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7月,巴金帶上他的新作《秋》,由上海乘“怡生”輪經(jīng)海防再至河內(nèi)乘滇越路火車去昆明。途中還算順利,但在云南入境時卻遇上了麻煩。一位楊姓官員檢查巴金的護照。他的護照上寫的是:李堯棠,四川成都市人,36歲,書店職員。那位官員問道:“請問你在哪家書店做事?”“開明書店?!卑徒鸹卮??!拔覀円纯瓷矸葑C明。”巴金十分為難地說:“很對不起,我忘記帶了?!薄澳敲凑埌l(fā)電報給昆明開明書店,要他們復(fù)電證明?!?/p>
巴金蒙了,焦急地在行囊中翻來翻去,忽然,他找到一封上海開明書店請他轉(zhuǎn)交給昆明開明書店的信。巴金急忙交給這位官員:“請您看一下,這封信能不能證明?”官員翻閱信件,見上面寫著:“請你店轉(zhuǎn)賬,付給巴金先生稿費四百元?!睏钚展賳T和另外兩位檢查人員將信將疑地打量著巴金。巴金又急忙從行囊中取出剛由開明書店出版的精裝本小說《秋》,這是他帶來準備送給蕭珊的。
對方接過《秋》,看到了書上刊印著的巴金照片和親筆題字,驚喜不已:“原來你是大作家巴金,實在對不起,失禮了?!?/p>
這時,同時入境的旅客已經(jīng)走完,楊某熱情地邀請巴金賞光到華僑酒店用晚餐,以表示他們的歉意,并邀請了巴金的兩位旅伴作陪。席桌上,大家頻頻向巴金敬酒,輪番稱贊巴金的小說。這時,巴金同行的旅伴說:“李先生,我們一路同行,這么多天,可只知道您是開明書店的一位職員啊!”巴金只是靦腆地淡然一笑。
巴金由于疏忽引起的這場“邊境受阻”風(fēng)波,最終演繹成了一出“喜劇”。
(摘自《人民政協(xié)報》 崔鶴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