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如何以恰當?shù)姆绞街v述歷史

        2022-06-07 06:15:29霍艷
        南方文壇 2022年3期
        關鍵詞:文學歷史

        作為著名的文學評論家,陳福民一直以“述而不作”著稱,在他為數(shù)不多的文字里,一篇與青年評論家項靜的對談《文學內(nèi)部的自我循環(huán)與自我圣化,于真正的文學見識并無補益》值得注意。盡管對談的起點是討論當代文學發(fā)展和研究現(xiàn)狀,但在很大的篇幅里陳福民談到了對于歷史的看法??梢娢膶W研究與歷史思考在他人生里占據(jù)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和很多人一樣,陳福民的歷史啟蒙源于《史記》,早年的歷史知識和文學感情都來源于此。他把“列傳”當作一篇篇精彩的小說閱讀,驚嘆于司馬遷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但伴隨著不斷成長與閱讀,他開始反思中國歷史與文學相互交融這一特色:“軸心時代的文史哲——經(jīng)史子集四部,內(nèi)容上重疊交互,在義理與辭章兩方面彼此借重,可以說是中國文學的源頭。文學部分后來雖然從中間分離出來,但在知識類別的區(qū)分上并不鮮明,觀念方面的植入式影響一直是持久而深遠的,這也是民間史學認知嚴重影響文學寫作的原因之一?!雹偎J為這一特色嚴重影響到了中國人的歷史觀念塑造,史學家的純正歷史講述,往往敵不過文學家的歷史演義②。一些故事已經(jīng)到了荒誕不經(jīng)的程度,卻鮮有人去考證真?zhèn)巍?/p>

        歷史演義的重要形式就是小說。小說作為平民階層興起的文學形式,雖不以言志抒情見長,但依靠繪聲繪色的講述方式在官方的歷史記錄之外,建立起一條新的歷史線索,也融入敘述者大量的主觀感受。對于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底層民眾,他們難以接觸到精英階層的正規(guī)歷史敘述,只能依靠戲曲、小說等平民文藝形式了解歷史,并且伴隨著不斷地傳播、演繹又投射進自己的情感。敘述者和接受者的雙重演繹“潛在地賦予了小說某種不自覺的承擔,使得小說時而又變得‘大說’起來”③。陳福民舉例:“《三國演義》的影響遠遠大于《三國志》,《隋唐演義》的影響遠大于新舊《唐書》,《說岳全傳》則幾乎取代了《宋史》,等等。上述演義在歷史掌故、敘事立場、人物評價等方面已與真實歷史相去甚遠,卻仍始終占據(jù)民間認知的主流。”④進而影響了民眾的歷史觀,至于以小說為底本的戲劇,對于善惡忠奸的刻畫更為臉譜化。

        這種影響也深刻地體現(xiàn)到陳福民所從事的中國當代文學發(fā)展中:一種是當代文學直接套用民間故事結構,譜寫英雄傳奇;另一種是作家在涉及重要歷史事件形成歷史判斷時,融入強烈的主觀情感投射。尤其是1980年代后期伴隨思想解放運動,對于歷史的反思、解構也在兇猛推進,“重寫歷史”浪潮興起。張煒的《古船》就是標志性作品,陳福民在評論時談道:“它不再把權威歷史話語奉為圭臬,不以把詮釋主流歷史圖景當成文學寫作的最高法則。思想解放運動和現(xiàn)實的沖擊,使作家獲得了對歷史的個人性的新認識和新體驗,他們試圖將這種不同于以往的認識和體驗寫入作品中?!雹葸@種“不同以往”在于雖然仍描述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土社會和倫理生活,但開始以凸顯個體的存在價值來表達對歷史、政治壓迫的反彈。

