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 博,潘玉平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產(chǎn)二科,河南 南陽 473000)
產(chǎn)后惡露是指孕婦產(chǎn)后子宮蛻膜脫落,一般持續(xù)3周左右,仍有惡露排出為惡露不絕[1]。惡露不絕多因子宮復舊不良、胎盤胎膜殘留等所致,可引發(fā)局部、全身感染,影響子宮恢復[2-3]。清宮術(shù)治療可取得較好效果,但創(chuàng)傷較大,可損傷子宮內(nèi)膜,引起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目前多用宮縮劑治療,馬來酸麥角新堿為常用藥,療效已得到證實。本研究用五加生化膠囊聯(lián)合馬來酸麥角新堿治療產(chǎn)后惡露不絕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6例,均為本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3例。對照組年齡22~40歲,平均(30.52±4.05)歲;惡露持續(xù)時間42~58d,平均(47.75±2.37)d;剖宮產(chǎn)26例,陰道分娩17例;孕次1~4次,平均(2.06±0.32)次;產(chǎn)次1~3次,平均(1.78±0.21)次;體質(zhì)量50~75kg,平均(61.78±4.57)kg。觀察組年齡24~37歲,平均(30.63±3.97)歲;惡露持續(xù)時間40~56d,平均(48.02±2.40)d;剖宮產(chǎn)24例,陰道分娩19例;孕次1~4次,平均(2.10±0.29)次;產(chǎn)次1~3次,平均(1.81±0.20)次;體質(zhì)量51~72kg,平均(61.51±4.49)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產(chǎn)后惡露不絕符合《婦產(chǎn)科學》[4]:產(chǎn)后惡露持續(xù)大于3周,產(chǎn)后6周仍未恢復至非孕狀態(tài)。產(chǎn)后惡露不絕符合《中醫(y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5],辨證為氣血瘀滯。產(chǎn)后惡露淋漓,澀滯不爽,色紫黯有塊,量少。舌邊有紫點或紫黯,脈弦澀或沉而有力。
納入標準:①為初產(chǎn)婦;②單胎足月妊娠;③符合診斷標準;④臨床資料完整;⑤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合并生殖器畸形;②合并惡性腫瘤;③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④存在凝血功能異常、血小板減少等影響子宮復舊因素;⑤合并嚴重妊娠并發(fā)癥。
兩組均予以馬來酸麥角新堿(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913)0.2mg加入500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日1次。
觀察組加用五加生化膠囊(多多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50043)1.2g,日3次口服。
兩組均治療1周。
中醫(yī)證候積分依據(jù)《中醫(y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所列癥狀,按照無、輕度、中度、重度進行評估,分別計0、1、2、3分,并將所有癥狀積分相加。
凝血功能指標:檢測血清纖維蛋白原(Fib)和D-二聚體(D-D)水平,檢測方法為免疫比濁法。
子宮三徑線之和血流動力學指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子宮長徑、橫徑及前后徑,并相加,并檢測子宮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數(shù)(RI)、搏動指數(shù)(PI)。
血液流變學指標:采用全自動血液黏度動態(tài)分析儀檢測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漿黏度及全血低/高切黏度。
記錄惡露持續(xù)時間和惡露量。
記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
痊愈:惡露3天內(nèi)干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分率大于等于95%。好轉(zhuǎn):惡露7天內(nèi)干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分率75%~94%。無效:未達“好轉(zhuǎn)”標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和子宮三徑之和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和子宮三徑之和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和子宮三徑之和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Fib(g/L) D-D(ng/mL) 子宮三徑之和(c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3 3.45±0.48 2.97±0.34* 230.57±27.12 191.78±21.92* 25.11±3.40 16.03±2.71*觀察組 43 3.39±0.50 2.23±0.29* 231.06±26.88 175.43±20.85* 25.16±3.91 13.01±1.87*t 0.568 10.859 0.084 3.544 0.063 6.015 P 0.572 0.000 0.933 0.001 0.950 0.000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PSV(cm/s) PI RI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3 30.50±6.97 33.35±8.17* 2.71±0.33 2.48±0.19* 0.94±0.04 0.80±0.07*觀察組 43 30.41±7.12 40.13±9.20* 2.67±0.29 1.96±0.15* 0.92±0.06 0.62±0.05*t 0.059 3.613 0.597 14.086 1.819 13.721 P 0.953 0.001 0.552 0.000 0.073 0.000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全血低切黏度 血漿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 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3 14.79±3.17 12.81±2.09 2.41±0.34 1.83±0.30 6.33±2.11 4.78±1.03 5.13±0.41 4.27±0.36觀察組 43 14.82±3.05 10.73±1.90 2.37±0.40 1.41±0.28 6.40±1.95 3.62±0.89 5.22±0.44 3.79±0.31 t 0.045 4.829 0.500 6.711 0.160 5.588 0.981 6.625 P 0.964 0.000 0.619 0.000 0.873 0.000 0.329 0.000
兩組惡露持續(xù)時間和惡露量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yīng)比較 (±s)
表5 兩組不良反應(yīng)比較 (±s)
組別 例 惡露持續(xù)時間(d) 惡露量(g)對照組 43 23.75±4.02 230.22±25.93觀察組 43 19.57±3.34 186.98±20.61 t 5.245 8.560 P 0.000 0.000
兩組不良反應(yīng)比較見表6。
表6 兩組不良反應(yīng)比較 例(%)
中醫(yī)認為,產(chǎn)后惡露不絕病位在胞宮,與沖任二脈受損有關(guān),產(chǎn)后產(chǎn)婦沖任失調(diào),氣血較虛,無法正常攝血,氣血運行失常,血滯于胞宮,瘀血不除則新血不歸經(jīng),致使胎膜、胞衣殘留,淋漓不盡[6]。且陰血耗損,陰不制陽,虛熱內(nèi)擾,加重血瘀,進一步影響子宮復舊。該病以氣血瘀滯證最為多見,因而治療應(yīng)以活血化瘀、益氣補血為基本原則。研究表明,妊娠期間孕婦體內(nèi)凝血因子均升高,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產(chǎn)后血液粘滯性升高,存在微循環(huán)障礙,表現(xiàn)為血瘀[7-8]。D-D水平升高則易形成血栓,可直接反映機體高凝和纖維亢進狀態(tài)。Fib屬急性反應(yīng)蛋白,其水平升高表明機體處于高凝狀態(tài),亦是反映機體凝血、纖溶狀況的重要指標。五加生化膠囊方中刺五加補腎安神、益氣健脾,當歸扶助正氣、補血活血,桃仁活血化瘀、溫經(jīng)止血,川芎行氣活血、化瘀止痛,干姜溫中散寒,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益氣補血之效。藥理研究顯示,桃仁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子宮內(nèi)膜修復;川芎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等作用,并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力;當歸具有抗血栓、延長凝血時間等作用[9-10]。
五加生化膠囊聯(lián)合馬來酸麥角新堿治療產(chǎn)后惡露不絕效果較好,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