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菊
《課標》中指出,“綜合與實踐”是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將綜合運用“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等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現(xiàn)在我們數學教師對“綜合與實踐”這一塊的教學內容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存在著不少問題:活動組織力不從心、教學重心有失偏頗等,加上主觀上將其簡單等同于“綜合練習”或者輕易看成“興趣活動”,導致了教學方向的偏離,降低了活動的效益。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正確詮釋該課程的內涵,演繹“綜合”與“實踐”的精彩,本人通過研究《課標》,研究教材,交流研討學習心得,探索如下:
一、認真鉆研教材,突出學科特征,散發(fā)數學味
由于數學“綜合與實踐”課不像“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和“統(tǒng)計與概率”那樣有鮮明的知識特點,它更多的是三部分知識的有機揉合和方法的靈活運用。所以備課時,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確教學中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以及拓展的范圍。除了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外,還要注重分析活動的落腳點,考慮到數學活動以什么數學知識為依據,保持其應有的“數學”味,在充分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再確定教學目標。不可以上著數學課卻感覺是在搞社會活動,這樣張冠李戴就喪失了學科特點,數學課必須要堅持數學特色。
如,青島版版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家自駕游》一節(jié)綜合實踐課,曾有教師在旅游景點的選擇環(huán)節(jié)就安排“看圖片”“說經歷”“談感受”“選景點”四個步驟,近十分鐘被強行擠占??上朐谫M用的理解、選擇和計算等的教學上會是怎樣的倉促,一節(jié)課就在學生涂涂畫畫中草草收兵。簡約教學目標就是要突現(xiàn)數學學科內容,那些數學所特有的知識、思想和方法是必須要“放在頭版頭條”的。要用數學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學數學才是最持久,也是最強大的動力。
二、整合數學知識,強調綜合性
《課標》中對“綜合與實踐”的解釋之一就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思想、方法解決一些數學問題或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熬C合”不僅是數學內部各分支之間的聯(lián)系,也是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遷移。
如:學生在學習了統(tǒng)計知識后,可以創(chuàng)設《小鬼當家》的活動內容,在課余時間利用表格記錄一周里全家的日常開支,繪制成折線和扇形統(tǒng)計圖。一方面既讓學生親身經歷了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全過程,鞏固了統(tǒng)計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學習基本的理財常識,學會合理安排生活開支,從小培養(yǎng)理財意識,也與語文教科書中設置的“勤儉節(jié)約”主題單元教學相得益彰。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是以數學學科為依據,注重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學生生活、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lián)系。
三、聯(lián)系實際生活,注重實踐性
教師在教學其他三個領域的內容時,是通過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活動使學生獲得新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而“綜合與實踐”的教學則是引導學生運用以往的數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的問題,它需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去開展各項具體的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提升研究性學習能力,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意識。
實際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實踐,既要“全程”也要“全員”。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不僅可以發(fā)生在課外,在課內也一樣可以生動模擬。
某位教師在執(zhí)教三年級數學(下)冊綜合實踐課題《蕩秋千》時,以實踐活動為主題共設計了4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是“制訂方案”,由幾個同學蕩秋千的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在相同的時間內,誰蕩的次數多呢”引發(fā)猜想,制定研究計劃;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實驗操作”,引導學生經歷實驗過程,做好記錄,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第三環(huán)節(jié)是“總結交流”,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在實驗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并在此基礎上得出實驗結論,蕩秋千的次數與質量無關與繩長有關;第四環(huán)節(jié)是“回顧反思”,引導學生談一談參與實驗研究的感想,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這樣的實踐活動,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所以課堂氣氛非?;钴S。同時,蕩秋千是物理學中的單擺現(xiàn)象,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學生在研究“蕩秋千的次數與什么有關”的問題時,需要經歷科學研究過程,在研究過程中體驗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道理。
如一年級學習了“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室內開辦“小小超市”。學生自己從家中帶來各種各樣的日用品,并事先向家長了解具體的價格,再準備一些仿真的紙幣?;顒訒r學生扮演顧客、導購員、收銀員等,自由購物、自行結算。在模擬實踐中積累“買”與“賣”的經驗,增強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而言之,要有效地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師必須深入教材、活用教材。這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突破,也是數學課程內容的一個亮點。數學綜合實踐課就是讓學生“做數學”,關鍵在“實”,形式要“活”,一定要“動”,“活”而不亂,“活”中增智,“活”中求實。力求“動”而有序,“動”而有導,“動”而有得。FD741FE3-C838-4120-B9F5-72A4E8BEB7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