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彥
一次,章太炎與眾人閑談,提到一個學生的名字時,大家言辭有些閃爍,似乎對他有一些非議。細問后得知,眾人覺得這個學生為人倒是不錯,但性情頗為吝嗇,有次為一項慈善活動募捐,其他同學都慷慨解囊,只有他未曾拿出分文。章太炎擺手道:“此一項不足以論吝嗇?!?/p>
之后,談到另外一名學生時,眾人搖頭,聲稱此人生活過于鋪張,未免太奢侈。章太炎追問:“如何鋪張?”眾人回答:“每日衣著與餐食都好過別人數(shù)倍?!闭绿茁牶笥忠淮螖[手道:“此一項不足以論奢侈?!?/p>
見眾人疑惑,章太炎解釋說:“沒有捐贈的學生可能只是因為困窘,自己過得捉襟見肘,如何給別人施與援手?而每日著華服之人,大概家境富有,眾人眼里的奢侈在他看來只是尋常生活而已。這些不應該成為評判他人的依據(jù)?!?/p>
后來眾人得知,事實果然如章太炎所料,遂反思自身的成見之深。其實,這是與人交往中很多人容易犯的通?。合矚g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評判人。但很多時候,區(qū)別對待才更為合理,這樣才能讓我們更客觀地認識他人、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而不是被偏見所蒙蔽。這不僅是一種睿智,更是一種善良。
(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