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鵬遠,黃 蕾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中藥科,河南 南陽 473000)
急性闌尾炎(AA)發(fā)病率居各種急腹癥之首,是外科常見病,發(fā)病后會出現(xiàn)右下腹痛、反跳痛等,可伴有持續(xù)伴陣發(fā)性的惡心、嘔吐[1]。腹腔鏡闌尾切除術(LA)是目前治療該病的有效手段,具備診斷、治療雙重功能,且創(chuàng)傷小、疼痛輕,能夠迅速解除病痛[2]。LA雖屬微創(chuàng)手術,但術中難免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胃腸功能障礙,不利于早期胃腸功能恢復,影響患者康復進程。AA屬中醫(yī)“腸癰”的范疇,病位在腸腑,多因過食油膩生冷、情志不暢、外邪侵襲等傷及脾胃及腸腑,導致腸腑氣機壅塞,氣虛凝滯,郁而化熱,瘀熱相博,血敗肉腐而發(fā)為本病,治療的關鍵在于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督饏T要略》中記載的大黃牡丹湯具有散結消腫、瀉熱破結,《傷寒論》中記載的葛根芩連湯具有解表清里之效。本研究在LA術后用葛根芩連湯合大黃牡丹湯加味干預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65例,均為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患者,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3例和觀察組32例。對照組男17例,女16例;年齡18~71歲,平均(33.56±4.08)歲;病程2~22h,平均(10.84±2.02)h;疾病類型為單純性AA16例、壞疽穿孔性AA4例,化膿性AA13例。觀察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20~68歲,平均(33.62±4.10)歲;病程3~25h,平均(11.12±1.92)h;疾病類型為單純性AA14例,壞疽穿孔性AA6例,化膿性AA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西醫(yī)診斷符合《外科學》[3]的相關標準。右下腹痛,呈漸進性加重,可伴有腹瀉、乏力、頭暈頭痛、發(fā)熱等;腰大肌試驗、結腸充氣、閉孔內肌試驗為陽性,麥氏點固定壓痛,伴有腹膜刺激征,右下腹觸及包塊,腹部B超顯示腫大的闌尾或膿腫,白細胞計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比率上升。②中醫(yī)診斷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瘀滯化熱型。右下腹痛加劇,有明顯跳痛及肌緊張,便秘溲赤,發(fā)熱口干,苔黃或黃膩、舌質紅,脈弦滑數(shù)。
納入標準:年齡大于等于18歲,臨床資料完整,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語言、認知功能正常,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功能異常,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精神疾病,合并嚴重、復雜內科疾病。
所有患者均用LA治療。全麻,做1cm長弧形切口于臍下緣,建立CO2氣腹,壓力為14mmHg,置入10mmTrocar及腹腔鏡,然后分別做0.5cm、1.0cm切口于右下腹麥氏點及相應對側切口,Trocar穿刺后分別置入分離鉗和彈簧鉗。沿結腸帶尋找病變闌尾,游離闌尾系膜,分離出闌尾動脈后行鈦夾夾閉,緊貼闌尾壁將系膜切斷至闌尾根部,超聲刀灼燒殘端以代替包埋。
術后予以常規(guī)治療,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補充能量、氨基酸進行營養(yǎng)支持。同時靜滴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廣東怡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496),每次100mL,日2次;在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中加入頭孢他啶(深圳華潤九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1366)4.0g靜滴,日2次。
觀察組加用葛根芩連湯合大黃牡丹湯加味治療。藥用葛根、蒲公英、金銀花、野菊花各20g,牡丹皮、大黃各15g,川楝子、赤芍各12g,冬瓜仁、桃仁各10g,黃連、黃芩各9g,芒硝、甘草各8g。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溫服,日1劑。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7d。
中醫(yī)證候積分:對右下腹痛、便秘溲赤、發(fā)熱口干3項中醫(yī)癥狀按照無、輕度、中度、重度計0~3分,評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胃腸功能和切口愈合時間:記錄胃腸功能指標,包括腸鳴音、排氣、排便恢復時間,并記錄切口愈合時間。
炎癥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于術前、術后7d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5mL,檢測炎癥因子水平,包括C反應蛋白(CRP)、血沉(ESR)、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細胞(WBC)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百分數(shù)(NEU);并采用美國貝克曼流式細胞儀檢測CD4+、CD8+及CD4+/CD8+比值。
并發(fā)癥:如切口感染、腸梗阻、腸黏連、腹腔殘余膿腫等。
