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榮立特等功的一級戰(zhàn)斗英雄,當年與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齊名。他曾創(chuàng)造了軍事上的一個奇跡:單兵阻擊美軍第2師整整八小時!他就是譚炳云。
譚炳云是重慶江津人,生于1921年,1949年1月參軍,1950年赴朝鮮作戰(zhàn)。1951年5月下旬,第五次戰(zhàn)役后期,美軍第2師的一支重坦克部隊企圖穿過加里山東麓的390高地,直插北漢江的九萬里渡口,與前一天夜里偷越過我軍防線的一支摩托化部隊會合,以斬斷北漢江以南我軍的轉(zhuǎn)移道路。
戰(zhàn)局萬分危急,尚在北漢江以南的我軍部隊奉命火速北撤,以免被敵人“包餃子”。譚炳云所在的志愿軍27軍80師239團奉命從東線星夜疾進,阻擊美軍,掩護大部隊轉(zhuǎn)移。扼守公路反擊敵人坦克的任務,交給了譚炳云任班長的7連4班。
5月24日傍晚,譚炳云把其余戰(zhàn)士留在山腰上的戰(zhàn)壕里打掩護,他則埋伏在公路旁。這一段公路很窄,一邊是小河,另一邊是山巖,打壞一輛坦克,其余坦克就很容易被堵住。
譚炳云果斷地用一顆手雷炸停了一輛坦克。公路已被堵住了一小段,譚炳云知道,要制造更大的擁堵,必須到前面去截擊。他向前走了約百多米,那里一邊是山巖,一邊是陡坡,陡坡上還長著密密的野葡萄。他隱蔽在葡萄藤里面,這是個死角,炮彈、子彈打不著,想用履帶壓他更不可能,坦克稍不小心就會順著陡坡滾下河去。
一串坦克開了過來,譚炳云扒開葡萄藤,爬到公路邊,將第三顆也是最后一顆手雷,向駛過的第一輛坦克尾部擲去。一聲巨響后,坦克渾身冒火,公路上一片混亂,剩下的坦克都在拼命倒車,大炮、機槍一陣亂射。美軍第2師北進的道路被譚炳云成功堵住了!
一個月后,在志愿軍英模大會上,27軍軍長彭德清握著譚炳云的手說:“你把美軍第2師堵了8個鐘頭,我們的大批同志才得以安全撤過北漢江啊!”1951年9月,譚炳云作為志愿軍英模代表回國,受到毛澤東等領導人的接見。10月1日,他登上天安門城樓,觀摩國慶盛典。
2001年,譚炳云因病辭世。(摘自《新周報》 一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