        1980年代“個人性”雖然嘗試掙脫但仍被包裹在強烈的整體歷史觀之中⑥。到了1990年代興起的“新歷史主義小說”,歷史徹底淪為個人表演的背景,以碎片化、偶然化、欲望化的小歷史顛覆大歷史。邁入新世紀,寫作者的知識分子啟蒙地位開始陷落,文學面臨影像等多媒體形式的沖擊,作家想通過重返歷史來重新建立和時代的關系,歷史變?yōu)椤胺椒ā北辉俣日掀饋?。只不過他們在歷史敘述中投入過多的情感附加,這種情感遠遠超過了他們所能調(diào)動的知識儲備,使得他們的歷史敘述雖有一腔熱血卻顯得單調(diào)簡化,只能以文學的筆觸將歷史變得風景化、奇觀化、本質化⑦。這種“虛構的自由”和“情感的真實”成為作家處理歷史題材的尚方寶劍⑧。當代文學的寫作者不再像現(xiàn)代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那樣具有與歷史同構的主體性⑨。相反一些人依靠追求與歷史背道而馳來彰顯存在的價值。

        與此同時,歷史言說在大眾媒介始終作為熱門話題,既有“百家講壇”這類類似于說書的電視節(jié)目,也有“煮酒論史”等網(wǎng)絡論壇,喜歡歷史的普通民眾濟濟一堂,以通俗的方式讀解歷史。這些歷史言說的特點是著力于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細節(jié)描述,將史料以逸聞、傳說的形式加以演繹,用“故事”吸引受眾,力圖講出“趣味性”⑩。但在史實上不盡準確,充滿了夸張與想象,也缺乏歷史邏輯的梳理和宏觀的視野。近年隨著新媒介的發(fā)展,一批非學院派的歷史寫作者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崛起,他們更具有公共關懷,“為大眾讀者提供了更通俗有趣的歷史敘事,也為理解歷史提供了更多元的視角,但也因其專業(yè)性遭到諸多的爭議”11。

        文學和大眾媒介的歷史敘事深刻影響著21世紀以來人們的歷史觀,而正統(tǒng)的歷史研究越來越變成一種專門化的學問。民國以來強調(diào)材料考證、方法科學和學術規(guī)范的史學轉型盡管取得進步,但面對紛繁復雜的史料,研究者的敘事能力卻逐漸喪失12。研究對象越來越精細化,知識呈碎片化羅列,缺乏宏觀把握和體系建構,導致歷史研究逐步退出公共空間。西方的后現(xiàn)代史學雖然對敘述、符號、修辭、書寫形式對于歷史研究的作用越來越關注13,但又將歷史全然視為虛構的產(chǎn)物,失去了一個歷史敘事的立足點。

        中國人大多喜歡歷史,也喜歡在歷史問題上表達自己的見解,每個人都想知道自己從何處來,到何處去,想從前人的生命經(jīng)驗中,尋找人生困惑的答案。但當歷史研究越來越成為精細化的學問,歷史的真相被文學化的表達所覆蓋,如何以一種恰當?shù)姆绞絹碇v述歷史?《北緯四十度》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在這部作品里,始終凸顯一個問題意識——“中國歷史講述與文學敘述的不同價值取向何在,這種不同緣何形成?為何構成歷史實踐的重要因素并不能成為文學家必要的參照?”14陳福民以《史記》對于李廣、衛(wèi)青、霍去病截然不同的描述為例,發(fā)現(xiàn)敘述者本身所處的位置與代入的情感嚴重影響著歷史敘事。司馬遷因李陵事件獲罪而受宮刑,所以他對于李廣的描寫,無不打上這種身世之感和悲情烙印,而忽略了李廣在軍事乏善可陳的成績,突出的是他“懷才不遇”的遭際和“愛兵如子”等仁德品質,國家的生死存亡和戰(zhàn)爭勝負的嚴重性質被司馬遷強烈的情感投射遮蔽掉15。同時對于真正偉大的歷史人物衛(wèi)青、霍去病,由于他們皇帝親戚的原罪身份,司馬遷竟將他們放入“佞幸列傳”。在這樣一部影響深遠的歷史著作里,司馬遷的歷史價值觀竟不能一以貫之,強烈的主觀情感投射影響了重要的歷史判斷,這種人文情懷對歷史的干擾,在中國的歷史敘述中屢見不鮮16。后人對于這種歷史敘述更是缺乏反思甚至加以演繹,把李廣當作“子不遇時”的代表,為自身所遭受的懷才不遇帶來心理慰藉,嚴肅的史實變成“向失敗者靈魂致敬”的藝術17,卻使得人們距離“真相”越來越遠。