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頭暈等。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右下腹痛 便秘溲赤 發(fā)熱口干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3 1.78±0.22 1.03±0.14* 1.74±0.18 1.05±0.16* 1.81±0.23 0.98±0.20*觀察組 32 1.84±0.19 0.72±0.16* 1.81±0.20 0.74±0.13* 1.77±0.19 0.65±0.12*t 1.175 8.320 1.484 8.558 0.763 8.035 P 0.244 0.000 0.143 0.000 0.448 0.000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和切口愈合時間見表2。
表2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和切口愈合時間比較 (d,±s)
表2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和切口愈合時間比較 (d,±s)
組別 例 腸鳴音恢復時間 排氣恢復時間 排便恢復時間 切口愈合時間對照組 33 1.32±0.35 1.42±0.20 1.63±0.24 9.05±2.15觀察組 32 1.04±0.23 1.10±0.14 1.16±0.15 6.24±1.08 t 3.799 7.451 9.433 6.626 P 0.000 0.000 0.000 0.000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組別 例 CRP(mg/L) ESR(mm/h) TNF-α(p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3 50.24±6.72 24.23±3.08* 31.16±7.20 23.55±2.34* 76.51±14.17 79.52±18.23*觀察組 32 51.13±6.33 12.45±2.47* 31.22±7.55 17.21±2.32* 77.22±14.18 68.44±13.78*t 0.549 16.979 0.033 10.967 0.202 2.758 P 0.585 0.000 0.974 0.000 0.841 0.008
續(xù)表3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CD4+(%) CD8+(%)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3 42.14±5.22 23.45±5.21* 36.11±4.78 23.65±4.15* 1.62±0.14 1.08±0.20*觀察組 32 42.22±5.08 29.62±5.16* 36.32±4.37 28.17±4.24* 1.59±0.12 1.33±0.21*t 0.063 4.796 0.185 4.343 0.926 4.916 P 0.950 0.000 0.854 0.000 0.358 0.000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 例(%)
不良反應:治療期間兩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LA是當前治療AA的有效手段,手術切口小,且腹腔鏡直視下可獲得較佳的手術視野,精準切除病灶組織,利于術后恢復。然而受麻醉藥物、手術損傷腸道等因素的影響,會影響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易出現(xiàn)腸粘連、腸梗阻等并發(fā)癥,加劇腹部疼痛,且胃腸功能若不能及時的恢復可造成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抵抗力下降,故術后盡早促進腸道功能恢復尤為重要[5-6]。西醫(yī)針對LA術后主要采用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補液等常規(guī)治療。中醫(yī)關于腸癰早有記載,如《醫(yī)燈續(xù)焰》記載:“腸癰者,……不節(jié)食欲,不適寒溫,或積垢瘀凝,或敗血留滯,……,久郁不化成熱,久熱腐膿,而癰斯成矣[7]?!痹敿氷U述腸癰的病因病機,病因為飲食不節(jié)、寒熱交替不適,病機為氣滯、血瘀、熱壅,治療應施以散結消腫、瀉熱破結、活血祛瘀之法。
研究表明,在AA患者血清中炎癥因子水平顯著升高[8]。此外,手術會對機體產生創(chuàng)傷,可引起炎癥應激反應,進一步加劇炎癥反應。CD4+、CD8+是重要的免疫系統(tǒng)調節(jié)因子,前者負責對外來病原等進行殺滅,后者負責制約CD4+殺傷能力,避免過度免疫[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腸鳴音、排氣、排便恢復及切口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CRP、ESR、TNF-α、IL-6、WBC計數(shù)、NEU水平低于對照組,CD4+、CD8+及CD4+/CD8+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治療期間兩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表明在AA患者行LA術后加用葛根芩連湯合大黃牡丹湯加味治療可緩解臨床癥狀,改善胃腸功能和免疫功能,促進炎癥吸收,且并發(fā)癥少,安全可靠。葛根芩連湯合大黃牡丹湯方中蒲公英消腫散結、清熱解毒,金銀花、野菊花清熱解毒、宣散風熱,牡丹皮、赤芍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消炎止痛,大黃解毒化瘀、清熱瀉下,川楝子清肝火、瀉郁熱,冬瓜仁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桃仁活血化瘀,芒硝瀉火消腫、潤腸通便,葛根解熱生津,黃連、黃芩瀉火解毒、清熱燥濕,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活血祛瘀之效。現(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大黃中含有黃酸、大黃素、蘆薈等,可增加腸腔的滲透壓,興奮平滑肌上M膽堿受體,促進腸蠕動;牡丹皮中含有多糖、丹皮酚、總苷等成分具有抗炎、提高免疫力、鎮(zhèn)熱鎮(zhèn)痛等作用;芒硝具有高滲作用,可減少組織間隙中水分,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并能夠促進腸蠕動[9-10]。在LA治療基礎上加用大黃牡丹湯可促進腸蠕動,縮短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在AA行LA術后加用葛根芩連湯合大黃牡丹湯加味治療能改善胃腸功能,促進炎癥吸收,效果顯著,安全可靠,利于預后。