謂多姿多彩、絢爛繽紛,但無論如何異想翩翩,無不依托深厚的民族心理積淀,在瑰奇豐富的表象之下,更有著深刻的理性思考和精神內(nèi)涵。
熊明,中國海洋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