        文學和歷史由此形成了一種循環(huán)關系,文學以其強烈的抒情氣質和對個體命運的關注影響著歷史敘事,這種文學化的筆法雖然使得歷史變得“和藹可親”,卻遮蔽了歷史客觀,抹去了歷史復雜,把人的道德作為單一衡量標準,缺乏對于生活、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等客觀層面的深入考察和對人類、民族命運的宏觀思考。當知識被文學化地落在辭藻和修辭層面,“文學性”也就取代了專業(yè)性。由此形成的歷史敘述又反作用于作家思考和文學創(chuàng)作,造成臉譜化的描述和非黑即白的認知模式。

        《北緯四十度》想要做的是在文學化表達和歷史真實之間尋求平衡。陳福民以基于大量史實,又不乏文學筆觸的方式對圍繞著北緯四十度的華夏民族交融的歷史進行重新梳理和闡發(fā)。他選擇從人物入手加以“重新塑造”,趙武靈王、李廣、衛(wèi)青、霍去病、王昭君、安祿山、朱祁鎮(zhèn)等人物在過去的歷史敘述中被貼上鮮明標簽,雖讓人印象深刻,但也遮蔽掉了人物本身的復雜性。為了還原這種復雜,陳福民先從梳理人物的身世開始,例如指出安祿山是一個失去部落庇護的單親家庭孤兒,連姓氏都是冒認的。明英宗朱祁鎮(zhèn)年少喪父,無人交流才會與太監(jiān)王振結下異乎尋常的友情。在回溯人物成長過程中,陳福民并非局限在人性維度,避免以“同情之理解”為他們?nèi)蘸蟮幕奶菩袨殚_脫,而是邏輯性地梳理他們的成長經(jīng)歷如何影響了他們的歷史決斷。比如《漁陽鼙鼓何處來》一文,陳福民認為幼年的漂泊混居使得安祿山在不同少數(shù)民族族群之間穿梭,反而鍛煉了他的靈活應變能力,顯示出超人的膽識和洞察力,最后正是通過一面以“純誠”的民族身份做偽裝獲取唐玄宗信任,一面又利用民族宗教動員掀起分裂叛亂。

        除了成長環(huán)境,陳福民還看中歷史人物如何處理復雜局面、應對各類人際交往。最典型的一個情境是當君主要做出重大決定時可能會遭遇一眾人的反對,這時君主選擇強制推行還是想要說服對方?在《那么,讓我們?nèi)ヂ尻柊伞芬晃闹校⑽牡垩酃馍钸h,孤注一擲遷都洛陽,對于即將面臨的群臣反對,他需要一個堅定有力的支持者,可與他擁有著相同文化信念和政治抱負的拓跋澄,一時沒能理解他的選擇,兩人在大堂上發(fā)生沖突。孝文帝并沒有以君主身份施壓,也沒有講一番大道理,而是顯得十分焦急。陳福民參照《魏書》《資治通鑒》以一種幽默風趣的口吻還原當時情景——“拓跋澄進到門口,孝文帝顧不上應該有的君臣禮儀,《魏書》說‘未及升階’,《資治通鑒》說‘逆謂之’,意思都是說孝文帝親自沖出來迎接,老遠就嚷嚷起來:剛才的‘革’沒說完,現(xiàn)在接著說。明堂之上我發(fā)火并不是針對您,只是擔心文武群臣都跟上您的節(jié)奏一起七嘴八舌,我就沒法弄了。所以假裝生氣震懾一下讓他們閉嘴,希望您能體諒?!?8這種有進有退的處理方式足見孝文帝的智慧。

        只有被放置回當時具體的歷史情境加以考量,那些真正偉大的人物和特質才會浮出水面。比如呂后面對冒頓單于的囂張和“流氓成性”時所表現(xiàn)出的隱忍。再比如鮮卑族出身的孝文帝親生父母都死在馮太后手里,被“仇人”撫養(yǎng)長大的經(jīng)歷更對他的性格和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他在推行漢化過程中遭到群臣反對,后來還遭遇妻子和兒子的雙重背叛,以一杯毒酒賜死兒子,離開妻子和洛陽宮殿,死在南伐前線。單以人生來論,他充滿了悲情色彩。但他繼位后仍遵從祖母馮太后對朝廷進行的一系列中央集權的改革,吸納漢族文明的精華,從經(jīng)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全方面改革鮮卑族舊俗,不顧群臣反對執(zhí)意遷都洛陽,最終影響了中華文明史的走向。他將成長中的不幸轉化為強大堅韌的意志,福祉于百姓。所以陳福民這么評價他:“作為君主,他的人文修養(yǎng)和文明理解都達到了很高的高度,在個人道德上,他是個大公無私的人,心中只有國家民族利益。在某種意義上,他是一個把改革當作宗教的‘改革狂人’,為此,他讓自己變成了一個意志堅定百折不撓的斗士。他所信仰的事業(yè)與他的民族,永遠留在了中華文明堅韌不拔的奮斗歷史中?!?9可見陳福民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標準不局限于道德修養(yǎng),還拓展到是否有利于民族國家甚至是人類發(fā)展的范疇。

        貫穿《北緯四十度》始終的歷史情境就是數(shù)千年來圍繞這一分界的民族交往史。不同民族之間不只是為爭奪生存空間、生活資料而爆發(fā)沖突,更是不同文明在碰撞下的相互競爭、融合,既有游牧民族向中原更先進文明的主動靠近,也有中原定居民族向游牧民族學習“胡服騎射”進行軍事改革。相互交融下被重新塑造的中華文明龐雜而多元,遠非單一的儒家文明可以囊括。不同民族間的關系也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在對抗、防御的姿態(tài)下相互轉化,當成功沖擊北緯四十度一線后,他們又要擔負守護的重任,應對更北邊民族的不斷沖擊20。他們開始嘗試把自己變?yōu)閷Ψ?,保護他們先前不懂的事物21。

        《北緯四十度》無意中回應了海外“新清史”思潮,與其過分凸顯清朝統(tǒng)治中的滿族因素,反對“漢族中心主義”的激烈態(tài)度相比,《北緯四十度》盡管也把研究空間轉移到內(nèi)陸,但視野投向了更為廣闊的歷史長河,通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白登之圍、衛(wèi)青和霍去病擊退匈奴、昭君出塞、劉淵永嘉之亂、孝文帝遷都、安史之亂、澶淵之盟、土木之變等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說明中國內(nèi)部多樣性文化的碰撞更大意義上是促成交流與融合,漢族與異族都向彼此敞開了懷抱,共同參與到華夏文明的建構中來,使得北緯四十度成為形成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凝聚團結民眾、塑造身份認同不可或缺的力量22。

        再談《北緯四十度》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歷史非虛構”越來越受到大眾青睞的當下,陳福民依然把自己的作品定義為“文化大散文”:“我不是在做歷史研究,我的寫作始終屬于文學,對此我很清醒自知。因此我從未放棄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理念和手法,我一直都在努力嘗試,希望將語言的生動、筆法的細膩、適當?shù)娜宋镄睦矸治雠c歷史學之嚴謹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前提下,調(diào)整歷史故事的講述,重新塑造歷史人物。”23

        對于“文化大散文”,評論家謝有順在20年前有過尖銳的批評,他指出“在作家心靈和精神觸角無法到達的地方,作家們幾乎無一例外地請求歷史史料的幫助,使得這些本該是背景的史料成為文章的主體,留給個人的想象空間就顯得十分狹窄”24。但陳福民依然非常重視史料的作用,他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占有史料,在同類史料間反復對比甄別以保證史實的準確性,這些史料不光包括“二十四史”中與論題和人物故事相關的材料,還包括各種斷代史、專業(yè)史、歷史理論及古人的筆記25。如對高粱之戰(zhàn),《宋史》對此的記載只有簡短的一句“帝督諸軍及契丹大戰(zhàn)于高粱河,敗績”,屏蔽了所有細節(jié),但《遼史》卻是一點面子也不給留26。他尊重史料和歷史的真實,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在此基礎上梳理歷史的線索,探求歷史的宏大意義。這固然與他專業(yè)學者身份有關,更多的史料支撐才能使復雜的事件被撥開迷霧,同時他有著對于運用史料的自信,一是對于史料甄別的眼光,對于史書上的記載不迷信;二是轉述史料時出色的敘述組織能力;三是在占有大量史料基礎上的“合理想象”。如此才不會被史料淹沒,把歷史知識變成對歷史的認識。

        在歷史寫作中,很難避免以當下的觀念衡量過去,而當下的觀念一是受到各種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二是融入作者自身經(jīng)歷所引發(fā)的情感投射。陳福民雖不忌諱以當下人的“后見之明”回看歷史,但如何自由地在歷史與當下之間來回穿梭?首先是要有清晰、整體性的歷史判斷;其次是以現(xiàn)代知識回看歷史時加以反思,但不是代入某種“正義或正確”的現(xiàn)代立場27;最后是把回看的維度拉到整個人類發(fā)展的長河。在每篇文章結尾陳福民都亮出一段鮮明的態(tài)度,如“和平是人民永遠的希望與心聲,然而,和平卻不會因祈禱而自動降臨。任何‘以殺戮為耕作’的窮兵黷武都必須受到譴責,對任何以武力相威脅的訛詐、掠奪都必須予以還擊。昏庸自私的君王,對這一切必須承擔起責任。同理,任何為滿足一己私欲去利用民族宗教動員掀起的分裂叛亂,永遠都要面對歷史和人民的正義審判”28。這顯示出《北緯四十度》所具有的深刻的當下意義。

        作為一名專業(yè)的文學研究者,陳福民在寫法上有著高度的自覺,“我希望建立起一種能夠與普通讀者相互溝通的‘研究性’寫作,我希望能夠讓那些躺在典籍中的冷靜沉穩(wěn)的知識活躍起來。這種寫作,它有一種文學的品性,它有一副知識的容貌,同時,它能自由出入兩者之間,搖曳多姿。但它不迎合,不討巧,它要靠‘硬知識’和柔軟性迎風矗立”29,從而“在歷史學領域為文學贏取應有的光榮與尊重”。

        可以看出陳福民的對話對象分別是歷史愛好者、普通讀者以及文學讀者。

        面對歷史愛好者,陳福民“笨拙”地引用大段原文,提供給讀者查證渠道的同時帶領他們領會微妙之意;面對普通讀者,他保持鮮明的敘事者風格,行文流暢、語言幽默,抓住被民間歷史認知忽略的關鍵元素30,對那些性格復雜的歷史人物,他通過對人物在特殊情境下復雜心理變化的細膩感受來對人物展開體貼性的理解,以近乎小說化的形象思維方式來組織和講述歷史故事31;面對文學讀者,他每篇文章以文學為引子切入,考察這些過去只停留在修辭、情懷分析的作品如何呈現(xiàn)著創(chuàng)作者當時所處的具體歷史情境,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用“愴然”而非“慨然”“凄然”“凜然”,讓陳福民敏銳地感受到面對地處帝國偏遠的東北角,胡漢混雜、經(jīng)濟艱難、民情洶洶、風物蕭索的幽州,一個來自繁華長安的詩人那種凋敝破敗而無所依憑的蒼涼,是充盈于胸臆卻不能道出的虛無,是莫名的觸動不知從何說起的放棄,那是一種真正的無人傾聽的曠野呼告32。文學性的抒情因此有了現(xiàn)實感的依托。能做到這一切還因陳福民以行走促進書寫,親身前往歷史現(xiàn)場而不是依靠紙面想象,才會對歷史有更直觀、客觀的現(xiàn)實感悟。

        有趣的是,在最后一篇《遙想右北平》陳福民談道:“文明之間的沖撞、交融與互利,被表述出來的時候往往是豐饒美麗、一派祥和的畫面,但翻開它以掠奪、殺戮與死亡為代價的內(nèi)里,方知歷史正義也好,人心善惡也罷,都是由國家力量及為詮釋這種力量而犧牲的偉大英雄們予以兌現(xiàn)的。這,大概就是楊業(yè)被后世人們虛構演義為滿門忠烈‘楊家將’的原因吧。我一向擔憂過度虛構的民間故事干擾了歷史事實,以為這會讓國民沉溺于想象而自欺自慰,或者如魯迅所說掉入‘瞞和騙的大澤’。然而行文至此,我忽然有了某種理解與不忍,不知道如何面對上述絕望與痛苦?!?3盡管《北緯四十度》始終滲透著對歷史被文學情懷過度渲染的不滿情緒,但到結尾處陳福民終究是從人民苦難需要撫慰的角度“諒解”了這種處理方式,這種帶有“自欺欺人”的心靈撫慰,也正是文學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所在。而這種“諒解”也體現(xiàn)了一名文學研究者深切的人文關懷。

        【注釋】

        ①②④⑦1415陳福民、項靜:《文學內(nèi)部的自我循環(huán)與自我圣化,于真正的文學見識并無補益》,《上海文化》2016年第9期。

        ③⑤⑥陳福民:《批評與閱讀的力量》,作家出版社,2016,第3、23、23頁。

        ⑧2930《陳福民〈北緯四十度〉:文學的品性,知識的容貌》,澎湃新聞,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441438。

        ⑨13劉大先:《從后文學到新人文》,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第13、146頁。

        ⑩吳小彬:《從百家講壇論史看“歷史的眼睛”》,香港《文匯報》,https://www.chinanews.com/hb/news/2009/09-27/1889539.shtml。

        11《新史記:青年歷史學者與他們的歷史寫作》,《新京報書評周刊》2020年9月19日。

        12姜萌:《中國歷史學需要恢復敘事能力》,《燕京書評》,https://www.allnow.com/post/60f29d28fc1063151ac8b6b7。

        1617181921232526283233陳福民:《北緯四十度》,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第122-126、91、235、258、4、5-6、4、357、320、328、457頁。

        20陳福民、白燁、楊早:《中國歷史兩千多年常與北緯四十度線有關》,《北京青年報》2021年9月18日。

        22陳福民、顧學文:《發(fā)生在北緯四十度的民族競爭與融合》,《解放日報》2021年10月30日。

        24謝有順:《不讀“文化大散文”的理由》,《散文百家》2003年第2期。

        27陳福民、張瑾華:《專訪陳福民:月亮照在北緯四十度》,《錢江晚報》2021年9月21日。

        31徐剛:《打開一道被遮蔽的歷史面相》,《解放日報》2021年9月12日。

        (霍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猜你喜歡
        文學歷史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文學陜軍”溯源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18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對“文學自覺”討論的反思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2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5月
        歷史上的4月
        国产黄色精品高潮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n| 青青草手机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女人扒开下面无遮挡| 青青草视频华人绿色在线| av免费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 亚洲欧美综合区自拍另类| 国产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片|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人妖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无遮挡吸奶头视频|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天堂| 国产呦系列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黄色| 婷婷射精av这里只有精品| 色av综合av综合无码网站| 成年毛片18成年毛片| gg55gg国产成人影院| 亚洲精品无人区| 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的网站| 青青草视频在线播放81| 亚洲美女av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伊| 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 人妻秘书被社长浓厚接吻| 日本真人边吃奶边做爽动态图|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福利高清在线| 亚洲午夜精品a片久久www慈禧|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0| 国产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久草视频福利| 97激情在线视频五月天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中国猛少妇色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